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牛产业发展及牛品种改良现状,分析当前牛品种改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关岭自治县;牛品种改良;问题建议;
作者简介:陈胜媛(1991-),女,本科,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服务及推广工作。E-mail:2460653185@qq.com;
1 牛产业发展及品种改良现状
1.1 牛产业发展情况
2016年以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关岭县")立足本地牛品种资源优势,将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实施关岭牛振兴计划,通过创新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产业、整合资源资金、优化利益联结等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活力,有序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基本建成一二三融合全产业链。至2020年,关岭县牛存栏 13.51万头,出栏4.95万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养殖合作社)210个,比2015年增加63个,增幅41%.已建成1个关岭生态畜牧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个 1 200 头核心保种牛场、1个冻精站、17个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98个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初步建立了关岭牛核心群。2016年获得"关岭牛"地理标志和商标认证。2017年增设关岭牛产业发展中心和关岭牛产业协会,加强队伍建设和行业规范。
1.2 牛品种改良体系发展情况
1.2.1 良繁体系基本建成
近年来,关岭县大力推广牛人工授精改良技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良繁体系基本建成。至2020年已建立53个基层冻配点,覆盖全县13个乡镇;牛品种改良输精员从2016年的16名增加到2020年的92名;冻配量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13 817头增加到2020年的16 775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由2016年的61%上升到72%以上,产犊率从93%提升至96%以上。2016-2020年共开展培训牛人工授精员输精技术培训班21期,共培训365人次。
1.2.2 制定关岭牛地方标准,完成冻精站建设
2018年8月,由贵州省质监局批准发布关岭牛地方标准(DB52/T 1301-2018),规定了关岭牛品种标准、等级标准,为关岭牛进行品种鉴定和种牛等级评定提供了技术依据[1].建成冻精站现有种公牛38头,品种包含西门塔尔、利木赞、关岭牛等(其中关岭牛8头),1个月制精量约8万支(其中关岭牛冻精1.2万支),实现本地黄牛冻精批量化生产和人工输配。
1.2.3 法律法规保障
关岭牛是国家重点保护地方家畜品种,1982纳入《中国畜禽品种志》,是我国珍贵的家畜种质资源。2019年10月1日,由县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牛保护和发展条例》共8章31条,主要对关岭牛品种资源保护、养殖及屠宰管理、饲草饲料保障、疫病防治、市场开发和品牌创建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2].该条例的实施为扶持和规范关岭牛产业发展,保护和开发利用关岭牛品种资源提供了法律保障。
1.2.4 政策扶持措施
一是实行金融贷款扶持,通过扶贫、财政资金实行贷款贴息,调动养殖肉牛积极性;二是实行基础母牛产犊补助项目扶持,增强农户养殖信心,如:2017年基础母牛产犊补助800元/头,共计兑现产犊补贴328万元;三是实行保险扶持,建立能繁母牛保险补贴制度,降低养殖风险,稳定基础母牛群,如:2019-2020年6月承保能繁母牛8 664头,理赔691头,减少农户直接损失345.5万元。
2 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
2.1 品改队伍不稳定,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1)市、县级财政每年配备的肉牛冻精改良经费基本用于设施设备配置、冷冻精液生产、液氮购置和培训费等,未匹配对输精员的补助。县、乡镇技术员大多承担乡镇其他农业农村相关工作,任务重,无法专注于牛品改工作。农民输精员缺乏人身保障,配种收入不稳定,输精积极性不高。(2)我县农民输精员多为根据改良点建设需要而就近选择,通过计划培训上岗,对母牛繁殖理论知识不扎实。牛改输精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输精员操作不熟练,技术不规范,牛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低,仍是影响牛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原因。
2.2 冻配点缺乏规范管理,改良信息档案建立不全
(1)冻配点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实施绩效考核。部分冻配点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未及时更新;部分冻配点品改人员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液氮和冻精浪费,品改工作运行效率不高,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2)品种改良信息档案建立不全,多数冻配点仅建有配种信息,没有开展良种母牛及其后裔的登记,档案谱系不清,冻精使用盲目性大,不利于选种选配正常开展。
2.3 育种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低
没有系统的选育计划,选育方向不明确,选种缺乏科学性。保种场无相关保种项目支撑,保种任务艰巨。重杂交、轻选育,使得本地牛的一些优良品质难以通过回交、选育等措施稳定下来。
2.4 基础母牛牛源流失,品种改良难以深入开展
受养殖、人工等成本增加,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加上基础母牛饲养繁殖、犊牛培育环节周期长,见效慢,养殖户只顾眼前利益,不分公母盲目出栏。2020年虽然初步开展全县能繁母牛实行挂牌管理工作,但起步晚,成效不显著。在良种牛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措施,存在良种母牛流失现象,导致基础母牛和后备母牛数量下降,制约良种化进程和改良工作推进。
3 对策建议
3.1 加快牛品种改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
牛品种改良队伍直接承担面向农户的冻精改良技术推广任务, 输配点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改善直接关系到实现冻配受胎率、产犊率等关键技术经济指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3].(1)要多形式培养、引进牛品种改良的优秀人才,储备输精员队伍;建立奖励和人身保障机制,实行保险制度,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2)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分散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牛人工授精技术培训。以牛的发情鉴定、冻精解冻、输精操作、适时配种等技术为重点培训内容,邀请相关专家、优秀品改技术员对输精员和农户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重点提高配种受胎率。(3)充分发挥专业养殖协会的作用,组建各县(区)交流平台,总结先进的牛品种改良经验和做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促进改良覆盖面的延伸。
3.2 规范化管理,示范化创建,提高工作效率
(1)制定牛冻配点建设和人员管理办法,加强对牛人工授精规章制度执行、配种记录规范、设施设备、能繁母牛档案健全等方面的考核和监管。按照全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冻配改良计划,规范化建点,及时调整或撤出设点布局、人员配置不合理和年输配量较低的冻配点,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牛改良规范化程度,提升工作效率。(2)抓好牛冻配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搞好示范带动, 利用示范点以点带面,以牛人工输精技术推广为主,配套宣传推广种草养畜、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综合技术,改变只抓改良、不抓饲养培育的传统方式,提高杂交改良效果[4].
3.3 加强本品种提纯复壮,明确改良目标
本地黄牛虽然综合生产力不高,但品种内并不缺少优秀的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种质基础[5].要划定关岭牛保种选育区,开展本品种提纯复壮工作,确保关岭牛优质遗传基因的保存和种源繁育。合理制定品种改良实施计划,明确改良目标,以项目为依托,与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大学等技术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按照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培育新品种、品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把地方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3.4 强化政策扶持,稳定基础母牛群
继续加强对能繁母牛挂牌管理,各牛改点对辐射范围内的能繁母牛进行建档立卡,建立"一牛一档案",做到底数清、任务明,实行流动管理,随时更新能繁母牛的存栏、出栏情况。强化母牛卖出、转让或死亡淘汰管理措施,按照与项目补贴,优惠政策相挂钩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基础母牛群稳定。通过财政扶持、东西部对口帮扶、金融借贷等多渠道鼓励规模养殖大户饲养基础母牛,继续落实能繁母牛产犊补助、能繁母牛扩群增量补贴、能繁母牛保险相关项目和政策,调动养牛积极性,实现量的增加,稳定基础母牛群。
3.5 加强冻精站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品种优良的种公牛、质量合格的公牛精液是提高母牛受胎率、产犊数,提升商品牛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冻精站是基层开展牛人工授精推广工作的必要条件。要完善冻精站基础设施,综合提升种公牛饲养管理水平和冻精生产水平,对留种公牛进行性能测定,择优选种。要建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种公牛生产淘汰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淘汰年龄偏大、生产性能下降和纯度不高的种公牛,杜绝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冷冻精液流入市场。
3.6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牛改秩序
加强管理,依法治种,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和贯彻《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牛保护和发展条例》,增强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关岭牛品种资源保护区、保种场、扩繁场、种公牛站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和系谱,准确完整记录品种资源的详细信息,确保选种选配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岭牛: DB52/T 1301- -2018[S].2018.
[2]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牛保护和发展条例[EB/OL].(2019-09-12)。ttp://www guaning. gov cn/xxgk/xxgkml/jcxxgk/zcwj/xzfwj/201909/t20190912_ _6612872 .html.
[3]王鹏武,赵家民,刘红文基层牛冻精改良站(点)规范化建设探讨[J]云南畜牧兽医, 2005(1):13.
[4]梅水芬,王冉华宁县盘溪镇黄牛冻精改良取得成效[J]云南畜牧兽医,2014(5):31-32.
[5]刘镜,何光中,杨红文,等。贵州山区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思路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 2012,39(4):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