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小班如何高效开展体育游戏教学(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7 共4437字
  2.4 潜移默化---体育情境性游戏中的“隐性暗示法”
  
  因为集体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幼儿多、教师少限制,而动作练习必须针对差异性,为有效让每个幼儿得到提高,必须在教学指导设置时让环境、材料来说话,达到隐性指导和暗示的效应。在体育游戏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看着幼儿眼睛讲话;用表情、动作、音乐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当孩子们对投放的器材表现出兴趣不足时,我就说:“器材宝宝起床啦,我们和它一起去玩喽!”当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前玩得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啦,器材宝宝要睡觉啦!”体育游戏中,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使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
  
  在游戏情境中为幼儿创设一些音乐,如“小青蛙捉害虫”中,老师提供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指导小青蛙在池塘里欢快轻松地“跳”.他们顿时变得轻松自在,在活动时老师自身的情感对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幼儿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探索学习。在走跑平衡练习活动中把绒线辫子束在裤腰上当成马尾巴,“驾,驾,驾……”.
  
  2.5 儿歌助学---大肌肉动作类游戏中的“技能儿歌化”
  
  小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低,多以大动作发展为主。小班阶段主要练习的动作为走、跑、跳、爬等大动作,用来促进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技能性的规则其实是教师对该活动动作的要求和通过描述帮助幼儿理解动作。为适合年龄特征,教师的指导语尽量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儿歌,形象化又简洁通俗,以能力弱的幼儿能听懂为准则。如“手脚着物屈膝爬行”的动作编成“手握两边、脚踩中间、屁屁抬高、学学小猴”,幼儿一下就掌握了。玩法规则是教师在幼儿进行动作练习后的游戏时所采用的指导语言,一般是简洁单一的要求,但必须紧扣动作,如“双脚行进跳”的比赛,“学学小兔蹦蹦跳,不慌又不忙”“小脚并并拢,蹲一蹲跳一跳”,切忌用“看谁快、看谁先到”等笼统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误导到一味求快上。
  
  2.6 精细发展---小肌肉动作类游戏中的“鼓励生成法”
  
  小肌肉群的发展,对幼儿大脑的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班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老师的预设活动为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幼儿开展锻炼身体的各类游戏,这中间不乏有锻炼小肌肉动作群的。小班幼儿阶段小肌肉群的锻炼,主要是手指肌肉群和小脚肌肉群的锻炼,通过捡一些细小的东西或是脚夹物品达到锻炼小肌肉动作的目的。
  
  在游戏时,当幼儿达成了某一基本动作的练习后,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自主探索更为精细的动作,使幼儿在原有动作发展的基础上再次巩固练习小肌肉群。如:当小鸡们学会了用两个食指夹大米(报纸球)后,教师启发鼓励:“小鸡们已经轻松地学会了啄大米的本领了,你们还能用‘尖尖嘴’啄什么?”这时,一个孩子说道:“还能捉小虫。”另一孩子又想到:“可以啄小米。”有了孩子生成出的新内容,教师就可以投放一些更细小的物品供幼儿去继续练习、巩固,无疑这也更好地发展了小肌肉群,幼儿尝试了成功,从而也开发了幼儿的潜能,孩子们自主活动的意识也大大加强了,活动的内容也从幼儿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了。
  
  通过在体育游戏不同点上尝试和运用新方法,有利于让孩子们更喜欢参加体育游戏,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锻炼身体,动作更灵活、更协调,身体也更加的强壮、健康。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Z].
  [2] 沈德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3]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上海学前教育网。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