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性疲劳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消除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28 共3264字
  本文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锻炼者或运动训练者提供参考,使其正确认识运动性疲劳。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运动性疲劳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消除措施”的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性疲劳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消除措施

  原标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消除方法研究
  
  摘要:运动性疲劳在体育运动和运动训练中是普遍存在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运动后产生的疲劳不能及时地消除,会对体育锻炼者或训练者的体能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疾病或损伤,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病理现象,对锻炼者或训练者起到相反的作用。本文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锻炼者或运动训练者提供参考,使其正确认识运动性疲劳。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运动生物化学分析;消除方法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度而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者运动训练时,身体各个器官系统会通过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来进行动力输出。在这个过程中,肌肉会消耗能量,产生酸性代谢物质,如乳酸等,这些酸性物质会对中枢神经进行刺激,从而调节机体能量,把机体控制在安全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之中。这种方式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系统,当身体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其将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来刺激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号施令,使身体产生不适症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疲劳。机体通过锻炼刺激各个器官系统,通过产生的疲劳来进行超量恢复,如果疲劳积累超过一定程度,不但不能超量恢复,甚至还会导致机体因承受不了运动强度而发生运动损伤。所以,进行体育锻炼首先要了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理,根据原理采取相应消除疲劳的措施,这样才能达到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的效果。
  
  1 运动能源的供应机制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生物化学中分离出来的,是体育学、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科学,是运用化学物质来研究机体运动的科学。人类生存需要能量,体育运动则需要更多的能量。能源的主要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能量的直接供给来自三磷酸腺昔(ATP)的分解,一旦 ATP 被分解,便立即由磷酸肌酸(CP)和二磷酸腺昔(ADP)重新合成。其中,ATP 是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中心,机体在进行工作时产生的能量供应原理实际上是 ATP 的分解与合成。ATP 分解供能过程为:ATP → ADP(二磷酸腺甘)+P(磷酸)+E(能量)。机体内 ATP 的储存量越少,机体进行活动越需要大量的能量,其中磷酸肌酸(CP)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合成 ATP,使身体达到平衡。磷酸肌酸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但它不能直接释放出能量,只能先将能量转给 ADP 分子,再将其合成 ATP,但在合成的过程中,CP 会产生肌酸,这阻碍了体育锻炼者的锻炼效果。
  
  2 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相关因素
  
  2.1 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
  
  人体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和自身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协同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体素质是人体在各器官、系统协同作用下通过肌肉工作来表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如果身体器官功能下降,那么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必然会下降,如果肌肉进行了长时间的功率输出,那么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也必然会下降,肌肉就会产生疲劳现象。所以在耐力性运动项目中,当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都同时下降时,机体承受耐力负荷的能力必然会降低,运动速度及运动力量也都会降低,人体极易产生疲劳感。
  
  2.2 体内能源贮备
  
  在进行运动时,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能量供应的变换会导致疲劳出现。肌肉长时间大功率的输出会导致机体内能源急剧消耗、机体内能源供应不足,进而引起各器官以及系统功能下降。此外,在运动中能量代谢后产生的乳酸如果不能及时被消除的话,当机体承受乳酸的能力达到最大值时,机体的工作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出现运动性疲劳现象。不同运动强度下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同,主要表现在:在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中,如短跑、举重、投掷等项目,消耗的是机体内的直接能量,也就是体内的 ATP.在中等强度的运动中,如中长跑项目,消耗的是机体内的血糖和骨骼肌糖原。在长时间的运动中,机体内直接能量和较易消耗的能力都消耗殆尽,脂肪储备这时才开始被消耗。了解不同运动强度,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有很大的帮助。
  
  2.3 精神意志
  
  人体所有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完成的,体育运动中神经系统功能如果下降,神经细胞的抑制作用就会被加强,从而加深了疲劳程度。在运动中,特别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中,机体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了就是这个道理。人的精神意志对人体运动潜能的挖掘有非常大的作用。但事实上,人体往往在感到疲劳时,特别是机体尚有很大功能潜力、能源物质远未被耗尽时,就放弃了锻炼,这并不利于人体运动潜能的发挥。其次,良好的情绪意志因素可起到动员机体潜力、推迟疲劳发生的作用。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时,应有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心理准备,这对于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推迟运动疲劳、提高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4 氧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
  
  人体氧消耗的场所大部分在线粒体,能够占到整个机体能量消耗的 90%,在线粒体所消耗的氧中有 1%~4% 的氧会转变为氧自由基,由此可以看出线粒体在运动中有很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体内的原动力工厂,还是一个生产自由基的巨大场所。当进行运动锻炼时,机体中进入呼吸链的还原当量会增加,电子的流量也会增加,从而使得线粒体膜内、膜外的 ΔUH+ 值较高。当其值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电子进行抑制,降低电子的量和电子流动的速度,使电子不能通过 Cytc 传给 O2,而是通过 COQ 将这些物质直接传给 O2,致使氧自由基产生。当产生的量达到一定的值或超过抗氧化体系的耐受能力时,便会对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攻击刺激,产生脂质过氧化物。此外,心磷脂的损伤会让内膜通透性增大,最终导致 ATP 量下降,从而产生疲劳。
  
  3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措施
  
  3.1 积极性休息
  
  积极休息可以有效消除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后产生的疲劳。休息分为 2 种,即静止休息和积极的活动性休息。其 2 种方式的结合,可以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当进行了大强度和大运动量的力量训练后,可选择慢跑的活动方式,来降低肌肉的强度,进而使肌肉进入一个较低的工作状态,直至静止休息,特别要避免肌肉立即停止工作的静止休息,这会造成肌肉僵化。因此,静止休息和活动休息相结合是大强度运动训练后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方法。
  
  3.2 按摩
  
  按摩是运动训练或锻炼中非常有效的,也是最常用、最基本、最简单的消除疲劳的手段。在赛前进行按摩,可以降低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提高赛前状态。在赛中按摩,可以消除短时间疲劳以及肌肉僵硬等身体反应,提高肌肉输出功率,特别是对抗性项目,如拳击、散打等;赛后按摩,可消除运动训练或比赛时肌肉的酸痛,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
  
  3.3 营养调配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能量储备就没有能量输出。机体在运动时,大量的能量都被消耗了,要推迟或消除疲劳就必须有能量供应,因此,营养调配就显得尤为重要。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水的比例及糖类的补充对机体代谢状况和工作能力有一定影响,在进行营养调配时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合理搭配。比如,长时间的耐力项目,在比赛前、后都要适当地增加脂肪比例,因为在比赛中最后是靠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的。
  
  3.4 中药蒸气浴
  
  中药蒸汽浴是通过高温的蒸汽将中药成分蒸发于蒸汽中,以此加快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物理方法,对于消除运动性疲劳特别有效。高温环境下,机体细胞会被打开来吸收蒸汽中的中药物质,同时机体在进行呼吸时也可以吸收蒸汽中的中药成分。这是一种物理与药物协同进行的方法,能够共同达到有效消除运动疲劳的目的。
  
  4 结语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能源物质的消耗只是疲劳产生的部分原因,当然,不排除还有很多疲劳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被发现的,特别是在更小单位的能源物质研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消除运动性疲劳和恢复机体机能的方法有很多,在锻炼或训练中要根据具体产生疲劳的原因具体对待,对症下药,以最合理的方式消除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为超量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魏源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的综述 [ 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2)。
  [ 2 ] 王步标,华明 .运动生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