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来看,中职学校为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幼儿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了解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的措施,以期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良好人格。
关键词 : 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教育探究;
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将职业教育放在比以往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培养具有高素质品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他们的人格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的价值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养成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018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对幼儿园师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专业化水平。2018年11月14日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实施,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将培养学生人格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具体化,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格养成的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养成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需要
我国目前幼儿园教师有一部分是来自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对师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中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与实践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仍有不足。比如,在反思与创造能力方面、适应性方面、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在人格修养、品德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是提升他们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他们适应时代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人格培养是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的需要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重视发展建设,尤其是对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通过对当前学校在中职生人格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的了解,总结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培养的方案。通过培养学生人格,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存在的困境
(一)中职生培养人格教育压力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教育地位。中职生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是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部分。但是从其特殊性来看,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不同,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相似,但是教育对象基础不同。这就给中职学生在人格培养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职生人格培养面临的压力巨大。不仅要遵循中职生的身心特点,还要消除社会对中职的偏见,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种责任也给中职生人格培养带来了压力。
(二)中职生人格培养的教育任务复杂
从当前社会形势来看,社会对中职生的认可度比较低,这种偏见导致中职生被贴上“学困生”标签。虽然国家大力推崇职业教育,但是中职教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青睐。比如,国家给予经费支持,对学生实行免费政策,但是社会上依然认为中职学校不是好学校。此外,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格培养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种种原因导致中职生人格培养方面具有复杂性的任务。
(三)中职生自我认同感低
随着教育的普及性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越来越被普通本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占据,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自我认同感越来越低。虽然国家提倡的“校企合作”使中职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中职生还是会在学历、经验等方面受到歧视,毕业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就会对自己的认同感降低,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
三、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人格培养的路径探讨
(一)坚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人格培养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中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方向性与时代性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知行统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说,这五个基本原则已经体现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教育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是关于人的培养的活动。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在人格培养与职业教育应该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对教育部规定的德育大纲的原则要坚持做到,另一方面既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重视中职生在人格培养方面的体验教育、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课程思政与人格培养的有效结合
中职学前教育人格培养是中职德育的重要部分,德育课程是中职必修的基础课,而思想政治教育又能产生“以德育人”的教育力量。将思政融入课堂教育,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方面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工作和课程内容上,寓思政教育于主要课程中;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情感,从而养成习惯。
比如,在英语课Language that matters听说课中,德育内容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及良好的口语水平对于将来就业的重要性,在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的同时,能够从专业特色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以后成为幼儿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掌握不同语言名称的英文表达,学习描述英语学习重要性的短语以及能够听懂与讨论工作经历相关的语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再比如,在历史课中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长征》一课,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长征等内容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探索创新、不畏艰险、团结一心、乐观向上、英勇奋斗等精神都是德育的好材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设疑探究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切合实际的人格培养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中职生也是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加强中职生人格培养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想做好中职生人格培养,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教育体系。首先,就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在这一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在专业课教学中,符合中职生岗位特点和需求的同时,应当按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思政于课程中培养学生人格。其次,要完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方面需要完善的评价机制,既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也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在评价机制方面,可以参考校企合作的单位意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可以参考其他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沟通,完善评价机制。最后,要健全教育资助体系。教育资助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有力保障。学校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
(四)做好中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衔接
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提倡中职、高职教育的衔接,比如实行“3+2”五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对口招生的培养模式。“3+2”是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就读,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对口招生是中职学校学生报名参加高职院校的对口单招考试或者全国统一高考,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无论哪种模式,学生的人格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为后续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为中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有效衔接做好基础保障。
四、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幼儿教师师资的重要来源,而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培养的价值不言而喻,只有培养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能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妮娜.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20(9):16-17.
[2]李兰芳,王晓丽,康静,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历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34(5):74-82.
[3]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