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水禽病防控的主要难点
( 一 ) 水禽免疫保护机制不健全
水禽肺脏小,连接分布于体内的气囊;胸腔和腹腔间没有横膈膜;发生呼吸道疾病后容易全身感染。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仅有散在的淋巴组织。
(二) 不同养殖模式并存,不同养殖模式下饲养均存在疾病控制风险
1.水养 :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天气,气候等);水 体 质 量 难 以 控 制 ; 免疫、 投放药物难以控制;难以正确、全面、细致地执行各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2.旱养 :地面 (网上 )舍养密度能否控制到合理范围, 养殖场内密度、舍内密度都是关键因素。 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天气、气候等)。 水禽尽管耐寒性较强, 但寒冷天气下其疾病发生风险仍高。 通风、保温之间存在矛盾。
(三 )疫病种类繁多 ,流行情况复杂且污染范围广,缺乏大的生物安全环境,难以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1.与其他家禽 (尤其是鸡 )在同一区域内混养,容易受其他家禽疾病的影响。
2.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的养殖场 (户)并存。 养殖环境差,技术水平低的养殖场(户)发病几率高;养殖环境受病源污染严重;技术水平较高的养殖场受周边环境影响严重。
3.老病流行、新病不断。 老的水禽传染病有:禽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肠炎)、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鸭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和沙门氏菌病。 新的水禽传染病有: 副粘病毒病、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樱桃谷鸭源呼肠孤病毒病、 鹅呼肠孤病毒病、 蛋鸭黄病毒感染。
4.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着水禽养殖。
5.病原变异 :临床症状非典型化 ,致病力改变、宿主范围改变,耐药性改变,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和药物预防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完全失效。
6.种禽未严格贯彻饲养标准 , 疾病净化执行不到位。
7.活禽贩运 、交易 、屠宰及病死禽处理等过程存在疫病传播的风险。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养殖业准入门槛有待提高,缺少科学的养殖准入制度和标准; 尚未建立“群防群治”的禽病防控体系,短时间内养殖大环境难以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四)水禽疾病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一些疾病的病原、 发病机理和防控办法等认识仍不足;新发疾病不断出现,部分疾病难以确诊。
(五 )部分临床诊断水平不高 ,缺乏必要的实验室辅助诊断
临床诊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 (混合感染、兽医人员的经验等);诊断方法不科学,诊断试剂缺少或不标准;诊断不正确直接影响疫病的防控效果; 采用错误处理方案;延误最佳处理时机,导致疫情蔓延。
(六)缺乏优质甚至合法的兽药和疫苗
部分疫病缺少防控产品或合法、 合格产品;部分现有产品防控效果评价不一;生物制品中携带外源性病原污染的现象不容忽视;疾病发生、发现、确诊、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周期长, 新发疾病或病原变异后难以在短期内有防控产品。
(七)饲养管理意识差、水平相对较低对
疾病主动预防的观念不强; 防疫措施不到位。
二、 水禽疾病的防控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
要正确看待生物安全与里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能因为生物安全涉及环节较多而放弃生物安全; 不能片面强调免疫而忽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更不能认为生物安全重要而不重视或放松免疫工作; 要充分理解疫苗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不断探索科学的养殖模式和经营模式。 立足于本场生物安全的建立, 场区规划, 禽舍建设(密度 、采光 、通风 、保温等 ),人流 、物流活动等。 一定要坚持从无特定病原原种场引种; 加强种禽的饲养管理, 净化蛋传性疾病;加强孵化场管理。坚持“加强管理,防重于治” 的原则, 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二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正确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正规疫苗, 加强免疫效果监测
选择科学、优质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接种操作;及时的免疫监测和必要的补救措施; 疫苗的安全运输与保管。
(三 )各部门加强联系 ,共同建立疫病
监测和诊断网络,及时掌握疾病发生情况生产单位与动物防疫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建立疫病流行情况监测网络,对地方流行毒株进行及时分析, 掌握疾病发生动态和流行情况;采用“早、快、严、小”的方针,扑灭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行业、高等院校及各研究单位, 加强水禽疾病研究。
(四) 无害化处理病死禽及其废弃物,防止疫情在本地区内传播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严格监管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禽进入流通市场,妥善无害化处理病死家禽尸体和养殖废弃物,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三、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一)诊治原则
1.冬春疫情高发季节 , 要密切关注禽群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以“早、快、准”为诊断原则。
2.关注流行病学调查 、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4.加强实验室诊断力度 (病原学 、血清学)。
5. 给予该病足够的重视和敏感性 ,切莫大意。
6.加强饲养管理 。 建立完整的生物安全系统, 严防病毒进入禽群; 严格控制人流、物流、器具、鸡群、禽场废弃物及排泄物等;加强定期消毒;加强其他疫病控制,避免禽群健康状况不佳。
7.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 选择质量最佳的疫苗。
(二)免疫原则
1.立足于 H5N1 亚型禽流感的防控。目前流行毒株复杂、多样且变异较快,已 从 水 禽 分 离 到 毒 株 有 H5N1、H5N2、H5N8 等亚型毒株且不同亚型毒株之间存在分支差异。 从禽流感发生的历史演变及大的发病范围看, 目前仍然以 H5N1 亚型禽流感发病为主。
2. 从临床保护效果看,HI 抗体仍然是最主要的保护性抗体,临床防护应以高 HI抗体水平为佳。
3.免疫程序和疫苗选择H5N1 亚型禽流感疫苗有:政府招标疫苗; 集团专攻疫苗;H5N2 亚型禽流感疫苗以及使用当地流行毒株生产的疫苗。
4. 定期加强抗体水平监测及数据分析。根据抗体水平、 季节及流行动态决定是否加强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