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我国的垒球曾经在国际上一直处于一流的水平,但近年来运动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开始下滑,但同为亚洲球队的日本一直在提高。从最初的二流水平到现在的国际一流强队,并获得了 2008 年 29 届奥运会冠军。从近年我国女垒的比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女垒运动的主要问题在于进攻。垒球的击打决定着比赛的成败,同时也是体现动作节奏最明显的一项动作技术。而击球节奏是影响击球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垒球运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垒球击打的极其重要地位,而垒球的击打效果决定于运动员的击打节奏。所以,垒球运动员的击球节奏对于比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结果与分析
1.1 垒球运动概述 垒球是从棒球中分离出来的一项运动,其在很多方面都与棒球相似,但二者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一是二者的球体周长和质量不同,垒球的球体周长在 30-31cm 之间,质量在 180-200g 之间。而棒球的球体周长和质量均小于垒球,其球体周长在 22.8-23.5cm 之间,质量在 141.8-148.8g 之间。而在场地设置方面,垒球赛场明显小于棒球赛场。根据运动速度和节奏的快慢,可以将垒球分为快速垒球和慢速垒球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正式垒球比赛多为快速垒球。
1.2 垒球击球基本技术 掌握垒球的一整套击球动作是运动员提升其垒球运动水平和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在击球前,垒球运动员先要站到指定的打击定位。待站至定位后,运动员应双手握住球棒,使其双手握棒高度与肩同高,然后上身顺时针旋转,重心后移至右脚,双手上升至与耳同高,随后上身逆时针旋转,双手下移,挥棒击球。整套垒球打击动作主要包括准备、伸踏、引体、击球、随挥四个部分。
1.3 有关击球节奏的基本概念 体育运动的节奏主要有运动节奏和生理节奏两种。其中,运动节奏主要指根据一定的规律将一些运动成分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一套完整运动动作的时间特征。也就是说,各个运动动作之间(包括完整和局部的,强的和弱的)按特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的比例交替的时间为特征。运动节奏是动力在时空上的分配方式,指完成动作时运动力度、间隔长短、动作幅度、先后快慢等的有机组合。运动节奏主要有动作节奏和战术节奏。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运动训练学》中对动作节奏作了专门的描述:动作节奏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慢等因素。而垒球击球节奏则指的是练习者在进行击球时,能够根据其所处空间位置特点合理把握其动作时间,最终完成整套击球动作。
1.4 影响击球节奏的主要因素
①基本的击球技术动作。击球节奏是以基本技术为基础的,是建立在良好的基本技术之上的,没有扎实的基本技术作为保障,而去追求击球节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②盯球判断。对投球手活动的早期观测是决定棒球击打技术的重要因素。应在投手发球时集中注意盯住来球,并及时做出判断,这样才不会导致匆忙下棒。③快速反应。快速反应是指:运动员在极短时间内,针对盯球、判断做出对应动作反应,完成击球技术动作。
1.5 我国垒球技术动作的研究 黄高劬、李敏宽等研究了中国女子垒球运动员的总体技能水平,他们发现在实际运动过程,女子垒球运动员的心输出量和每脉搏输出量分别为 4.27±0.70L/min 和 82.4±13.7ml。同时,女子垒球运动员在运动后,其血乳酸水平为 9.3±2.1mmol/L。该研究结果证实:女子垒球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水平较低,运动后主要运动部位如双膝和双臂的疲劳指数高。
陶华滨、常波等在北方赛区(沈阳)全国少年女子垒球夏训比赛中,对少年女子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运动技术与训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逐步回归及相关的评价,从而为培养我国女子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制定相关的训练计划。
和平、孟繁林等的《棒垒球投手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对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三维高速摄影的方法对棒垒球投手投掷臂动作进行技术诊断与定量分析,揭示了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谭晶在《我国优秀女子垒球运动员击球挥击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中将整套击球动作分为准备姿势、引棒伸踏、挥棒击球和随挥四个部分。主要对前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各阶段的时间、角速度、运动速度、重心方向等参数进行了集中分析。
周志鹏的《我国优秀女子垒球运动员快速投球动作技术分析》,对我国国家女子垒球队 6 名投手快速投球动作进行三维定点拍摄,用视讯图像解析系统从时间参数、角度参数、角速度参数、伸踏距离以及重心参数等方面对投球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陈载营的《垒球运动中投手与击球员的相对关系》分析了投球和击球过程动作的相应关系,得出:投球与击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目前垒坛上不断出现新的优秀投手,投出的球速度快、变化多,故主要应从时间与击球的相对关系上解决击球技术问题。
严丽,席翼等的《中国优秀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建立了我国优秀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①形态特征、②机能特征、③专项素质特征、④专项技战术特征、⑤心理特征。
孙柏庆和周家颖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在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挥棒速度与其右臂(设其为右打者)的延伸度密切相关。
邹亮畴和周剑波等人运用对比实验法发现,垒球运动员在击球时习惯通过重心前移和身体绕躯干做轴转运动的方式来击球和起动跑垒,有效地提高了其击球质量。
黄维刚的《制约我国垒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基本问题及对策》,论述了制约我国垒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基本问题:①垒球人口的增长结构失调。②场地设施仍然不足。③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培养选材面过小。④训练缺乏科学性。
邵滨等的《依据运动学分析数据对女子垒球绕环式投球动作的阶段划分》通过对甘肃省女子垒球四级梯队中主力投手绕环式投球动作的三维定点拍摄与运动图像解析,发现各级梯队的投手队员虽然在年龄段上有明显差别,但在绕环式投球动作过程中,不同梯队投手投球的各种运动学数据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变化趋向,表明可以从运动学分析的角度对绕环式投球进行动作阶段划分。
2 结论
①目前我国关于垒球运动的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在研究对象上,传统研究更侧重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战术等。对于垒球运动节奏的研究还没有涉及。②关于我国垒球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基本还是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主要集中在对垒球投手以及击球手的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上。对垒球运动训练能起到实际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很少。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垒球的击球动作进行研究,将会是以后垒球击球技术动作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同时对于改进击球技术动作,提高击球效果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谭晶.我国优秀女子垒球运动员击球挥击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M].北京体育大学,2006.
[3]邵滨,段海俊,等.依据运动学分析数据对女子垒球绕环式投球动作的阶段划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04(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