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心理学论文

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1 共5190字
论文摘要

  引言

  竞技体育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挑战人类极限,以取得比赛胜利为最终目的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得以开展是以大批优秀运动员为根基的,同时它对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表现在体能、技能、战术等方面,现今更多地体现在运动员自身心理能力方面. 有学者曾经谈到,在同等水平的运动竞赛中,谁具备较强的心理能力,谁将是此次比赛的最终胜利者. 运动员作为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的结合者,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具备较高的应激水平,因此,注重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是保证竞技体育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 心理健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多变的动态过程,因此,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相对复杂多变的. 该研究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对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问题、 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探讨,最终目的是将其积极心理品质发扬光大,同时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健康成长贡献出一己之力.

  1概念界定

  由于心理学科是一门后起学科,因此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学者们各持己见,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也没有给出一个权威、完整的界定.学者刘建强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能够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并能免除遭受有害冲突. "费兹科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心理健康包含五个方面:即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适度的情绪.结合上述学者观点, 我们将心理健康界定为: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在其生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并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2影响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因素

  2.1 超负荷、大强度运动训练

  竞技运动高强度、超负荷、高挑战对运动员的体能、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若想赢得比赛,其前提条件就是通过刻苦的训练. 由此可见,超负荷、大强度的训练是任何一名优秀运动员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因而,运动训练后产生生理疲劳是正常现象,然而,当运动员训练负荷超出个体的极限水平,而得不到正确的调整与恢复,则会引发运动员机体过度生理疲劳,而这种过度生理疲劳的长期堆积则易引发运动员心理问题.

  2.2 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引发各种损伤,运动损伤部位多与个体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 我国学者赵兰革对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现状做调查得出: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达71.25%,损伤性质多为急性损伤,且损伤主要是发生在平时技术训练期间. 众所周知,人是身心二者的合物,身体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心理的情绪体验. 曾有研究表明,运动员躯体损伤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不可忽视因素. 例如,比赛前期的韧带拉伤、肌肉损伤等伤病都严重影响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特别是针对部分不会进行自我调节的运动员,当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损伤时,则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如对运动训练产生恐惧、抵触心理,进而出现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无常等不良心理症状. 当由运动损伤引发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不到有效的调整时,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2.3 竞赛压力

  就目前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现今致使人们感到不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是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可见,压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存在一定的威胁. 在竞技体育飞速发展,运动竞赛日益激烈的今天,运动员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尤其对于身处市场经济、"金牌至上"国度的优秀运动员,则面临更多来自国家、社会、教练员、家庭、观众等赋予的无形压力,致使运动员在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形成只有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才是最终出路的想法,然而,这对不能轻装上阵的参赛运动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心理负担.

  2.4 时间管理不当

  基于我国举国体制的影响,但凡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都经历过长期、枯燥、乏味的训练生涯. 优秀运动员大多呈现出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即吃饭-训练-休息,他们与外界很少进行沟通,训练生活日复一日,缺乏新鲜感与刺激感,训练时间过长,没有闲暇时间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致使部分运动员常感到压抑,不愉快;在训练管理方面也比较单调,即运动员当天训练结束后, 没有安排一些具有乐趣的、休闲的活动供其放松、调节,日积月累,运动员则因时间管理不当出现某些心理问题.

  2.5 人际关系紧张

  众所周知,运动员的人际关系主体是运动员与教练员、运动员与同队队员之间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教练员与运动员是上下级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 运动员必须严格听从教练员的一切安排,当然,当教练员的安排不能满足或不符合运动员需求或心意时, 二者之间关系轻则出现紧张局面,重则破裂, 此状况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再者,同队队员作为平等级别,其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变得更为复杂,由开始的单纯演变到现在的尔虞我诈, 队友与队友之间的友谊似乎荡然无存,人际关系因利益也显得格外紧张. 在心理学人际关系调查中显示,人际关系紧张是导致个体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2.6 自我控制能力低下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评价体育人:"体育人的所有情绪都表现在他的脸上. "大部分运动员在行为、思维、情绪的控制上不能做到很好,在对抗性体育比赛中,常常由于一点过失就态度粗暴,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日常体育比赛中会因一个失误或小挫折而懊恼不已,也常常因为一分的领先而喜笑颜开;对于比赛的结果不能给予正视,即如果失败了则会灰溜溜地退场,甚至有时出现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对待成功与胜利,则趾高气扬、喜形于色. 总而言之,运动员低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其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2.7 二次就业危机感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今天,竞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则显得更加短暂. 在面对巨大社会就业压力的今天, 优秀运动员不得不为自己将来的出路而忧愁.

  因为长期置身于竞技体育环境中,只有运动技能这一项专长,加上对社会环境的不了解,很多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就相当于失业,只有少部分对体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运动员才能留下来继续做教练,吃官粮. 因此,大部分运动员会出现二次就业的危机感,增加运动员心理负担,影响运动员心理健康.

  3优秀运动员具备积极心理品质

  作为金字塔顶端的优秀运动员除了具备强健的体格、精湛的技战术外,还具备常人所缺乏的某些积极心理品质. 作为体育人,他们常常经受比赛的考验,具有较高的应激控制能力;面对各方压力,面对应激事件,他们可以有效、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赛场上面对情绪波动,他们可以有效掌控,面对焦虑、忧愁能够做到有效抑制;优秀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仅具有乐观、开朗、健康、平和的个性,还具有不气馁、奋发向上的浩气;此外优秀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身体自尊, 即对机体的满意度较高;再者,优秀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

  3.1 优秀运动员具有较高应激控制能力

  优秀运动员总是亲临各种比赛现场,经历无数残酷的比赛,在一些级别较高的运动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有部分运动员能够超常发挥,随之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当然,这些成功并不是巧合,都是以其精湛的技艺为前提,加之对比赛应激较好的控制能力及较高的自身潜能调动能力. 一般来讲,当我们尽力去完成某件事时,其实并没有调动自身的所有能力, 只是动员了部分能力, 只有在应激情况下,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 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能力. 作为优秀运动员,他们可以有效避免过早地进入应激状态,且可将阻碍运动发挥的应激即减力应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降低到最低程度,不断增加増力应激源,建立稳固、良好的竞赛心理. 因此,相对于常人而言,优秀运动员良好的应激控制能力是其特有的心理品质.

  3.2 优秀运动员焦虑抑制水平较高

  面对紧张而激烈的比赛,作为比赛的参与者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心境状态. 然而,身为高水平的运动员,在面对焦虑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经查阅大量文献得知,运动员水平越高,采取的焦虑应对方式则越灵活,他们大多采用表象训练、自我暗示、情景模拟、放松调节等手段来抑制焦虑, 以期能够在运动竞赛中不受焦虑状态困扰,发挥出自身最佳水平. 因此,良好的焦虑应对方式是优秀运动员呈现的积极心理品质.

  3.3 优秀运动员持有乐观人格

  运动员总是给人们积极、乐观、豁达、勇猛、健康、外向的印象. 优秀运动员具有乐观的人格. 面对训练的艰辛,他们从不抱怨,面对比赛的压力,他们迎刃而上,面对成功,他们不骄不躁,面对失败他们从不气馁. 优秀运动员可以正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奋发向上;他们还具有充沛的精力,坚定的意志品质,敏锐的洞察力与良好的注意力,他们敢说敢为、敢打敢拼,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他们身负一种积极的力量,代表喜悦、快乐、希望、宁静、谦逊、宽容、仁慈、慷慨等. 乐观的人格是优秀运动员具备的又一积极心理品质.

  3.4 优秀运动员有较强的身体自尊.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 诸多学者研究表明,运动员身体自尊的整体水平高于非运动员. 优秀运动员常伴有大运动量,在各界学者的研究中得知运动量的大小与身体自尊存在相关性,随着运动量的增加, 身体自尊的各维度系数也不断地增加,针对专业的运动更多地则体现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等维度上. 因此,结合前人的实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断定优秀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身体自尊这一积极心理品质.

  3.5 优秀运动员具有较强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大量研究显示,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挥. 在大背景中,优秀运动员受到国家、社会、大众、家庭给予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在客观条件支持下,使其不受外界压力事件的负面影响,对个体而言具有积极的认知评价功能,成为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程度、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应对资源. 在社会支持、自身条件和人员配备提供的有利条件下,优秀运动员比其他社会群体具有较强主观幸福感.

  3.6 优秀运动员具备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上世纪80年代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对训练、比赛具有重大影响,主要包括运动员目标设置和意志状态这两个方面. 优秀运动员具备高自我效能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优秀运动员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定训练、比赛目标,最终达到预期结果;其次,优秀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意志能力,对活动坚持时间更持久;最后,优秀运动员面对比赛压力, 总是能够呈现出积极情绪,对即将面对的困难进行充分估计,并以积极的认知形式去面对困难. 因此,毋庸置疑,优秀运动员具备高自我效能感.

  4培养优秀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

  在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心理品质是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培养运动员正确的运动动机. 正确的运动动机是运动员进行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内在动力,对运动员能够产生持续促进的积极作用. 在运动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所持动机性质不同, 则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具有正确动机的运动员, 易激起其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努力克服比赛、训练中各种困难. 因此培养运动员正确的运动动机是其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运动员应激控制能力与焦虑抑制水平. 面对紧张、激烈的比赛,运动员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是正常的,如何将这种紧张状态控制在一定范围而不影响个体正常水平的发挥呢? 这就需要加强运动员应激控制能力和焦虑抑制能力,因此,加强运动员应激控制和焦虑抑制能力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运动员乐观人格. 乐观人格包含高度的专注力、坚强的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以及许多其他的特质. 培养运动员乐观人格即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专注力,增强情绪控制能力,因此,建构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培养运动员乐观人格.

  5小结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是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当前,运动员面临超负荷大强度运动训练、运动损伤、竞赛压力等因素引发的多种心理问题;作为优秀运动员,同时具备一些积极心理品质, 如较高的应激控制能力、较强的身体自尊等. 培养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是缓解运动员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建强,胡源鑫,杨学军.上海市部分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07,3(43):54.

  〔2〕费兹科.《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2.

  〔3〕郭玉江.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8.

  〔4〕赵兰革,李晓君.我国普通高校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 〔J〕.中国运动医学,2002,21(4):424.

  〔5〕李勇基.游泳运动员应激控制能力的培养〔J〕.游泳季刊,2006(2):17.

  〔6〕田录梅.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J〕.心理学探析,2003,4(23):55.

  〔7〕王钱羊,许启晓,王维维.运动员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因素的相关分析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20-22.

  〔8〕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