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统计数据是科学分析趋势、 研判畜牧业生产形势、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而数据质量是畜牧业统计工作的生命, 是贯穿于畜牧业统计整个过程的灵魂。 目前,判断数据质量的高低,从使用的角度看,主要由三个方面决定,即: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围绕数据质量的“三性”,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 结合当前工作开展的情况,笔者认为,作为农业部畜牧行业统计的数据质量管理部门,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赋予数据质量管理新的内涵
不同的发展时期, 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这个新时期,作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外, 针对当前畜牧统计数据质量要重点做到:
(一)要建立健全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相关办法 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因此必须对畜牧统计报表指标的设计、村级防疫员的数据采集、县级统计员汇总审核网络上报、部级统计人员的审核汇总、专家团队的统计分析报告、统计服务、统计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优化。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合理设计统计指标, 并把评判数据指标的合理性贯穿整个统计过程,争取做到“所见即所得”;同时使制定的指标范围全、分组准,指标含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准确。 二是要着手建立长效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每季对主要统计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会审、评估,评估可主要采取生产形势判断法、相关指标验证法、历史资料对比法等方法。
(二)要解读好畜牧业统计数据 只有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才能对政府制定政策、预判生产形势提供实实在在地数据支撑。
(三)要服务好畜牧统计对象 目前农业部每年用于畜牧统计调查养殖户的财政资金还比较少,只有做好服务,将统计上来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并将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及时推送给养殖户,对其生产有参考、指导作用,这样才能调动被调查的畜牧养殖户上报数据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要创新基层畜牧统计人员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农业部从 2008 年实施畜牧业“百场(厂)千村万户”监测计划以来,已走过了近 6 个年头。 畜牧业统计从统计的内容、 报送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数据统计的频率来划分,有价格周报、生产月报、专业年报,还会适时启动应急日报。 统计的畜禽品种已覆盖到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六大品种。数据上报的方式也从通过台式机互联网上报发展到现在的台式机互联网上报和手机移动互联网上报并存。
针对当前县级统计人员的现状,要以培训为抓手,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 一方面邀请熟悉畜牧生产一线的专家现场授课,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六大畜禽品种的 QQ 群,适时讨论交流,在增强畜牧统计人员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县级统计人员的畜牧统计业务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畜牧生产的基本生产常识以及统计新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行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同时,在日常数据报送过程中注重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畜牧统计行业职业道德的优秀典型。
三、要建立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保障制度
制度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数据质量,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 调研核查制度和考核制度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定期的调研核查制度, 才能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养殖户,了解畜牧生产真实情况,修正畜牧统计误差,使得通过统计分析预判的畜牧生产形势更趋于反映畜牧生产的实际状况。县级统计人员不能仅仅作为畜牧统计数据上报的二传手, 要至少每一季度都要深入基层核查数据、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发现新情况。 部级、省级统计工作人员要有随时下基层调研核查数据的思想意识,要把数据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调研,及时建立相应的措施。 同时,畜牧行业统计的数据质量管理部门还要按照 《农业部畜牧统计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 积极配合农业部做好每年定期对各省(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统计监测工作以及固定监测点统计监测工作的考核。考核重点是对上报数据的质量进行考核,其次对基础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最后对促进统计监测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