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心理语言学论文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口译理论研究路径及范式

来源:海外英语 作者:吴志萌
发布于:2020-07-07 共3820字

  摘    要: 从西方口译理论出发,对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口译认知心理过程范式进行梳理和分析,介绍了口译理论研究的路径以及口译认知心理过程的几种主要范式,最后对IPTAM口译专能习得模式做了介绍。

  关键词: 口译认知心理过程范式; IPTAM口译专能习得机制; 口译技能教学;

  1 、西方口译理论研究综述

  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是一种复杂的双语有声活动,涉及对于口语交际信息的有声理解以及产出连贯的语篇信息。译员在有限时间能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口译作为一个学科复杂性和作为一个职业的广泛使用变得日益突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审判首次大规模使用同声传译,国际组织的出现,专业会议口译以及同声传译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

  同声传译这种独特的听说同步认知模式吸引了很多学者,认知同声传译实践人员以及认知心理学家广泛的注意。从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各种口译研究范式,口译员和语言心理学家以及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把口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20世纪50到60年代被称作是初步研究阶段,主要是以口译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实践经验进行口译行为思考和提炼。他们分析研究包括了口译语言能力方面,译前准备方面以及译员的疲劳度等。以艾赫贝尔和罗赞为代表,他们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出版了口译手册。埃赫贝尔的《口译须知》和罗赞的《交替传译的笔记》都是基于作者丰富的口译经验总结提炼的。

  进入到20世纪60,70年代,口译理论受到以信息加工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影响。有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利用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框架进行口译认知研究,并且提出同声传译的过程包含源语语段解码,编码,输出,输出监听四个阶段。总而言之,他们是把口译(同声传译)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第一个完成同声传译博士论文的Henry C Barik,他在论文中对实验产生的口译数据进行分析。随后在EVS和停顿方面,Goldman Eisler研究的是停顿,他相信“停顿是通达语言产出过程的窗户。”。这个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是Henry C Barik,和Gerver。特别是Gerver提出第一个同声传译认知模型。另外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同声传译的是切尔诺夫为代表的“苏联学派”,切尔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担任联合国总部同传译员,在这期间他开展同声传译预测理解试验。

  在20世纪70到80年代,会议口译员是主要进行口译研究和同声传译研究的人群。最具代表性的是巴黎第三大学者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代表的“口译实践性研究者”。释意学派及其理论主要围绕着以“脱离源语外壳”展开,强调口译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字词和语言结构的一一对应翻译。他们的理论对于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的是口译研究新兴时期。转折点是1986年在意大利Trieste大学举办的口译大会。口译研究进入一个兴旺的发展阶段,不同研究学派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大量的实证性研究成果出现,使得口译研究同声传译研究的科学性得以加强。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口译理论研究路径及范式
 

  2、 口译理论研究路径以及研究范式

  2.1、 口译研究中的主要路径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于口译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六十年有效研究,专家普遍倾向于口译研究是人文科学研究范畴和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Robin Setton将其分为规范,社会语用学和认知心理学。根据Pochhacker(Pochhacker,2004:48-50),他把口译研究划分为心理语言视角和社会文化视角。综合来看,现在研究口译的主要视角就是语言社会以及社会心理研究视角。

  2.2 、口译研究中的主要范式及模型介绍

  根据库恩的说法,范式(paradigm)是科学研究中一个特定学术团体内部所有成员共享的基本假设,模型以及价值观和方法。根据Moser-Mercer,范式(paradigm)是某一学科所有成员都认同的基本假设模型和价值观,是该学科中特定的学术偏好,规则和研究路径。根据Pochhacker的总结,口译研究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的研究范式:释意研究范式,认知处理研究范式神经语言学研究范式,话语互动研究范式和翻译理论研究范式。

  2.2.1、 释意翻译理论范式

  塞莱斯科维奇释意理论在整个欧洲的口译和翻译学校中被广泛使用。该模式基于专业实践和学习策略培养口译能力。塞莱斯科维奇认为,释意的基础是去传递意义。塞氏释意过程模型包括:1)将语言意义单元与语言外知识相结合以获得意义;2)去除语言外壳;3)用目标语言说出意义。塞莱斯科维奇口译模式的核心概念是,翻译体现了对源文本信息的理解表达,而不是语言的机械转换。开始时,听特殊意义的口头声音,然后分析和解释语言并抓住意义。接下来,我们将谨慎地把源话语类型放在一边,牢记语言意义。最后用目标语言说出新的词汇。她的模型是基于人类思维和行为认知信息处理也是基于训练口译员时所用学习策略的实际应用。根据释意理论,语言和话语同认知知识结合前没有实际意义。在任何情况下对于文章的理解都不能只依靠文章的语言,其理解在任何场合下都需要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的结合。

  2.2.2、 认知处理研究范式(CP)

  认知处理范式是出现在1986年特里斯特举行会议口译研讨会之后。当时的大会是标志着会议口译同声传译研究描述和实证研究的正式开始。认知处理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包括了,马萨罗,格瓦,莫瑟。莫瑟同声传译过程模型是建立在马萨罗,格瓦对于口译信息处理研究的基础上,以流程图形式来解释同传的理解储存处理和产出的四个步骤的过程。该过程没有解释同声传译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提取和表达过程中的并行现象。我们稍后重点介绍的是有代表性的格瓦和莫瑟的同声传译认知理解模型。

  2.2.2. 1、 格瓦同传认知模型

  格瓦模型是对口译信息处理模式流程式的解读。格瓦的认知模型假设了一个顺序性认知过程,该过程是发生在口译过程中,其中还包括了一系列的临时存储系统,发生在信息处理不同阶段,其中一个阶段就是我们的工作记忆。根据格瓦的说法,源语信息储存在输入缓冲区,结合长期记忆对信息进行处理,而长时记忆是负责激活足够的语言单位。一旦信息得到处理后,输出缓冲区会受到更多的监测。格瓦也假设有两个分别独立的缓冲区:一个缓冲区针对源语,一个缓冲区针对译入语。

  2.2.2. 2、 莫瑟的同声传译过程模型

  莫瑟模型解释了同传中理解储存处理和产出四个步骤的过程,揭示了同声传译理解储存处理产出四个步骤的过程。在她的模型中,工作记忆是一种通用抽象记忆方式,是同声传译过程中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语义单位和语法单位的处理,再结合概念基础,最终完成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莫瑟的模型以心理语言学的话语理解模式为基础,关注短语层和句子层源语输入加工阶段。莫瑟模型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对概念基础(conceptual base)的探索,以及译员如何借助各种知识来建构语言语义结构。概念基础(conceptual base)形成后能够在目标语形成的过程中激活目标语中句法结构和语义词汇短语。莫瑟认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语言加工过程之间有高度的互动,同时她还讨论了口译中不同的操作和加工阶段在争夺有限加工能力时如何进行协调和平衡。

  3、 IPTAM口译专能训练系统概述

  IPTAM口译专能习得机制是一个根据释意派翻译理论指导,结合同传译员自身实践所研发的中国第一个在线口译训练系统。在释意派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希望通过练习,让学员在今后的口译实践和学习过程脱离源语的束缚,摆脱简单直译或者是字字对应的翻译形式,翻译出言外之意。首先,根据释意派翻译理论,译者接收源语信息,译者翻译的是话语篇章意义。充分地理解意义需要认知补充的参与。在IPTAM口译专能训练系统中,源语复述是无笔记口译训练的第一步,特别强调短期记忆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过程,强化无笔记交传能力,提高短期记忆力,认识到口译核心是意义本身。其次,释意派的核心是要“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而在使用IPTAM口译专能训练系统进行口译训练的过程中,在有笔记交传训练阶段,我们认识到笔记绝不可能取代脑记。正如要脱离源语外壳抓住核心意思一样,强调笔记只记关键词以及逻辑关系。最后,根据释意派翻译理论,在输出表达方面,能够使用reformulation。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巴黎高翻学院释意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IPTAM口译专能训练系统,对口译教学和口译训练方法实践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基础。众所周知,IPTAM是作者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口译技能培训系统。它由六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是用源语言复述;第二步是连续口译培训;第三步是强化听力训练5-10次;第四步是听力文本视觉解读;第五步是源语言复述;第六步是同声传译培训。为了更好理解口译的在线处理,认知处理模型和Cokely社会语言学模型将被用来分析IPTAM的六个步骤,并探索IPTAM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 Franz Pochhacker.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Foreign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10:109
  [2] Cokely D.Interpretation:A Sociolinguistic Model, Burtonsville,Burstonsville[M]. MD:Linstok Press, 1992.
  [3] Baddeley A D.Working Memory[M]. Oxford(2000),UK:Claren-don Press, 1986.
  [4] Gerver D.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J]. Meta:Journal Des Traducteurs, 1975, 20(2):119.
  [5] 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6]张威.口译认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05-206.
  [7]仲伟合.口译研究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30.
  [8]佛朗兹波赫哈克.口译研究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9.
  [9]让·艾赫贝尔.口译须知[M].孙慧双,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78-80.
  [10]何明烈.《登金陵凤凰台》英译本的五象美比较[J].长沙大学学报,2016,30(6):93-97.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系
原文出处:吴志萌.认知心理学视角关照下的口译认知心理过程范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0(05):234-2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