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可持续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运动 作者:高超
发布于:2019-01-15 共2840字

  摘要:体育运动训练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指导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屡创佳绩,我国逐步实现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运动事业发展迅猛,体育健儿成绩非常可喜,于此同时更多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一味地照搬国外优异的训练方法,在未曾结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运动训练学理论系统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学发展遭遇到瓶颈,关于如何打破目前体育运动训练僵化的训练模式,实现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 训练模式; 创新;

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 训练模式; 创新

  1 体育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体育运动训练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系统地传授竞技运动相关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科学。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运动训练学以其专业性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体育运动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僵化的模式难以与飞速发展的竞技运动相适应,竞技体育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体育训练学理论上的要求也逐渐趋向更加严格。

  体育运动训练学又被称为运动员培养学,它是一门通过阐述竞技运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然后在理论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体育运动规律,指导运动员进行专业化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员成绩目的的学科。体育运动训练学自西方传入中国,已经发展近半个世纪之久,我国最早引入体育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并对其开展专业化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符合竞技比赛的要求,竞技能力得以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屡创辉煌,体育健儿捷报频频,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精神对提升我国体育训练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练员、运动员甚至是医护人员、服务人员也开始加入到体育运动队伍,体育运动训练的主体不断得到丰富,运动训练学理论随着实践成果也开始发展。目前,我国仅是将体育运动训练学粗略简单地分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运动训练内容贫乏,针对运动员生理、心理缺乏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基于人口优势基础之上的体育大国,体育运动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体育运动学理论体系与实际运动项目不相符合、指导理念落后、体育运动学体系发展不均衡、专项训练研究缺乏,理论研究滞后等现象的存在,进一步限制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跨越,为此我们必须探寻制约体育发展的因素,打破目前僵化的体育训练模式,实现体育运动训练的创新发展。

  2 体育运动训练学发展创新的制约因素

  2.1 教练员制约了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教练员作为体育运动训练的主心骨,不但组织运动员开展训练活动,而且在运动员选择训练方向上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其可以说是主导着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及生理和心理的方方面面,教练员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运动员能力的高低及成就的可能性。因此,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价值取向及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目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学各方面存在缺陷,理论知识结构不健全、体育运动训练认识存在误区,为了快速地追求更好的体育成绩,我国体育训练多是照搬西方的体育训练成果,教练员全盘西化甚至是外聘教练员对运动员专业训练进行指导。但是东西方国家的运动员的和教练员的理念差异、身体发展特点的差异,在运动员和教练员融合过程中很可能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即使聘用我国本土的教练员,快速发展的竞技体育,与教练员目前实行的单一落后训练方法已然不相协调,我国教练员的执教理念仍处于学习阶段,完全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体育运动训练学体系,很可能会直接影响运动训练水平和效果。

  2.2 运动员创新能力缺失

  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要参与者,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继承者。运动员需要不断反复地接受各种体育训练,运动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体育运动训练的成果。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强度训练方式,平均一名专业运动员每天要训练10h以上,每天重复相同的训练内容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运动员可能很快对运动训练失去兴趣,一旦运动员对运动训练失去兴趣,体育训练成果就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运动员在每次的训练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断地寻求提高训练成果的规律,即使失败也仍然不气馁,在运动训练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就有可能会事半功倍。运动员的创新不仅仅指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方式的创新,还包括接受创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接受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接受,运动员需要不断地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加以自己的理解,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可能短期来看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极不利于长远发展。

  3 促进体育运动学创新的路径

  3.1 创新教练员体育训练的方式

  目前,我国教练员对运动员主要是采用一般训练和专业训练2种方式。一般训练难度稍低,专项训练主要是针对运动员进行高难度、高负荷量的体育训练。而介于一般训练和专业训练之间的项群训练,它是一种分类训练,根据每位运动员体能特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案,对训练内容、负荷量及训练目标提出具体要求,从而可以更好地对运动员开展专业的训练和指导。教练员也可针对人体中一些可以控制、可以调节的因素,善于从发现并总结规律,并将一些实用性、迁移性较强的训练方式运用到体育训练当中。

  3.2 转变体育运动学的新理念

  20世纪40年代之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处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阶段,但是随着体育强国意识的建立,现代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的竞技体育对比赛的规则要求更加标准化、更加严格化,而一味地老套路、旧方式很难与现在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相匹配。新的观点和理论的提出非常迫切,但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往往要在提出之前会遭到人们的议论、怀疑甚至是打击。然而,体育运动训练学只有在批判中才能得到更加深层次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为实际的体育训练提供全面的指导。此外,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生活条件的不同,现代的运动员生理、心理发展、身体发育的状况、思维方式、接受的教育程度等不同,体育运动训练也需要建立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体育运动学若是想要输入新鲜的血液,教练员必须转换新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使得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变化与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和相契合,同时对理论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更科学、更完善的体育训练理论体系。运动员也应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学会思考、学会从失败与挫折中学习。

  4 结语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体育运动训练学指导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体育健儿捷报频频。但是体育运动学作为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苗,它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社会瞬息万变,小树苗也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汲取养分,我们也需要丰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吸收学习其他先进理论,与时俱进,指导我国体育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丰安.浅析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雪莲,2015(32):68.
  [2]来振东.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创新发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444.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原文出处:高超.探析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J].运动,2016(23):89-9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