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灵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培养广大幼儿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每一个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开展幼儿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启蒙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方法,探讨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活动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幼儿;全面发展;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这也赋予了民族文化更多的人文内涵。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各异才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受到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的影响,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也存在着显着差异。以汉民族为例,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区的人民在音乐创作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音乐风格差异显而易见。不同于南方音乐的温婉动人和东部音乐的轻柔舒缓,高亢与明亮是西部音乐的显着特征。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而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幼儿民族意识和民族审美观的培养关系到后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一、开展幼儿民族民间音乐启蒙教育活动的意义
(一)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就音乐表现形式而言,音乐风格是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艺术现象之一,它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的现代民族音乐并不是简单的文字语音拼贴,而是民俗和文化生活方式。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代代相传,具有难以替代的文化特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可以表达和突出他们民族的精神文化信仰。它通过音乐节奏的复杂变化,表达当代人内心的不同感受,反映当代人对文化理念的普遍认同,以及某一民族在某一思想文化领域的共同偏好。
中国不同少数民族和自治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可以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虽然中国各少数民族、各自治地区之间流传着不同形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华儿女始终应该是它的良好继承者。毕竟,人们始终应该从自己内心深处表示出对民族和地区各民族音乐的共同热爱,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音乐传播和文化推广。中国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共同进步。在文化接受、推广和认同的过程中,优秀的地域民族音乐传承者也能有效地促进当地音乐文化在各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感和高尚的情感。同样,音乐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调节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带给幼儿美的享受。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是本民族创造和继承下来的优秀音乐,表现出独特的存在价值。民族民间音乐绝大多数是五声调式 12356,没有 4 和 7,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幼儿旋律感知的规律,这样的音乐大部分存在于汉族音乐中,如《茉莉花》中只有 12356。在幼儿想象力拓展方面,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通常民族民间文化背后都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并在民族音乐中有所体现。比如傣族葫芦丝演奏曲《竹林深处》,讲述的是傣族小伙子与傣族姑娘在凤尾竹林里谈恋爱的故事,在竹林的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傣族姑娘翩翩起舞,而对面的傣族小伙子手敲象脚鼓。傣族人民生活的美好画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又如白族歌曲《蝴蝶泉边》,音调优美,风情浓郁,在歌曲中仿佛能看见五颜六色的蝴蝶飞来,人们随着蝴蝶翩翩起舞,以美妙歌曲表达心中对生活的热爱。教师通过活动课将民族民间文化的神秘和美好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打开想象的翅膀,在民族民间音乐中自由翱翔。
二、开展幼儿民族民间音乐启蒙教育活动的途径
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最终要依靠儿童传承,他们会成为音乐领域发展的主力军。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最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幼教工作者要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把民族音乐文化当成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用别出心裁、灵活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大致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对民族音乐感兴趣。
幼教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民族音乐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广泛而深入地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挖掘教育资源,巧妙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这是当代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探究。
(一)以特色化区域活动为载体传承民间音乐
教师在设计幼儿园区域活动时,要从创设环境入手,确保所有的活动素材与音乐资源都能被盘活,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被轻松、温馨的氛围笼罩,能与自己的伙伴一起感受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魅力。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区域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兴趣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活动类型单一、内容保持不变,难以吸引幼儿。
为了达到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目的,教师要把民间音乐渗透到区域活动中,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并深入研究。
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特征,也要认清自己所教的幼儿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区域活动。为了让幼儿能直观感知民族音乐的特征,教师要在环境建设上下足功夫,让幼儿能受到潜移默化熏陶。
(二)以兴趣激发为切入点丰富幼儿的民族音乐认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培养有效,能让活动效率得到提升。得到了音乐的陪伴与滋养,幼儿的发展会更加全面。不可否认,外国音乐中有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能产生良好的育人功能,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否定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要让民族音乐遗产体现出更高的价值,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强化民族精神的作用,让幼儿能更加深入地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开展民族音乐欣赏与演唱活动
每一部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都能把孩子们融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能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梁祝》是民间音乐的杰出代表,尤其是“化蝶”部分能把人引入无限的遐思中,勾勒出美轮美奂的画面。在带领幼儿欣赏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播放 PPT,让孩子们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渔舟唱晚》这首古筝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当这首曲子在耳畔响起,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落日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渔民们满载而归,悠闲地任由渔船在波浪的起伏之下轻轻摇荡的画面。这首筝曲节奏舒缓,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想象画面,把他们引进这淡雅的山水画之中,让孩子们感受船满舱之后内心深处的愉悦。此外,《说唱脸谱》《茉莉花》等独具特色的民歌也适合幼儿欣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四)创新学前音乐教育方法渗透民族民间音乐
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想将民族民间音乐有效渗透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借助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力。民族民间音乐在表达情感的时候本身就是借助于声音传播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在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要求幼儿发现、寻找声音和音乐,这能促进民族民间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相较于其他方式,乐器演奏同样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在音乐学习课堂很难对音乐节奏形成有效感知,这个时候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师可在教学课堂上将打击乐与音乐有效结合在一起,借助音乐节奏进一步唤醒幼儿对于音乐的深刻记忆和理解,从而优化音乐教学。例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在聆听过程中击打乐器,以此强化幼儿记忆点,同时促进幼儿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前音乐教育效果。
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有效结合在一起,这也能有效优化学前音乐教育,同时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发展。
2. 情境联想法
要想将民族民间音乐有效渗透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联想法实现这一目的,这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音乐短剧、情景模拟抑或是富有丰富想象情节的情境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为此,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实践期间,教师一定要充分借助幼儿想象力来指导幼儿模仿一些情节,通过这一方式让幼儿参与情境体验,这样幼儿才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有效优化学前音乐教育。
例如,教师在进行《竹林深处》教学的时候,可在教学课堂上按照这一音乐特征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编出一个情景剧,通过音乐情景剧表演的方式为幼儿搭建一个别开生面的音乐教学课堂,这样才能有效活跃幼儿音乐教学课堂,让幼儿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课堂上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语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主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雁 . 民族音乐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 缪学超 . 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 邓菲菲 .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分类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 付晓莉 .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 罗淑娟 . 河北民歌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河北大学 ,2020.
[6] 卢红博 .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 [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7] 张文慧 . 民间文学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认同感培养的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