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随着该倡议的深度落实, 中俄两国的民间交往不断加深, 旅游俄语人才极度匮乏的问题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 本文将对我国俄语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旅游俄语人才; 供需矛盾; 培养策略;
2017年,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为13051万人, 其中赴俄旅游人次为150万, 占出境总人数的1.1%。但我国注册的俄语导游仅占0.6%, 加之每年超过200万俄国游客所带来的巨大需求。俄语导游市场的供需矛盾不断凸显。近年来, 我国的俄语教学不断萎缩, 全国范围内开设俄语教学的初高中已不足百所。因此面对着俄语导游市场的巨大需求, 我国却难以快速提供足够的人才。有鉴于此, 我国应立足于初中教育并依托高校应用俄语专业, 逐步培养出具备应用能力的俄语人才。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俄语人才的需求分析
连通欧亚大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之间, 其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近年来, 我国与俄罗斯的互动频繁, 两国外交关系体现出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这一背景下, 中俄两国的民间交往更加深入, 以经济视角分析, 2017年, 两国贸易额已达到840.7亿美元。同时在远东地区, 中俄两国的开放程度极高, 民间贸易成为了俄罗斯居民生活物资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国赴俄旅游人数快速增长, 具2017年统计数据, 我国赴俄旅游人数达到150万人次, 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游客来源国, 其中免签赴俄旅游客超过90万。而当年我国接待俄罗斯游客达到230万人次。据分析, 2020年前, 两国互访人数有望超过600万人次。
但在这一背景下, 旅游俄语人才严重紧缺, 其占比不足我国导游总数的0.6%。旅游签证的申请较为便捷, 其应成为促进两国民间交流的主要工具。但俄语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较低, 赴俄旅游人员对于俄语翻译的依赖程度较高, 缺乏俄语翻译必将对旅游互动带来负面影响, 而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俄方游客。再有, 随着中俄交往的不断深入, 俄语翻译人员已经有所增长。但多数新加入的翻译人员仅在高校内接受过标准俄语学习, 其口语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同时旅游翻译需要对俄罗斯的文化、社会、民俗禁忌等问题进行了解, 因此新进入的翻译人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培训。
二、旅游俄语人才的培养现状
1. 缺乏“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 是指兼具教学能力与项目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在我国的教学体系内, 俄语专业的毕业生, 需要面临壁垒森严的就业抉择。一种是进入企业工作, 但今后将难以从事教育工作。另一种是进入教育领域, 但在教学活动中其难以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而应用俄语专业, 更为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 因此缺乏融合机制的教学模式, 将对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2. 专业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
部分院校的俄语教学与实践应用难以对接, 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教学。我国的俄语应用环境较差, 部分城市较少出现俄罗斯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下俄语实践教学更加难以开展。而语言能力需要在交流中不断打磨, 在相对孤立、封闭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的应用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3. 教学设计不合理。
部分俄语课堂的教学设计, 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纪律, 以至学生的发音与对话练习难以有效开展。还有, 部分课堂较少融入课外教学内容。旅游俄语人才需要掌握异国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基本信息, 教学内容过于狭窄, 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造成影响。再有, 部分教学课堂过于关注背诵式教学, 以至学生的观察能力无法得到应用。
4. 课后学习有效性低。
传统的教学观念, 将大学生视为具备较强自学能力的青年群体, 教师极少参与到学生的自学活动中。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每况愈下, 其课后时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俄语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开展口语练习与发音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得到练习伙伴的帮助。但受限于学习诉求不同与普及率低的影响, 学生难以在课后寻找到合适的练习伙伴。
5. 中学与社会培训的基础薄弱。
上世纪90年代后, 俄罗斯的影响力大幅降低, 我国的俄语教学不断萎缩。当下俄语已经转变为小语种, 其在中学教育阶段几乎绝迹。同时由于俄语的通用性较低, 有意愿学习俄语的社会人员也相对较少。受此影响, 俄语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极为有限。这一问题不仅限制了旅游俄语人才的培养, 也对高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旅游俄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1.建立“双师”教学体系。在现实条件下, 高校难以在短时间培养出“双师型”俄语教学人才。因此其可分两阶段, 逐步提升教学质量。第一阶段, 可率先建立“双师”教学体系。在该体系内, 高校教师可与校外应用型人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例如, 高校教师可利用日常的教学安排, 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俄语教学。同时高校可利用周末时间, 邀请俄语导游来学校开办补习讲座。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也可获得一定的提升。第二阶段, 学校可利用假期, 委派俄语教师进入到企业实习。通过应用锻炼, 教师的实践能力将得到加强, 并逐渐具备“双师”能力。同时高校应当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 制定具有正确导向的考核标准, 从而使教师的整体能力得到提升。
2.增加实践教学与项目教学。当前俄语教学的应用型普遍不强, 以至学生的应用能力难以到培养。针对这一问题, 高校应当增加实践教学。例如, 高校可在本地区选择优质的旅游公司, 并通过有偿提供办公场所或收购部分股份的方式, 与其开展深度合作。在合作中, 该企业应当为学校提供固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利用这些岗位, 学生可为来访游客提供辅助性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其口语应用能力将得到提升。或者高校可与该企业建立项目对接, 并承担部分工作内容。例如, 学校可利用本校的校车, 承接机场到市内的短途运输。在这一个过程中, 教师可携带少量学生接待来访游客。通过近距离的观察, 游客可更为直观地了解到俄罗斯的生活习惯, 从而使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部分俄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提升。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手段, 并提升俄语知识的有效输出。例如, 教师可在课前将俄语课文制作成教学视频, 在视频中课文所描述的俄罗斯景物将得到呈现。同时教师可依据课文的视角与内涵, 调整对应景物的视角与背景音乐。之后, 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播放该视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可更为直观地理解到课文所描绘的景物, 其文字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再有, 教师可利用假期时间赴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 其可记录下印象深刻的文化现象。回国后教师可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素材, 并帮助学生了解到更为丰富的文化知识。
4.构建课后学习体系。课后学习是当代高校教学体系的短板。在改进的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使用慕课与场景教学法, 以引导学生开展更为有效的课后学习。例如, 教师可邀请学生将俄语课文改编成舞台剧本。同时其可将类似的舞台剧视频传输到网络平台中。学生可自发组织学习剧本, 并共同排练短剧内容。在课堂中, 各组学生可分别上台表演, 并相互提出有益的意见。在这一教学模式内, 学生将转变为教学主体, 其课后时间也将得到有效利用。当学生的表演水平以及剧本改编水平趋于成熟后, 教师可邀请其同工成立俄语话剧表演社团。在该社团内, 学生可排练更为复杂的舞台剧, 而教师可向学校申请演出机会。这样的教学设计, 将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5.共筑社会培训体系。外语学习的周期较长, 因此中学教育应被视为应用俄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但我国开设俄语教学的初、高中已经大度萎缩, 高校与中学的对接将出现困难。针对这一问题, 当地教委可借鉴黑龙江的教学模式, 为俄语专业的高考生提供加分政策, 从而使俄语教学大幅萎缩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高校也应当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 为校外人员提供教学支持。例如, 高校可开设应用俄语专业的慕课教学。通过这一措施, 社会中具备俄语学习意愿以及俄语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将得到集中。学校可利用这一优势, 开设俄语学习角, 并邀请本校学生共同参加。通过相互交流, 学生的整体能力将得到提升。同时鉴于社会培训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 学校可适当放开政策, 并鼓励俄语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 在社会咨询机构兼任职务, 从而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 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 旅游俄语人才更加稀缺。我国应通过更为有效的教学机制, 带动人才培养。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 并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当透过丰富的教学手段, 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育部门可进一步完善俄语教学体系, 以提升俄语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磊.“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旅游俄语人才需求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17 (24) :57-58.
[2]刘相君.“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旅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观察, 2018, 7 (02) :74-76.
[3]冷莹.如何在俄语专业教学中体现出“应用”二字——以《旅游俄语》课程为例[J].亚太教育, 2016 (16)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