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聚焦中国的抗疫之路,部分民众对规则、规范的无视、藐视甚或破坏,造成了许多本不该有的恶果。规则意识是社会秩序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抓住3—6岁这个幼儿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养成的黄金期,意义重大。为此,学前教育要注重开展尊重自然的教育,借助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重视家庭中榜样的引导和示范,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 规则意识; 养成;
Abstract: The global outbreak of the novel corona virus pneumonia has brought great loss to mankind. China's battle with the disease teaches that ignoring, despising, even breaking rules has caused serious effect that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rule conscious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social orders, and that 3-6 years old is the golden time to cultivate children's behavior habit and rule consciousness. To this end,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of respecting nature, cultivating children's rule consciousness in game playing, and guiding children's behavior by parental models so as to promote children's rule 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Keyword: novel corona 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situation; rule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2020年伊始, 新冠肺炎肆虐扩散, 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不组织、 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减少外出等。 绝大多数民众都能站在国家、 社会的高度约束自身行为, 为自己与他人的健康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公共规则。 然而, 也有部分人因规则意识淡薄, 无视、 藐视甚或破坏规则, 造成严重后果。 事实上, 成人能否遵守规则,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幼儿阶段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 因此, 如何抓住3—6岁这个幼儿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养成的黄金期, 意义重大。
一、 规则、 规则意识
(一)规则
规则, 即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英文表达为“rule”, 由拉丁文“regre”“regula”演变而来, 是“管理统治”“标尺”的意思, 同时也指“规则、 条例、 规定”“按照制度规范来管理、 指导”。 孔子认为, 人的言行要符合“礼”的要求, 做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1]。 管子说: “尺寸也, 绳墨也, 规矩也, 衡石也, 斗斛也, 角量也, 谓之法。”“法者, 天下之仪也。 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 百姓所悬命也。”[2]康德认为, “无规则即是无理性”[3], 把规则上升到和理性同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 诸多研究者亦对“规则”进行了深入探讨。 郑三元认为: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 学习、 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 合理的、 合法的行为准则。 它是人与人之间、 组织与个人之间、 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的约定。”[4]童世骏认为: “规则是一种可以从正当与否的角度来加以评价的有关人类行动的普遍的规范性命题, 或者更简单一些: 规则是一种我们可以追问其是否正当的普遍的人类行动规范。 ”[5]
可见, 社会秩序由各种规则维持着, 无论这种规则是人为设定的还是客观存在的, 都具有绝对或相对的约束力。 规则产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定、 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确保人们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 规则的制定与遵守是社会进步、 和谐发展的保证, 其强制性特点需要全体民众共同遵守执行。
(二)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 以规则为自身行动准绳的意识。 如遵守游戏规则、 遵守校规、 遵守法律、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等。 罗曼·罗兰曾说: “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5]3—6岁是建立幼儿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 对幼儿未来的生活、 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 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 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6]强调在幼儿阶段, 理解并遵守规则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 幼儿若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 就缺少了行为的导向性和规范性, 将会严重干扰幼儿的活动与生活。 [7]
二、 培养幼儿形成规则意识的现实价值
(一)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 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 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错误。 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的世界观又有助于规则意识的养成,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前提。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形象具体的, 若幼儿没有规则意识, 常在公共场合出现大声喧哗、 乱扔纸屑、 踢打家人等行为, 则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的世界观。 因此, 引导、 教育幼儿遵守道德伦理、 遵守世界秩序及社会规则, 有助于幼儿养成正确地辨别是非的能力, 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从某种意义上说, 良好的规则意识就是一种道德修养, 就是一种正确的世界观。
(二)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如果幼儿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世的规则意识, 那么就很容易与人和谐共处。 如, 在幼儿园做游戏时, 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学会尊重其他小朋友; 如若不然, 将会被其他小伙伴排挤与孤立。 幼儿时期良好规则意识的建立, 对其日后与同伴和谐相处, 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交往技能, 意义重大。
(三)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习惯品质
对幼儿开展规则意识教育, 以使幼儿在幼儿园里按照规则行事(如厕、 吃饭、 午休、 游戏等), 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规则的建立可以使幼儿在某个时间段内只专注一件事, 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 学习品质尤为重要, 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及健康发展。
三、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幼儿阶段是秩序形成的敏感期, 规则是一种内在的秩序。 社会、 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努力, 把握好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 积极开展幼儿规则意识教育。
(一)注重开展尊重自然的教育
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成人在对自身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深刻反思的同时, 也应使幼儿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纷繁复杂且自有其内在秩序, 人类应该理性地认识、 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社会层面而言, 可以多播放一些热爱自然、 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的动画片和宣传片,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然、 尊重自然。 要让幼儿知道, 自然界的动植物也有各自成长的规律, 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 爱护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 学会敬畏生命、 敬畏自然。
(二)借助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渠道。 卢梭曾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着名的“自然后果法”, 即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 成人不是去人为地限制儿童的自由, 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 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 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 [8]实践证明, 这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能够帮助孩子内化规则, 有效地控制自身的行为。 幼师和家长们要借助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游戏开始前, 细心为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及违反规则可能产生的后果, 引导幼儿重视规则; 游戏过程中, 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 当出现问题时, 注意介入的时机和方式, 通过适当适度的奖惩来使幼儿重视规则; 游戏结束后, 要适时与幼儿分享心得, 引导其正确认识规则、 养成规则意识。
(三)重视家庭中榜样的引导和示范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的模仿性强, 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过程中, 家长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言语上的教育, 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家长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 自己就是孩子的榜样, 只有自身遵守规则、 尊重社会伦理道德, 孩子才能学会遵守规则, 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养成所必需的。 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长时间的影响和教育, 需要社会、 学校、 家长共同努力, 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幼儿能够在言传身教、 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 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论语[M].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171.
[2] 管子:七法[M].李山,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46.
[3] 康德.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35.
[4] 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45-47.
[5] 童世骏.论规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42.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1-07-11)[2020-04-10].http://www.moe.gov.cn.gduf.naihes.cn/jyb_sjzl/moe_364/moe_302/moe_309/tnull_1506.html.
[7] 赵黎丽.对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思考:家长眼中的幼儿教育之四[J].江苏幼儿教育,2017(1):60-62.
[8] 吉亚玲.“自然后果法”在幼儿惜物感培养中的作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