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NBA比赛规则与篮球运动员的相互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13 共2770字
论文摘要

  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 俗称 NBA) 作为世界上运作最成功的篮球联赛和商业联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化而发展起来的.NBA 竞赛规则中既有为了促进运动员的发展而制定的规则,也有为了联盟长远发展而制定的限制某些个人特别突出的能力的规则.所有这些规则和迫使规则修改的运动员的出现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联赛向着更加成功的方向发展.

  一、在比赛时间上 NBA 规则与运动员的相互制约

  NBA 联盟创立之初并没有 3 秒违例判罚规则,3 秒违例规则是由于高大队员对篮球禁区的控制能力过强,不利于联盟的长期发展而出台的.在 NBA篮球比赛初期,高大队员的涌现和篮下拥挤的现象一度把比赛变得非常乏味和枯燥.在那个时期,初创的 NBA 联盟始终面临着诸多麻烦,其下属的职业球队从开始的 17 支锐减到了 9 支,处于关门破产的边缘,究其原因,除了 NBA 联赛商业运作上的问题,还与这一时期篮球运动规则自身的发展有关,如在1952 年前后的篮球比赛中,以高大中锋强攻篮下的战术打法风行一时,高大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术单一、动作迟缓并且缺乏灵活性和观赏性,以及被规则允许的恶意拖延比赛的做法使比赛的速度性和精彩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大大挫伤了观众的观赛情绪,严重阻碍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联盟很快认识到了这种现象的弊端,于是制定了限制区3 秒进攻违例规则,用来限制高大队员长时间站在篮下的战术打法.同时,3 秒违例规则把篮下的空间拉大,有利于有速度和技术优势的小个子队员的突破,这一打法完全盘活了比赛场面,加快了 NBA联盟的商业化改革进程.

  同样的限制规则也先后出现,如 5 秒发球违例,8 秒钟球回后场违例,以及后来更为合理的 24 秒和14 秒进攻违例规则都对 NBA 比赛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些规则的出现都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加快进攻速度和持球反应速度,使比赛向着更加激烈,节奏更加快速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改变因其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了 NBA 商业化的需求而被沿用至今.

  二、在场地空间上规则与运动员的相互影响

  NBA 联盟的发展和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以及丰厚的薪金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加入,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加入给 NBA 比赛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场地尺寸的被迫改变.例如,20 世纪 50年代,NBA 联盟为了限制乔治·迈肯在对手内线予取予求的恐怖威力,被迫将 3 秒区的宽度由 1. 8 米扩大为 3. 6 米.20 世纪 70 年代,威尔斯·张伯伦又使得 3 秒区由 3. 6 米加宽至 4. 8 米.这些运动员的出现直接改变了联盟竞赛规则,同时也改变了联盟发展的轨迹,他们以其优秀的运动天赋和出色的个人技术征服了观众,也赢得了 NBA 市场,也迫使联盟在规则上做出修改,希望能够减弱其超强的个人能力对比赛的控制,同时也改变了各运动队的选才观念.在这些球员之后,NBA 球队选才时不再一味追逐身高优势,运动天赋和篮球技术被更多地予以考虑.

  在 3 分线设立之前,NBA 联赛一直都是大个子球员的天下,鲜有小个子球员的身影.而比赛画面也成为了运动员扎堆往篮下挤的场景.NBA 为了让比赛空间变得更加立体,在 1979 年开始设立 3 分线,3 分线的设立对比赛产生了创造性的影响,直接改变了篮下过于拥挤的场面,遏制了篮球运动员无限向上发展的身高,同时,3 分线的设立让小个子和具有速度天赋的运动员开始在联盟里崭露头角.

  最初的 3 分线是 5. 75 米,后来,随着运动员投射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外扩到了现在的 7. 25 米.然而,这一距离也逐渐为现在的运动员能力所突破,NBA 联盟正在考虑是否增设 4 分线.

  三、裁判技术规则上的改变对运动员能力的影响

  NBA 联赛创立之初的规则里对身体接触的规定有明确的定义: "篮球比赛是没有身体接触的运动."然而,随着比赛和运动员能力的增加以及场地条件的限制,篮球场上的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而激烈,"谁接触,谁负责"的裁判判罚原则把原本激烈、完整而好看的比赛切割得支离破碎,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全场比赛全部由裁判员的哨声构成,裁判员成了比赛胜负的晴雨表,比赛失去了意义.联盟为了挽救市场和观众,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 NBA 规则中重新解释了比赛的身体接触规则,专门把"比赛中身体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写进规则,并且规定只要是运动员通过努力的抢球而发生的身体接触有些附带动作是可以允许的.之后,又在篮筐圆点下方 1. 2 米范围内设立"合理冲撞区",规定在这一区域内没有进攻犯规,而且对于裁判员的评判不再是以哨声多少来评判优劣,"运动员决定比赛胜负"的理念逐渐得到贯彻.

  "合理冲撞区"的规则在沙克·奥尼尔加入联盟之后几乎被废止,绰号"大鲨鱼"的沙克·奥尼尔加入 NBA 之后,联盟的规则已经无法对奥尼尔超强的篮下个人能力形成有效限制.于是,NBA 规则在奥尼尔强大的个人能力推动下,允许"联防"战术在比赛中使用,把篮下合理冲撞区由原来的 1 米改成了 1. 2 米,同时加大了对进攻和防守禁区 3 秒违例的处罚力度,即在吹罚防守禁区 3 秒违例的同时防守球队增加一次罚球,用以限制奥尼尔对篮下的控制能力.

  四、受战术规则影响的运动员和运动员对战术规则的改变

  篮球比赛并不仅仅是个人技术和能力的体现,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对比赛的影响甚至超过个人技术对比赛的意义.在多数的 NBA 比赛里,队员们更多的是依靠战术和团队配合来赢得比赛,这在 20世纪中期之前的 NBA 比赛里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NBA 规则的战术改变和运用受到运动员的影响最大,几乎每一条战术规则都因为某个运动能力特别突出的球员的出现而改变.最直接的例子就是NBA 联盟在成立之初,为了使比赛变得更具观赏性,专门规定在比赛中不能使用"联防"战术,必须使用"人盯人"战术.甚至在 20 世纪中期,联盟对"人盯人"战术攻防双方运动员之间的距离都有明确规定,即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两米,否则,就算违例.这条规则至今在美国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联赛中仍在使用.但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NBA 不仅仅出现了"大鲨鱼"奥尼尔这样的篮下巨无霸,还出现了技术与速度兼备的人类运动天才---绰号"答案"的艾佛森,他们以其超强的个人能力左右了比赛,以至于在整个 NBA 中打相同位置的队员无人能"一对一"防住他们,这就迫使联盟专门修改比赛必须使用"人盯人"战术的规定,允许防守方几名队员同时"协防"某个进攻队员的"联防"战术开始在 NBA 中使用.

  NBA 比赛以其趣味性、对抗的激烈程度和商业开发力度独步全球,其规则的改变影响甚至左右着世界篮球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这也吸引着全世界的优秀篮球运动员纷纷到 NBA 联盟中发展和锻炼,全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加入促进了 NBA 联赛的发展,也促使 NBA 规则向更加合理的方面改变.

  [参考文献]

  [1]刘海英. 对我国篮球竞技运动 50 年发展特点与现状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3) .

  [2]孙民治等编着.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3.

  [4]王郓,王大施等. 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内外环境的社会学研究[J]. 武汉体育大学学报,2004( 7) .

  [5]李静文. 2008、2010 年篮球规则的修改对篮球运动员、教练员的影响[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下旬) ,2012( 1) .

相关标签:篮球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