今年的 11 月,山东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的“纱布门”事件成为网络热点。事情的起因是 10 月 30 日,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帮》节目播出的一个报道:徐某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剖腹产时有纱布遗落在了肚子里。事情被有偏向性的文章和视频报道推到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医护人员再次被“千夫所指”.而这一情况对于多年游走于各种网络新闻的“围观群众”来说,却莫名的眼熟。新安晚报的“我的右肾去哪儿了”、西安某医院的“手术室自拍”事件、湖南的“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最后都出现了反转。果不其然,这次的“纱布门”事件,在 11 月 8 日记者节的前一天央视报道后,基本事实逐渐清晰,之后所有的口诛笔伐便迅速地转向了患者的良知,而这种反转没有胜利者。事实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转报道对医患双方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并不能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多的是给这两个本该携手共进的关系双方不断增添伤口。
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医患矛盾、医患纠纷、“医闹”问题日益显现。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被辱骂、暴打甚至伤亡,各种恶性暴力案例屡见报端,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遭受打击。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而身处其中的医患关系之所以能成为过去数十年来一个越来越聚集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说明它已经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受多种复杂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单一视角对某一具体原因的深度剖析,难以对沉疴已久的医患关系痼疾全面、系统地展示和了解。因此,本刊在今年第 9 期对医患关系进行专题报道,邀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管理实践与政策选择》课题组的成员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该课题组从医护人员与患者视角出发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对医院发生的暴力情况、发生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解读了医患关系。除了从专家角度解读医患关系,作为媒体,我们也在反思其中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媒体应做好了望者 不缺位也不越位
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制度建设和执行监管、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媒体失范、医院管理科学性的缺乏、医患沟通的不足、患者对医学的认知程度较低等,都会对医患关系产生影响。其中,媒体失范是当前影响医患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前几年相比,医患关系相关的媒体失范报道出现的次数和类型逐渐增多,假新闻和报道专业性不足,甚至罔顾事实制造噱头的现象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失范报道的传播也更加快速广泛,影响力成几何式增长。
纵观媒体失范报道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对消息源未经核实、记者编辑专业素养不足、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有错确定。实际上,大部分的记者不会有专业的医学背景。所以遇到医疗相关的新闻,解读时很容易凭借有限的知识储备和采访经验做判断。然而,作为新闻媒体的从业者,遇到这类专业性强的报道,为了保持立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借助业界的专家,多方求证咨询,是常识也是操守。尤其是调查性的报道更要做到审慎对待信息源、敬畏事实、公正地对待医患双方。媒体是社会的观察者不是审判者,不能也不应肆意煽情、乱贴标签,为了所谓的“大新闻”,故意掀起舆论暴力,让被报道者成为暴力情绪的宣泄处,丧失职业操守。
此外,政府相关机构应该在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和执行力度,提高媒体失范的成本。据了解,在我国现阶段新闻宣传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公共领域的问题,多方都会从各自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对于媒体,虽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如果整个行业只靠个体自觉来运行,那么失范报道很可能无法遏制,甚至愈演愈烈,在公共问题上,低成本的管理很难获得高效益收益。只有加强对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监管,提高媒体失范的成本,把处罚落到实处,让从业者失范成本大于失范所得,才能杜绝侥幸心理,使媒体真正担负起正确舆论引导的责任,舒缓公众情绪、引导政府正视、弥合医患关系、塑造医护人员合理形象、推动社会改善,成为社会矛盾的减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