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第三篇:如何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摘要:中小学生因车祸、溺水、坠楼、斗殴、吸毒而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安全意识,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从降低安全教育重心, 增强学生主体安全意识等方面, 探讨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 安全意识; 养成教育;
2018年6月8日, 长寿4少年在长江边玩耍时溺水, 3人溺亡;2017年10月, 合川中学生高某骑摩托车撞上停靠在路边的大货车, 造成重伤;2018年1月, 合川中学生陈某回家因未带钥匙, 从4楼楼梯间窗户翻窗进入5楼自己家时不慎坠楼, 摔成重伤;2011年10月, 合川中学生张某因不堪忍受李某对他的长期欺凌, 下晚自习时用小刀将李某刺伤, 致李某不治身亡;2018年4月, 汕头13岁少女小花跑去河南见网友, 失踪一个多月……
每一个安全事故, 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给家庭带来致命一击, 甚至给社会埋下不稳定的隐患。而每一个安全事故的背后, 都存在安全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 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刻不容缓。
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重点
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涵盖了防溺水、消防、网络、防校园欺凌、交通、用电、食品、防疫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 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教育。只有养成了较强的安全意识, 学生才会将安全当作是生活必须, 才能将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变成一种自然习惯。而如果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 或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 他们在生活中就容易将安全抛诸脑后。
二、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养成教育途径
所谓安全意识, 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 对各种各样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只有时时刻刻保持这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学生才能发现工作、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从而远离它们。
(一) 拓宽安全意识教育者范围, 引入家长积极参与
家庭教育, 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心理专家郝滨强调:“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中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离不开积极、主动的家庭教育。据统计, 近年来, 中小学生的非正常死亡96%以上发生在校外。这更加说明了家长、社会参与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合川区教委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从2018年起, 合川区教委发起了“每周一信”的家校安全教育提醒活动。活动要求每位中小学班主任每周通过短信、微信等向家长发送一条安全提醒短信, 内容以周末、假期往返校时间, 家长提示等涉及学生安全的相关信息为主。看似一条小小的短信, 却起到了明显的效果:2017年, 合川区溺水死亡学生8人;其后至2018年9月止, 溺水死亡人数仅为3人。同时, 学生间的打架现象也有明显改观。家长的安全意识提高了, 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 转变安全意识教育主体, 增强主动防范意识
尽管老师为关心学生的安全而喋喋不休, 可学生却不一定买账。他们会觉得, 是你“要我安全”。因而, 安全意识很难入脑入心。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尝试了以“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研究”为内容的课题研究, 尝试通过安全故事演讲比赛、毒品预防教育主题班会、“找出我身边的安全隐患”、安全知识竞赛、网络的利弊辩论赛、参观戒毒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将学生带入事故的情景中, 让他们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变成一个主动的教育者。教育从一此次枯燥地说教变成了一场场生动的活动, 学生参与激情高涨, 安全意识、安全技能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也就轻松地将“要我安全”转变为了“我要安全”。
(三) 降低安全意识教育重心, 注重安全意识习惯养成
传统的安全教育, 停留在大而空的说教上:你们不能下河洗澡, 不能骑摩托车……学生则是左耳进, 右耳出, 无法引起重视。更让人担心的是, 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 到底该怎么做, 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必须要将安全教育细化为可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不仅清楚哪些事不能做, 还要掌握如果发生了不安全的事件, 该怎样做。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在“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中, 将发生在身边的各类安全案例编写入校本安全教材, 将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消防、交通、防溺水、网络等各项安全知识、技能融入到鲜活的案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满足哪些条件可以骑摩托车, 不满足条件骑摩托车违反了哪些法律, 如果骑摩托车发生了意外该怎么办, 自己将承担哪些责任等。同时, 学校将这些知识细化入题库, 让学生不断练习, 并将安全考试的成绩与毕业挂钩, 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 让他们在掌握安全知识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养成安全意识, 从而达到树立“我能安全”意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 安全是学习生活的基本前提。2017年7月11日,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校园安全会议讲话中说:“安全不保, 何谈教育。”安全意识是保障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教育中, 只有通过社会的全员参与, 学生学习的角色转换, 再加上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牢固掌握, 让学生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 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将“要我安全”, 转变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才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上安全之路。
参考文献
[1]巩瑞波, 巩伊凡.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内容、途径及意义:基于学校行政管理者的视角考虑[J].中外企业家, 2010 (10) .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国办发[2007]9号) [Z].
[3]孙禅.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培养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 .
[4]呼贵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 .
点击查看>>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8篇最新)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