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心理学论文

战术意识训练干预对青少年运动员技能发挥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2 共4822字
论文摘要

  1研究背景

  意识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有包含认知、认识、意志在内的概念.而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最新的分支之一,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其主导概念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含了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1],运动认知是属于这个概念下展开的范畴[4].

  意识和认知这两者之间,认识是它们共同的概念,而认识是在不同形式不同阶段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接收外部信息,并能在观念中成为映象的过程.既然知道了意识和认知的概念,我们能解释出认知是代表了可以认识自我感受,可以理解发生的事情,可以对不同自我感受的存在进行对比.

  由于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需要人体快速反应的运动,要求运动员瞬间判断球的方向、旋转、落点同时作出回应动作,而这个过程都是依靠意识或潜意识的主导下来完成的,说明意识的强弱不单影响技术上的发挥,在战术策略的组合上也起着主导作用,是决定技战术结合的中心点.青少年运动员受自身生理发育阶段和认知能力未成熟的约束,在思想认识上不能理解战术训练的内涵,竞赛中缺乏主观的正确判断和有效运用,这极大地阻碍青少年战术意识的发展.

  根据《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2]》一书中提出了如何从理论走到实践的探索核心,因此研究利用体育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干预理论介入乒乓球战术意识实践训练手段,有利于真正将战术渗透到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训练效率和竞赛思考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对战术意识的训练干预,来观察其对青少年运动员技能发挥的效应.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通州国家训练基地中国乒乓球学校12名来自全国各地、13~14岁年龄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接近的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分成2组作为期2个月的训练,通过实验组接受干预训练前、后自身的技术数据对比,以及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来验证干预后的整体化效果.在接受干预训练的实验组中,选取王思X、黄嘉X2人作为个案研究,对个体进行6个月的干预训练,以验证战术意识训练的个体化效果.

  2.2研究过程

  实验训练的观察指标是"多球定点下旋"、"多球不定点下旋"、"单球定点下旋"和"单球不定点下旋".通过训练前进行一次测试这些技术指标,训练后进行一次测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的表现情况,以决定意识训练的效应.

  在干预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两个重点:一是从认知概念包含的几个心理层面去切入行为干预重点,克服避免运动员在技术训练中形成机械化操作,使其能在各种客观状况下主观发挥和保持随机应变、灵活组合的状态.二是通过丰富有效的行为干预手段帮助形成良好的技术认知能力,由正确的认知帮助衍生出明确的战术意识,再由意识延伸出一套积极、能持续发展的战术思想.基于以上的讨论,拟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一些意识训练的手段和效应.

  由于意识包括了运动知觉、感觉、表象记忆、思维能力等多个心理活动层面,我们要有步骤分层次的来进行干预训练.

  ①运动知觉能力行为训练:比如:在基础技术的训练中增加要求的内容,设置灵活具体的击球数量、时间、落点、组合的顺序等练习目标来要求运动员.如:在定点半台拉的练习中在完成目标数量时间的前提下,主动设置击球过程中的节奏、时间、旋转、力量的组合变化.用硬性目标设置和定量,来提高技术训练的难度.用不同程度的感觉刺激增强技术动作的抗干扰能力,最大程度触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知觉能力.

  ②表象记忆与假想训练:由于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在启蒙阶段接受的训练风格和教学方法各异,所以对战术的概念理解各异,认识也很不系统,潜意识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路存在有一定影响.在这一阶段更多的需要承前启后,去芜存菁,帮助其自身通过观察分析来辨认适合发展的思维方向,在对自身内在的感受观察中确认真正属于自己风格打法进行主观意识上定位.通过乒校自身的电教平台系统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分析顶尖选手的风格打法和技、战术类型特点,系统建立正确的认知记忆.

  按训练计划周期设置拍摄训练和比赛录像,利用自身观察相互对比之间产生的自我认识.通过技术训练的假想.如:在徒手动作练习中对各单项动作进行编号,使运动员听叫号进行练习相应的动作训练,通过瞬间转换叫号,加深建立其各单项技术之间的转换的知觉体感,使其肢体知觉协调自动化[9].又如:某个单项技术上对特别优秀运动员的动作模仿与体验,这需要教练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利用技术学习上的阶段性特点,用准确的语言或特定的动作体验来进行暗示干预,以帮助运动员加深其假想的体验和感受,理解技术的内涵,而非得其形不得其义.在这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假想的内容是否贴合实际,假想的切入点是适合运动员当前的技术状态和需求.以及教练员使用语言和行为上暗示的技巧.

  ③在针对性训练课里,教练可利用战术策略的哲学内涵和乒乓球的制胜因素[6],根据自身经验和运动员体会相结合,对其定位的风格打法进行分析精解,使运动员加强对单个战术意图的理解,将战术意图按技术分类、使用的频率、组合的层次顺序进行交叉重复,以提高单个技术和单套战术的融合能力.

  如:模拟实战设置比赛障碍,单个区域的设定比赛-单个区域的无设定比赛-多个区域综合比赛,培养运动员从单个技术-多个技术-综合技术-自有技术和创新技术的意识串联,通过这类的干扰训练,巩固运动员意识上的抗干扰能力,加深其对变化和组合的认识能力,解决在比赛中的问题.使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跟随战术的运用自动化,更好地保证基本技术围绕战术运用的稳定性.

  ④强化注意力和判断力训练:注意力是伴随感知、记忆、思想,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能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的专注度越集中,决定着意识水平越高[8].判断力是人诸多能力的综合体,展现了人长期所形成的习惯性常识判断,培养这种能力特质的条件包括了感知记忆能力、思想推理练习、专注能力[7].我们在实际训练中可以体会到,盯球、步法、落点它们的主导核心是在判断,没有准确的判断,从盯球开始就表现了主体意识上的被动,亦即是运动员在完成当前技术的同时没有准备下一步的时间,那么就谈不上步法和落点都有意识了,因为乒乓球的运动意识概念里是以主动为核心的.既然注意和判断是众多被细分的战术意识中的内涵,通过找出两者训练的切入点进行培养,来帮助建立起积极的战术意识.

  训练中可以作两点安排:一是保持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这就要求训练的计划内容设置必须能持续刺激运动员感知的鲜活元素,最大程度上能保证训练注意力集中的稳定和有层次的指向.二联系两者概念的关键点,交替提升体验,在训练中通过前期培养的正向认知,建立良好的训练惯性,推动判断力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整体战术意识能力打好基础面.

  这一阶段既要区别个体的要求,又要不轻易改变整体阶段性的训练计划,这样才能避免"吃大锅饭"和"小灶挑食",排除训练出来都是一个气质类型.只有真正的从思维上去培养,使认识上有根本的区别,才能建立起个性化鲜明的战术意识特点.同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内容是关键环节,我们不可能因个体需求调整整体的计划,但却可以以个性的要求来区别计划的效果.

  3研究结果

  如表3所示干预组在实验前后自身的检验中,四组变量均值均高于干预前,T值为负数,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显着.说明实验后自身技术上存在显着差异.

  如表1所示干预前组间样本检验得出两组的四项均值项相近,T值较小,P值均大于0.05,证明样本在进行实验之前的受测试水平无显着差异,样本具可检验比较性.

  论文摘要

  如表2所示干预后组间比较的均值增大,P值均小与0.05,且干预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T值较干预前增大,证明两组在各项技术变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论文摘要

  4讨论

  在这次实验中,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技术对战术意识训练的介入,对被试对象进行了训练前后共两次的SPSS检验.其中表1主要检验了在战术意识训练中没有应用认知干预手段的状态,通过检验证明样本来源一致,实验数据具可比较性.表2主要检验了在战术意识训练中应用了认知干预手段以后,在四个技术变量中,组1多球类的均值M高于组2,也就是说组1都在同一内容、同一环境下,多球测试的命中平均数远比组2高.而在单球不定点的项目均值上组1比组2高出了3.5,是所有均值对比中差距最大的,说明组1在实际单对单的应用和判断能力上高于组2,这也说明了认知干预在意识训练中对整体对象是有效的.同时,在同一训练时长下,组2在技术同步提高的过程中,组1的技战术结合训练效应比组2明显.表3的数据体现了在战术意识训练中应用了认知干预手段以后,组1自身技术数据的变化,从两组均值上看,四项中有三项数值两者差距达到4.1以上,且T值为负数,说明组1自身在四项技术变量上都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亦即是说明在应对定点不定点与旋转组合的能力上提高明显.

  另外为了观察训练对个体能否产生具体和持续的效果,研究对抽取的2名被试个体又进行了4个月的持续干预训练,在被试个体总共6个月的干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的观察概述记录:被试个体王XX,12岁,右手横握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干预前个人最好成绩:全国少儿杯赛个人第二名.

  属于本组别二线中游水平的后备力量.被试个体二:黄XX,12岁,右手直握生胶快攻结合直拍横打打法.干预前个人最好成绩:浙江省单打冠军.属于本组别二线中游水平的后备力量.参与干预研究前个体共同存在问题:

  ①特长技术和辅助技术的理解较模糊.

  ②竞赛结合与调整能力差,没有清晰的得分思路,竞争能力较弱,成绩不明显.

  ③存在青少年训练瓶颈平台期.

  ④打法特点不够鲜明.两名被试对象在干预初段均参与了整体研究的过程,接受同样的干预训练方法,从个体的观察情况来看,在整体按计划进行训练的干预当中,个体均不同程度受到一些良好影响,因为干预时间较短,还不能在竞赛当中做到较稳定的表现.在干预中段,由于单独对两名个体进行强化干预,并停止了其它被试对象的干预,使个体与整体逐渐区别开来,显现在整体中突破的态势.通过训练的总结和日记的反馈,逐渐体现了个体自身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目的和层次,能总结出自身当下的问题,并在训练中根据自身的体验和感觉,开始主动掌握自身调整和有战略的看待技战术结合.其中最明显的体现是运动员单次日记的字数与质量,以王XX为例,从干预前训练日记的东拼西凑百来字数,到干预后随手所写的数百字数,随着每一次字数篇幅的增加,完全反映出运动员在受启发后思维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也在挖掘.这种认知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开发,能使个体自身意识后续的得到启发.但由于在实际运用上仍存在波动较大表现,表现出易受干扰而起伏的状态.

  在干预6个月的训练后,实现了向一线队伍中的17岁年龄段上游突破,并在2013年的全国少年南方赛区比赛中获得团体亚军,双双获得一级运动员称号,突破了少儿向青少年的训练平台阶段,体现了前一阶段认知干预训练的有效性.

  5结论

  5.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技术数据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在同一训练时长、环境、训练计划下,认知与行为干预训练的介入帮助提高技术行为的稳定性,突显技术训练的效果,推进了技战术结合能力的提高.

  5.2干预组自身在训练前后存在显着组间差异.说明认知干预在战术意识训练中起积极效应.

  5.3被试个体的竞赛成果说明了认知和行为干预帮助其技战术结合能力的提高.论证了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运动认知和行为干预应持续介入乒乓球的战术意识训练中,才能产生强化战术意识的积极效应.

  5.4本研究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到实践的指导思想,将认知和行为干预来介入的战术意识训练方法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斯滕伯格(Sternberg,R.J.)[美].认知心理学[M].杨炳钧,等译.第三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王进.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 郭仲熙,张瑛秋,吕林.女子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体育科技,2005(6):123-125.

  [4] 塞尔玛(Thelma Shorn).中国教练员培训教材:运动心理学前沿[M].彭凯平,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5] 埃德尔曼(Edelman Gerald M.).意识的宇宙[M].顾凡及,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 吴焕群,张晓蓬.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7] 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 帕拉迪诺 (Palladio L.).注意力曲线[M].苗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