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优秀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在我国农村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社会和学校并不能因为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而忽视对其的教育,因此本文将“勤俭节约”和“留守儿童”相结合,以勤俭节约教育为主线,透视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勤俭节约; 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家,内心的亏欠以及爱意限制了他们教育思想的成熟,他们认为什么都应给予孩子最好的,甚至是金钱,这便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许多家长因为溺爱总是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然而这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乱花钱、浪费的坏习惯,加上孩子内心的孤独感,以及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的特点,也造成了家庭在孩子身上花钱如流水的现象。这不仅很难培养留守儿童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消费观念也成为继承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因此,让农村留守儿童拥有勤俭节约的消费思想便变得非常重要。
一、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勤俭节约思想的重要意义
勤俭节约是永远不过时的时尚。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国现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从曾经的光盘行动到今天的主流价值观,都诠释了勤俭节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国家,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和将来,这都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身上,既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对他们的关注,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其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从现在的年龄段抓起,不仅可以纠正其之前的错误习惯,还可以使其受到从勤俭节约教育上衍射出的其他方面优秀习惯的影响。留守儿童本身家庭教育缺失,他们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在做人的道德素质上必须成为中华好少年。
二、转变农村留守儿童的消费观念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应清楚自身对于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将父母教育的责任承担在自己的身上,必须全力培养留守儿童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
首先,应该从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开始。留守儿童缺乏勤俭节约的思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放任和缺乏管理而引起的。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父母给予孩子的零花钱也随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而学生由于自身对社会和金钱价值的认识的浅薄,并不能完全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经常没有目的性的消费以及随意的思想也造成了他们浪费的恶习,在基本的吃穿住行上便无法面面俱到地做到勤俭节约。所以,小学教师必须从转变留守儿童自身的消费观念出发,培养他们的勤俭节约意识,让他们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提高他们对父母恩情回报的意识。先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再让他们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勤俭节约也是对父母劳动成果的尊重。
其次,教会他们合理消费。教师要让留守儿童明白目前我国社会上主要的金钱消费体系是怎样的,鼓励他们积极积攒零花钱,鼓励他们转变零花钱消费的方向,可以从外在的享受转为内在精神上的补充,比如说书籍、学习用品等。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留守儿童利用存钱罐或者笔记本进行记录打卡,坚持减少无用消费,让他们对自身的消费形成一目了然的统计。这样,既可以杜绝过度消费,也可以培养他们自身的理财能力。
三、让留守儿童充分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
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将留守儿童勤俭节约的意识培养与课程教育联系起来。比如说,可以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中讲解勤俭节约的意义所在,让留守儿童明白为什么勤俭节约会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勤俭节约是建设国家的最基本要求,让留守儿童深刻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明白无论是对留守儿童个人,还是家庭、国家以及整个人类,勤俭节约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德。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引用着名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比如我们的毛泽东主席,我们可以从以前的录像中看到,即便共和国成立以后,成为国家主席的他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粗茶淡饭是家常,衣服破了就补。作为大国领袖,他要求自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于是在当时以毛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人民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保持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沟通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不仅找不到合适的情感倾诉对象,也感受不到在成长时被人关照的温暖。所以,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要积极与他们进行亲切友好的沟通。教师要主动打破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局限,让学生能够放松地倾心交流。教师可以积极询问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状况,内心想法等,然后让学生成为交流的主角。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让留守儿童充分进行内心的宣泄,促进他们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同时也是为了及时发现他们内心的问题去进行纠正和正确的引导。所以,教师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必须让留守儿童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才能让缺乏父母关爱教育的他们更加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五、积极运用“班级市场”培养留守儿童的节约意识
所谓“班级市场”,即在班级内由教师组建一种奖励机制的体系,鼓励学生积极为班级做贡献,参加班级劳动,学会做好人好事,培养自身优秀的道德素质和生活习惯。学生每做一件事情可以获得一张市场票证,该票证由教师统一颁发,积攒一定数量可以获得物质以及荣誉的奖励。这种奖励必须是金钱得不到的,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盲目攀比的现象。但是每张市场票证可以在学生内部进行平等价值的自愿交换,就像是金钱一样的。学生只有在市场中才能充分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勤俭节约,尊重父母辛苦的劳动,也锻炼了他们的理财能力,使其优秀道德素质不断养成,其中涉及的其他一系列人际常识等都会得到良好的锻炼。“班级市场”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也需要教师在运转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和纠正,保证公平公正。
六、家校联合,共同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的消费习惯大多源自于家庭成员的影响。孩子缺乏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行为,很大原因上是对父母的模仿和学习。所以,小学教师应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家人进行及时的交流,共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思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要主动提倡并要求学生珍惜每一分钱,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饭,让他们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让他们清楚节约虽然是精卫填海般的坚持,但是一旦浪费便如洪水决堤。还要让学生明确节约与小气的区别,节约是文明风气,不是吝啬;浪费也并不是大方,而是可耻,我们必须用自身的努力去满足自己的享受和消费。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农村留守儿童充分理解勤俭节约的光荣含义。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要求家长和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生活上做到勤俭节约,制定合理的消费规划,节约用钱,比如可以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同时家长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让孩子买奢侈物品。第二,节约用水。现如今节约用水意识的教育已经足够多,足够广,但很少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所以,家长要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示范,关紧水龙头,洗菜的水也用来浇花等。第三,节约用纸。鼓励学生积极重复利用作业本等纸张,用过的作业本还可以当草稿纸。减少纸巾的使用,多用毛巾。第四,节约粮食。吃饭的时候,鼓励学生勤拿少取,尽量吃完碗里的饭,避免浪费,真正落实光盘行动。家长和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做好表率,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更大程度上鼓励学生去专心学习,杜绝攀比消费。让学生在珍惜父母劳动果实的同时,提高对自身的监督,培养自身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发扬传统的美德素质。
七、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进行观念教育的引导,将节约的思想融入到活动的流程中,让农村留守儿童可以通过参与和观摩这些活动充分受到熏陶。比如可以进行演讲比赛和节约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激发留守儿童的节约意识和热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和班集体的个体活动去进一步巩固留守儿童节约习惯的养成。每个学生的节约行为都可以接受组内同学的监督。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留守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养成良好勤俭节约行为习惯的同时,真正从心灵中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因为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道德认识并没有达到深刻的层面,道德情感也不稳固。所以我们要在他们发生错误行为时及时纠正,靠外部力量的强制和监督,引导他们受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光荣传统的启发和教育。
八、结语
总之,学校应积极发挥榜样的力量,从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寻找勤俭节约的典型,让他们以身作则带动同学们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节约美德的养成。尤其是在与留守儿童相处的过程中,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每一件小事都要对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让他们树立自觉的节约习惯,甚至可以由学生鼓励家人,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营造一种勤俭节约的优秀道德素质氛围,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林健均.和谐联动合力育人———浅谈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
[2]徐淑芳.浅谈思想品德课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
[3]夏海鹰.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5(4).
[4]崔庆康,曹锐.农村留守儿童的习惯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