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8 月 2 日-9 月 1 日, 为期 14 天的世界女排大奖赛落幕, 这是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在新奥运周期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亮相,女排不负众望,分别取得了澳门站、香港站和武汉站的 3 连冠以及总决赛亚军, 时隔六年再次获得亚军. 但是,中国女排如何在大奖赛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训练,在新的奥运周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是我们较为关心的问题. 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找出中国女排的成功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为中国女排备战新的奥运周期提供参考.
一、大奖赛成功的因素
(一)经验丰富的主教练
2013 年 4 月 25 日 郎平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这是郎平第二次担任女排主教练,带领新一届中国女排分别取得大奖赛澳门站、 香港站和武汉站的冠军以及总决赛的亚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其丰富的国内外执教经验密不可分.
1.国内执教经验
1995 年郎平开始执教中国女排, 同年率队获得女排世界杯季军;1996 年和 1997 年率国家队分别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亚洲女排锦标赛金牌;1998 年夺得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和亚运会排球比赛冠军. 2009 年,郎平执教广东恒大女排,带领恒大女排获得 2009-2010 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 B 冠军;2010-2011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 A 亚军;2011-2012 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 A 冠军;2012-2013 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 A 亚军.
2.国外执教经验
1999 年郎平开始远赴意大利执教, 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先后率意大利摩德纳女子排球队在 2000 年获得意大利女排联赛冠军、2001 年欧洲女排冠军联赛冠军以及 2002年意大利女排联赛和杯赛双料冠军. 2002-2003 赛季郎平执教意大 利诺瓦腊俱乐部 ,率领俱乐部夺得意大利超级杯和 2004 年意大利联赛冠军. 2005 年 2 月,郎平出任美国女子国家排球队主教练,并带领球队获得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银牌.
(二)阵容轮换变化多
在大奖赛三个分站赛中, 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阵容, 即使是在总决赛中也根据对手的不同,变化场上阵容,改变了以往靠 7 人打天下的局面, 保证了每个队员都有上场打球的机会, 体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打球的人多了,板凳深度加深,为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新人发挥出色
女排大奖赛澳门站, 郎平主教练果断用三老带三新,并取得显着的效果. 小将朱婷发挥出色,在进攻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两站下来扣球得分 82 分,排名第七位,扣球成功率 44.81%,排名第四位,并分别获得最佳得分手和最佳拦网手称号.
在香港站与土耳其的比赛中, 替补出场的她拿下 19 分,帮助球队 3:2 战胜欧洲劲旅土耳其. 在总决赛中,朱婷总得分 74 分,名列第四位; 扣球 128 次, 得分 65 分, 成功率50.78%,在扣球排行榜名列第一位 ,并入选大奖赛总决赛最佳阵容.
防守上,自由人陈展作为新人,在总决赛中共防守 73 次,到位 26 次,失误 21 次,防起26 次,排名第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接发球不稳定
接发球是整个球队进攻的生命线, 接发球好有利于各种战术的组织,从而打好一攻,反之就会被动. 在大奖赛中女排的接发球不稳定性在与劲旅土耳其以及巴西的比赛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面对对手的强劲发球,女排的接发球显得难以招架. 比如,与土耳其的比赛中,女排接发球失误高达 13 次,占总接球次数的 14.28%,而对手失误只有 6 次,占总接球次数的 6.67%, 女排的失误率高出对手一倍多. 又如,与巴西的较量中,女排接发球到位率为 46.27%,对手到位率高达 53.06%;在失误方面,女排失误 6 次,而对手失误 0 次. 由此可以体现出,女排在接发球方面与世界强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发球缺乏攻击性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发球好不仅可以减轻本队的防守压力,还可以直接得分. 随着每球得分制的实行,当前排球的发球技战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各种发球技术的出现都是在接发球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对抗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和创新的.从 20 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上手、勾手大力发球技术,到60 年代出现的勾手飘球技术,再到 90 年代跳发球技术,每种发球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对排球运动的战术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发球的攻击性也由最初强调力量到强调性能,逐渐过渡到强调速度. 由于发球攻击性的不断变化,使得 21 世纪发球的观念有所转变, 从求稳变成求狠,加强发球的攻击性已成为当今排球比赛的一个突出特点.
发球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女排的短板,发球缺乏攻击性,而发球的攻击性直接体现在得分方面. 在发球排行榜上也只有副攻杨珺菁排在第 10 位, 其他人均无缘前十.
三、结论
中国女排在本届大奖赛上取得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主教练的审时度势、阵容轮换多和新人出色的表现是比赛的亮点. 但在比赛中暴露出的"发-接发"问题,是目前摆在主教练郎平以及全体教练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解决,将是一个长期、反复的练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范 莉 莉 ,闵 捷.对 中 国 男 排 发 球 技 战 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
[2]唐春芳,周凤桐.第 28 届奥 运 会 中 国 女排制胜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3]甘健辉,余学好,许益芳.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
[4]阿英嘎.中国女排获"两连冠"技术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
[5] 国 际 排 联 官 方 网 站
[6]搜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