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1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 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课薄弱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普通存在着“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案时,加强了弹唱绘跳等操作技能课的教学,却削弱了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没意识到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中职学前教育还应担负起为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人才打基础的任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基础课开设不但课程门类少,学时少,而且时间也短。如眉山市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除政治和计算机基础外,文化基础课只开有语文、英语和数学三门,且只开一年,周学时分别 4、4、3 学时。眉山某高职学院中专部学前教育专业除政治和计算机基础外也只开设了一年语文、数学,且周学时为 2 学时,没有开英语课,虽然分别开设了一年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但周学时只有 1 学时[1].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通薄弱,有些学生写字错别字连篇,个别人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来。如果在中职阶段仍然不重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进入高职后,不但对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感到困难,而且也影响到专业理论的学习( 如游戏理论、幼儿园管理学理论等) 和专业实践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影响到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
1. 2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在澳大利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由政府领导下成立的专家委员会负责,专家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学校的教育专家,另一部分是行业或企业的专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教学咨询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各个职业院校的任务则是将专家委员会所设计的教学规范付诸实施。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更标准化和规范化。 避免了主观性和随意性。我国目前对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应开设哪些课程,国家没有统一的要求。
于是各个学校便自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及进度安排。不少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时,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闭门造车。不作市场调研,不与行业专家协作,几个教研室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后决定。二是照搬照抄。照搬照抄其它同类学校的课程设置,有的甚至仿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的课程设置。三是因人设课。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没有相应的教师就少开设甚至不开设该方面的课程。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由于生源主要是普高学生,对口招收的中职学生较少,因此课程设置完全按照普通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开设,忽视了普高生和对口生的差异,这种做法不但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同时对口生的专业基础优势得不到发挥,由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 3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设置雷同,教学内容重复
一方面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条块分割,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课程设置往往“各自为政”.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是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角度出发,这样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学生升入高职后,就会出现专业课设置雷同、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以四川省遂宁市某高职院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与遂宁市某中职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对这两个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中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47. 6%的课程存在着重复现象,有的课程不仅名称一样,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基本相同,如《幼儿文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语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重复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 46%.高职与中职的课程雷同和内容重复,一方面影响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后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中高职课程雷同和相似体现不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究竟“高”在何处?
1. 4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各自课程标准和教材不统一
中高职衔接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衔接,而课堂教学衔接的基础是课程标准的对口衔接。统一的课程标准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我国基础教育各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和统一的教材,而当前中高职各个专业的课程标准基本上都是校本标准,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各自选择不同的教材,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导致中高职教学内容重复。
笔者比较了四川省 4 所中职学校和 4 所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结果发现无论是中职学校或是高职院校都是各自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课程和编制课程标准。如遂宁市某中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辑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方案中列出了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手工》《音乐》《应用文写作》等 27 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遂宁市某高职院校则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相关教师,编写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前游戏理论》等几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教材选定方面,中职学校一般是学校统一选定某一出版社的教材,而高职院校则由任课教师自己选定。由于中职和高职各个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材不统一,各自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和要求也不一样,造成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课程上难以做到有机的衔接。
2 加强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的对策
2. 1 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基础课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三大类。其中文化基础课是基础,专业理论课是核心,专业技能课是关键。文化基础课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计算机等。它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为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打基础。二是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形成专业技能打基础。三是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继续学习升造,接受高职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学习打基础。法国职业教育课程中普通课程、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占到总课程的 50%.美国职业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其中基础性课程占总课时的 32. 94%[2].因此,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兴趣。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兼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升学和就业两方面的需要,文化基础课可开设为文化基础课 1 和文化基础课 2,文化基础课 1 为必修课,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文化基础课 2 为选修课,这种课主要是为准备升学,即升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
这样不但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而且也有利于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2. 2 统一制定中职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材
统一的课程标准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制定并出台统一的中职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既有利于解决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协调发展的问题,而且“在改善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发挥着导向、诊断、基准等作用,是连接教育质量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3].因此政府要提供一个公共平台,组织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和有关专家进行研讨,制定统一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编制中高职贯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并以此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考核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和依据。
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资源优势差别较大,因此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可由各省或地级市各自制定。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一定要层级分明,并广泛征求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和幼教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中高职学生特点确定相应的学习内容,让不同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证书有一个参照标准。建立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相互沟通的平台和课程标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两个层级之间联系就更加密切、并能实现二者之间的教学融通和资源共享。可喜的是我国有些省份已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如广东省教育厅 2013年发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通知》,组织教育部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 机构) 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首批试点的有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数控技术、旅游管理等 10 个专业。
2. 3 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实现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核心、以学分为计算单位、以累计学分绩点为尺度来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学分制基础上制定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学习的某些课程,如《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等在高职阶段就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已经学过该类课程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直接参加考试,就可获得相应学分。有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中职阶段虽然已经学过,但深度不够,可以将该课程分成课程 1、课程 2 来开设,课程 1 是中职阶段学习的内容,课程 2为高职阶段的学习内容,如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学前儿童心理学 1,主要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心理学 2,主要为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是否听课,从而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也保证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高效、有机的衔接。
2. 4 进一步完善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各个行业岗位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和依据。德国的职业证书遍及 13 个专业领域,450 多种职业种类,有力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日本的职业资格制度非常健全,目前日本有1 600 多种职业资格,基本上每个职业都有一个特定的职业资格[4].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不能有机地衔接也与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有关。在实际工作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甚至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也是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尽管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但结果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差异,这说明我国学前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待完善。建议我国可以规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获得初级幼儿教师资格证书,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获得中级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至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则可获得高级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另外,还可以规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获得保育员资格,鼓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育婴师资格证书等。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掌握不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实现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程雪。 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
[2] 孙杰。 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11.
[3] 张健。 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 1) .
[4] 陈兵,杜艳芬。 发达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借鉴[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 9) .
[5] 张家寰。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11) .
[6] 鹿毅。 基于学分制模式的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J]. 职业,2013(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