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中心,江苏南京210001作者简介:孙晓艳(1989—),女,本硕连读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眼科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糖尿病患者中30%~50%合并有DR,其中1/4有明显视力障碍,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严重下降,其致盲率约为8%~12%。中医学凭借其特色的治疗体系,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DR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其优势已逐步呈现。
现将近6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DR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DR分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等内障眼病范畴。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早有记载。刘完素在《三消论》中云:“夫消渴者,多变为聋、盲、疮、癖、痤、瘫之病。”张子和《儒门事亲·刘完素三消论》言:“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痒、痤痱之类”。《河间六书·宣明方论·消渴总论》记载,消渴一症“可变为雀目或内障”。明·戴思恭《证治要诀》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关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现代医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证候特点,从阴虚到气阴两虚再到阴阳两虚的病机变化,久病生瘀血痰浊,又可进一步加重病情,血瘀贯穿DR病变始终。
2 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论治
绝大多数医家对DR的治疗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中医特色治疗。辨证首抓虚、瘀、热三者之间的关系,辨病首辨新鲜出血还是陈旧出血。新鲜出血以血热多见,当清热凉血止血为主,而陈旧出血常见血瘀,在治疗上应加强活血化瘀之力,活血而不破血以防引起再次出血。廖品正教授临证治疗DR数十载,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将DR分为4型论治。①气阴两虚、脉络不利:选用芪明颗粒或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方加减;②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非增殖期者服芪明颗粒合血塞通胶囊(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143)或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方加减,增殖期出血期予生蒲黄汤(《眼科六经法要》),出血静止期予桃红四物汤加减;③阴损及阳、血瘀痰凝:选用补阳还五汤合肾气丸方加减;④阴阳两虚、痰瘀互结:以右归饮方为基础,选加太子参、茯苓、菟丝子、淫羊藿、三七、瓦楞子等。
2.2 单味药或中药提取物
2.2.1 葛根 王斌等通过应用超声检测证实了葛根素注射液能能明显增加视网膜微血管密度,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状态,对改善视网膜功能有较大的作用。殷志武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R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93.75%。贾程之研究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DR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8.0%,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比容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
2.2.2 黄芪 张华等探讨中药黄芪治疗单纯性DR患者的疗效,采用黄芪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能明显提高DR患者的视力,减轻患者眼底病变,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江红等观察黄芪对DR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发现经黄芪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减弱(P<0.05),MDA含量/SOD活力降低更为明显(P<0.01),说明黄芪可以减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辅助治疗DR效果显著。
2.2.3 银杏叶 唐志浩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DR的临床疗效。
在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滴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视力及视网膜病变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71.9%,视网膜病变改善总有效率68.8%;对照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50.0%,视网膜病变改善总有效率4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项楠等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H2O2诱导的人RPE细胞的凋亡,且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正相关,可能通过减少RPE细胞的凋亡而减少DR的发生。
2.2.4 川芎 吴沂旎等总结了近几年应用川芎嗪对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指出川芎嗪通过清除自由基、影响细胞因子、血管舒缩因子、减少细胞凋亡、阻滞钙离子通道、改善血液流变学等途径,在DR等多种眼病中对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高玮等研究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DR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示川芎嗪注射液能增加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及眼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值,能明显改善DR患者的眼部循环。
2.2.5 灯盏花 余昭锐等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DR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3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花注射液对DR有较满意的疗效,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刘晓畅等研究探讨灯盏花素对高糖联合低氧诱导人RPE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单纯性及增殖性DR病程中VEGF都是关键性的因子,灯盏花素可以抑制高糖联合低氧诱导RPE细胞分泌VEGF,故灯盏花素具有作为DR治疗药物的前景。
2.3 复方治疗
余杨桂教授根据治疗DR多年经验总结而成滋肾健脾化瘀方(药物组成:山茱萸、黄芪、葳蕤仁、三七、大黄、葛根、生地黄、乳香、山楂),余教授认为气虚血瘀贯穿DR发展过程的始终,该方以治本为立方思路,针对患者本虚的事实,可以为各期DR患者长期用药,临证则以该方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在临床上对气阴亏虚、肝肾不足、兼目络瘀滞型DR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何煜暐等观察益气活血、降糖明目类中药治疗早期DR的疗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2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底微血管瘤,减少小出血灶出血,提高视力。戎曙欣等观察自拟降糖护目方(药物组成:生地黄20g,天花粉12g,石斛12g,三七粉(冲)3g,黄芪15g,玄参12g,赤芍药10g,泽兰10g,茯苓15g,鸡内金10g,陈皮10g,山药15g治疗对单纯型DR的疗效,并与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糖护目方可通过减少视网膜缺血缺氧状况,改善视网膜血循环,保护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而起到治疗作用。
2.4 针刺治疗
哈永琴研究探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针法(取穴:中脘、曲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血海、地机、风池、瞳子髎、四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6.67%,对照组总有效率3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博等观察眼部穴位针刺疗法治疗DR10例的临床疗效。取穴:睛明、攒竹、鱼腰、瞳子髎、四白、承泣、丝竹空、太阳、上星,随症加减,进行强刺激治疗(每穴提插捻转15次左右)。结果:痊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7例(70%),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功能改善)3例(30%)。
2.5 针药并用
孙远征等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DR的临床疗效。针刺疗法取穴:双侧睛明、球后、瞳子髎、风池、视区、足三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中药采用杞菊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生地黄15g,当归15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菊花10g,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15g,丹参15g,川芎15g,赤芍药10g,桃仁10g,红花10g。结果:眼底病变疗效总有效率98.1%,视力疗效总有效率98.1%。针刺配合中药治疗DR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底病变,恢复患者视力。王晖等观察针灸(取穴:
承泣、瞳子髎、攒竹、丝竹空、风池、肝俞、肾俞、光明、阳陵泉、三阴交)配合杞菊地黄九加减(药物组成:枸杞子10g,柴胡5g,熟地黄1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丹参15g)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并分别与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及中药治疗对照观察。结果:3组视力疗效,联合组79.3%,中药组22.4%,针刺组28.6%。3组间疗效比较,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及针刺组(P<0.05)。
2.6 其他治疗
赵爱霞观察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单纯型DR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服药物加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部红花注射液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3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夏丽芳等探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DR的临床效果。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药物组成:野菊花30g,防风20g,荆芥20g,薄荷20g,蝉蜕25g,密蒙花20g,玄参30g,生地黄24g,麦门冬24g,石斛20g,丹参20g,女贞子20g,川芎20g,红花20g,三七10g,葛根20g)熏洗治疗。结果:视网膜病变疗效,治疗组91.2%,对照组75.93%,2组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评分,治疗组(2.52±0.48)分,对照组(2.12±0.42)分,治疗组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
3 小结与展望
DR虽不可逆,但确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研究不难看出中医药在DR的治疗、预防、预后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在DR早期阶段及时给予中药干预治疗,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又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有助于延缓DR的进展,维持较好的视力,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着力于早期DR的药物开发,有望取得中医药防治DR的新突破。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大多临床观察还是以个人临床经验为主,缺乏循证医学的理论支持;②动物实验研究较少,且缺乏与中医证型匹配的动物模型,还需进一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③辨证论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但随着中医现代化发展,中医药也正逐步实现客观化,相信DR的中医药治疗必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54-155.
[2]李翔,路雪婧,叶河江,等.廖品正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228-229.
[3]王斌,霍云,许雅琳.葛根素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超声评价[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3):554-555.
[4]王斌,董磊,张彦,等.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2):128.
[5]殷志武.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2):91-92.
[6]贾程之.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51-52.
[7]张华,张敬芳,向稚倩,等.中药黄芪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75.
[8]江红,杨玉芝,段滨红,等.黄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1,24(6):960-962.
[9]唐志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22):89.
[10]项楠,李贵刚,王志涛,等.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8):929-932.
[11]吴沂旎,郝进.川芎嗪对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1):71-75.
[12]高玮,杨慧芳,王文娟.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1):23-25.
[13]余昭锐,王苓萧.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7):508-509.
[14]刘晓畅,刘朝纯,李秀博,等.灯盏花素对高糖联合低氧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及其机制[J].解剖学研究,2012,34(3):167-172.
[15]詹敏.余杨桂教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型研究与辨证论治的经验[J].河北中医,2009,31(6):808-809.
[16]何煜暐,才保加.复方丹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J].陕西中医,2007,28(12):1607-1608.
[17]戎曙欣,肖汇颖,白世淼,等.降糖护目方对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2):15-16.
[18]哈永琴.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及NO和ET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68-1869.
[19]杨博,邹伟旅,岳远更.眼部穴位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8):688-689.
[20]孙远征,罗义玲.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46-448.
[21]王晖,辛康,张雪玲,等.针药并用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4):220-221.
[22]赵爱霞.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9):96-97.
[23]夏丽芳,汪晓霞,胡楠,等.中药熏洗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6):53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