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新疆高职俄罗斯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3 共4260字
摘要

  俄罗斯文学是高校俄语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但时至今日,文学课在各个高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在就业压力骤增的当下,专科院校都纷纷选择将精力放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上。俄罗斯文学这种培养审美情趣的“软课程”已经处于俄语教学的边缘地位。据统计,新疆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中,目前只有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文学课程的开设是否真是可有可无?文学课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束缚,成为一门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独特课程?笔者通过对 23 名 2012 级汉俄语专科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谈一点对这门学科教学实践的体会和思考。

  一、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开设的意义。

  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按教学大纲规定,《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集中学习俄罗斯文学史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探讨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萌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阅读原着的能力和鉴赏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可见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增加俄语学习者对俄罗斯文学文化的理解,培养俄语学习者的人文情怀,意义颇深。在调查问卷当中,被问及是否有必要开设《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时,100% 的回答者都认为很有必要。甚至 82% 的学生认为学俄语的人必须学习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在问及文学课的意义时,95% 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73% 的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会为将来在社会上从事俄语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26% 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升级本科考试会有一定帮助”.从调查结果来看,第一,文学的审美功能没有完全丧失。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强调要培养全面素质的外语人才,但实际情况都是重技能轻审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始终处于次要地位。而在调查中,学生们依然选择了学习俄罗斯文学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可见文学世界对于精神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从长远来看,当今大学生如果只具备专业技能,而缺乏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也势必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俄罗斯文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其日后工作中与俄罗斯人的沟通交流,在未来的工作领域取得成功;第三,一部分学生已把俄罗斯文学课程与未来深造研究联系在一起,认为这门课程在以后的学习道路当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从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们对《俄罗斯文学赏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有一致共识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根据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俄语系教学时数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的学时为 32 学时。这些学时对于准备浩瀚复杂的俄罗斯文学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现实情况是如果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量大,学生在接受和学习俄罗斯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一学期文学课程结束后的调查结果来看,86%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魅力”,但当回答“哪些因素使你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这个问题时,39% 的学生选择了“讲课内容太多,消化不了”.也就是说,课时的压缩给讲解带来巨大的压力,排山倒海式的讲课方式并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高专院校缺乏一套合适的文学讲解教材的现实状况,也就是“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是造成文学课程一系列问题的罪魁祸首”.而其它让学生感到缺乏的兴趣的原因分别是:30% 的学生认为“文学作品太过枯燥”,22% 的学生认为“上课方式太过单一”,而 17% 的学生认为“老师讲授方式枯燥”.而这三条原因说明了教材内容经典化,教授方式的现代化、多元化和教师讲课能力的提高都是影响这门课程的关键因素。

  1、俄罗斯文学课课外读物和授课教材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对于专业外语学生而言,文学文本实际上就是非母语的文学符号系统,承载着语言对象国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文化精神。”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0% 的学生认为“俄罗斯文学作品太过枯燥”,这其中得以反映几个问题,首先是俄罗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多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这期间欧洲发生很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出现了很多先进人士和思想潮流,由于对西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宗教思想的熟悉度不够,学生们往往无法理解俄罗斯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斗争。例如屠格涅夫的小说里充满了两代人对时代问题的争论激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充满浓重的东正教思想,对这些问题的不理解无形中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其次市面上出版的一些文学译着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无法完全领略原着作品的魅力所在,形成了俄罗斯文学作品太过枯燥的印象。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选择经典译本,或是正规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本。除此之外,应该竭力阅读俄汉对照的文学作品,体会原着语言的独特魅力。市面上大热的英语系列丛书《书虫》给许多英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启蒙式的教育,而对比之下,俄汉对照的俄罗斯文学读物却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在此笔者希望,应该多出一些优秀的俄汉双语译着,向学生们展示俄罗斯文学的博大精彩。再次是由于很多俄罗斯经典小说部头大,耗时多,使学生普遍感到阅读任务沉重,从而易产生厌倦心理。

  所以在阅读作业布置方面,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们选取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或中长篇小说的经典片段。就教材来讲,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经过一轮课程的使用后,35% 的学生“希望简略书本内容,增加俄汉对照的作品片段阅读”.也就是说,未来急需这样一本俄罗斯文学课教材,既要精简内容以符合课时要求,要对俄罗斯文学史进行宏观的脉络梳理,又能明确一些重要的文学概念,对某个文学现象加以阐明,还要精选一些俄汉对照的经典作品片段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和审美的双重需求。

  2、俄罗斯文学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首先在授课语言的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名学生希望用俄语讲授课程,也就是说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大多数学生接受以汉语来进行这门课程,这与大多数本科院校实行用俄语讲授形成了明显区别。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专科学生的俄语基础偏弱,无法完全领略全俄文主导的课程内容造成的;其次在回答“如何改进现有的文学课内容”这个问题时,91% 的学生认为“文学课应与电影赏析和俄语翻译等课程联系起来”,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课,所以在这门课里可以把翻译、口语训练、写作练习等训练环节进行融合,并结合影视片段赏析进行印象强化。

  比如在讲解《安娜 ? 卡列尼娜》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不同版本的电影改编。可以把小说当中的经典话语进行翻译赏析,如《安娜 ? 卡列尼娜》中的经典语句“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翻译时既可以领略原文风采,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还可以布置一定的写做任务,锻炼学生的俄文思维和写作能力。调查显示,70% 的学生认为“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可见学生已经普遍适应现代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教师搜罗和下载更多图片、声音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除此之外,39% 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表演作品中的经典片段”.所谓“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并把它表演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阅读的兴趣和对人物性格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17% 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小组讨论的内容”,可见学生们希望用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对作品和人物主题的看法。而对作品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有 22% 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作家的肖像和生平背景等内容”,以全面了解作家创作的意图。17% 的学生希望“按照专题而不是逐个作家进行授课”,这样能更系统地对俄罗斯作家作品进行划分梳理。

  所以一堂完整的俄罗斯文学课的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任务布置,课前阅读,课堂精讲,思考和互动环节,多媒体展示和影视片段欣赏等。也就是说,课前把阅读任务布置好,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提前预习,这样课堂上只需要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做大致概括,对重点片段进行解说,然后进行课堂互动环节,即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辩论,最后用多媒体方式讲解作者生平及跟本文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欣赏改编电影片段来加深印象。

  3、俄罗斯文学课教师讲课方式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调查中显示 87% 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的吸引程度”,其中 61% 的学生觉得教师“应该做到知识渊博,授课幽默”,52% 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师生互动”.这些结果说明,对于俄罗斯文学这种艺术欣赏课,教师除了本身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还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书面材料,死板教条地分析作品和人物形象,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另有 30% 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对某些文学概念和文学类别的专题讲授”,说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应随着时间顺序盲目讲解,而应该适当突出某些文学概念、文学现象和文学类别,对一些作家和作品进行归类讲解,这样能使文学脉络更加清晰,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地了解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

  4、俄罗斯文学课考试模式的改革。

  “俄罗斯文学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对作品(原文)的把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俄语的魅力。”除课堂环节以外,如何在考试环节体现这一教学宗旨?调查结果显示,22% 的学生希望“以传统考题方式出题”,13% 的学生希望“用写论文的方式”,22% 的学生希望“抽签进行口试考试”,43% 的学生希望“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来结束这门课程。可见,单一的考试模式并不能完全体现这门艺术欣赏课的宗旨和精神,在考察学生对文学知识了解程度的基础上,增加口试和表演环节等实践内容的考察内容,是文学课独立于其他科目存在的独特方式。

  通过调查得知,俄罗斯文学赏析这门课不能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出现。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宗旨,应该在高职高专院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上述所有改革方式的探究,都是为了改变高职高专院校中俄罗斯文学课程现状。希望随着时代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意识到文学课的重要性,伴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使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以其特有的独立性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俄语系中的长青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建刚 . 俄语专业俄罗斯文学课程改革初探 [J]. 中国俄语教学,2008(3)。

  [2] 季明举 . 构建基于文本的俄罗斯文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J]. 中国俄语教学,2012(1)。

  [3] 郑永旺,白文昌,孙超 . 俄罗斯文学史与俄罗斯文学选读课程改革几点设想 [J]. 黑龙江教育,2011(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