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与瘙痒是躯体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躯体感觉,虽然二者之间的信号转导以及神经环路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但疼痛抑制瘙痒,疼痛的缓解可能引起瘙痒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1].现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HDAC) 抑制剂,可通过减少HDAC 的表达抑制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发挥内源性镇痛作用[2].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 待发表) 显示非特异性 HDAC 抑制剂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VPA) 抑制脊髓水平 HDAC2 的表达,虽可显着缓解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但同时会引起剧烈的瘙痒行为学表现。该研究基于疼痛与瘙痒之间的关系,探讨 VPA 是否也通过 HDAC2 调控脊髓水平瘙痒感觉,进而参与脊髓水平疼痛 - 瘙痒的共同调节,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 成年 SPF 级昆明种小鼠,雄性,重20 ~ 25 g,由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饲养于( 24 ±1) ℃和 12 h 光照/12 h 黑暗的昼夜节律,自由摄食摄水。
1. 2 试剂与主要仪器 注射用 VPA[赛诺菲( 杭州) 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A2270/2CA45]; 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 上海制药厂) ; 氯喹( 美国 Sigma-Aldrich 公司) ; 反转录 PCR( RT-PCR) 试剂盒( 美国Invitrogen 公司) ; Electron Von Frey ( 美 国 IITC 公司) ; 视频记录仪( 日本 Olympus 公司) ; 罗氏 LightCycler 480 荧光定量 PCR 仪( 瑞士 Roche 公司) .
1. 3 方法
1. 3. 1 实验分组 实验一: 将昆明种雄性小鼠 48只随机分为 6 组: 神经病理性疼痛组( SNI 组) 、假手术组( Sham 组) 、瘙痒组( CQ 组) 、瘙痒溶媒组( NS组) 、疼痛瘙痒组( SQ 组) 及空白对照组( CON 组) ;CON、SNI、Sham、SQ 组在术前 1 d、术后 1、3、5、7、9、10 d 测 定 左 后 足 机 械 缩 足 阈 值 (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 ,CON、CQ、NS、SQ 组分别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小鼠舔舐右后足的时间。实验二: 昆明种雄性小鼠 16 只随机分为 SQ-V 组和SQ-N 组。SNI 模型分别于术后 5、6、7、8、9 d 早晚 8时注射 VPA( SQ-V 组) 及 VPA 溶媒生理盐水( SQ-N组) 2 次后测定疼痛行为学,于术后第 10 天测定MWT 后注射氯喹,观察瘙痒行为学表现。
1. 3. 2 建立 SNI 动物模型[3]成年昆明种小鼠经10% 的水合氯醛麻醉后,切开左后肢侧面皮肤,钝性分离股二头肌,暴露坐骨神经及其 3 个分支( 胫神经、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 ,分别双重结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在双重结扎中央切断,并分别去除末端2 ~ 4 mm的神经干,术中避免直接接触或者牵拉腓肠神经,保持其完整性。术后分层缝合伤口,抗生素抗炎处理。Sham 组则只暴露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而不切断。其余处理方式同手术组。
1. 3. 3 鞘内注射的操作方法[2]左掌压住鼠身,拇中二指按压骼骨两侧固定,食指按在双侧骸骨前缘连线正中点皮肤上( 可触知 L5 棘突) 指示进针位点,右手持 10 μl 微量进样器与脊柱上方约成 20°角于 L5-L6 间隙进针,针尖进入一侧棘突、横突间组织后减 10°角左右缓慢推进,以鼠尾出现突然侧向运运为成功标志( 可能系触及相应运动神经所致) ,按 5 mg/kg[4]剂量注射容积 5 μl VPA 或 VPA溶媒生理盐水,时间约 5 s,然后缓慢拔出。注意进针深度约 4 mm,针头斜面向下,针尖触及椎骨有抵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