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高教学刊 作者:张姿;周秀艳;肖建卫;
发布于:2022-12-09 共7379字

  摘要: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既是心理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向纵深延伸的重要载体。该文以当前高校心理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指出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思路,并对二级心理工作站在机制体制建设、全员力量发挥等发展模式方面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路径;心理育人;危机干预;

  Abstract:The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workst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workst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ideas of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workst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workstations in the aspects of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 of all staff.

  Keywor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workstation; construction mod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risis intervention;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并且“有条件的高校,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和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是高校二级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平台,作为高校心理育人的前沿阵地、作用主体,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建立可有效打通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经末梢”,成为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中坚助力,促使心理育人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当前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和学校心理育人的实际需要,国内相当部分高校已着力打造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或特色工作室,探索发挥学院心理育人能动性,促进全校活力联动。部分心理工作站建设卓有成效,在优化心理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的持续推进、快速发展,也逐渐显现出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发展定位已不适应新时代需要

  纵观现有的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多“重发展,轻问题”。“重发展”即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引导”,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轻问题”即从二级学院的角度没有赋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足够的重视和探讨,缺少问题筛查机制、预防干预机制等基础性运行模式的深入构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高校管理服务,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和就业求职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增大。2021年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大学生中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焦虑倾向。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心理危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二是心理危机的症状和原因复杂化;三是心理危机的表现方式过激和失控,近年大学生自杀的个案在各地时有发生。大学生群体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和危机状况,使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亟需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优化调整“航向”,在坚持“发展性引导”的同时,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基础性运行模式构建。

  (二)职能发挥不充分、缺乏特色

  在学校心理中心的统一指导下,部分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二级站陷入“重成立,轻构建”困境。“重成立”即积极响应学校建站要求,成立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轻构建”即在心理工作站的建设理念、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缺乏深入探讨,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职能发挥不充分,心理工作站的运行仍停留在“校级指导—院级实施”的单向化、被动式的工作模式,将工作站建设简单定义为问题干预、活动组织等,而作为四级心理网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在朋辈队伍作用发挥、危机预防机制建设等方面大有可探索空间,校院两级良性联动的运行模式亟待建立;二是特色缺乏,各二级学院专业建设、学生人数比例和学院氛围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不同二级学院学生应该采取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据二级学院学生特征创新教育机制[1];三是心理育人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等其他九大育人体系相对割裂,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因此需联通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引领、党团建设、学风培育、学生资助和就业创业等工作形成整体性服务方案,促进心理育人与其他育人体系有机融合,带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服务实践等协同创新。

  二、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理念

  建设二级心理工作站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心理育人。而心理育人中的“心理”,包含了多种涵义。从工作的内容看,着重于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从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看,着重体现通过心理学的方法、知识、理念和技术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即通过“心理”的方式,实现“育人”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技术,营造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引导,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完善人格发展,以实现培育有理想、有能力和有担当时代新人这一目标的教育活动[2]。综上,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融入心理学的理念和技术,以更好地实现心理育人目标。

  (一)心理学理念融入

  1. 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历程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3],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正视生命历程中的挫折和失败,提高心理韧性,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关怀生命,成为具有强旺生命力、身心健康和并追求积极幸福生活的个体。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侧重于生命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危险和伤害,没有通过教育把学生引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中去,这就使生命教育如漂浮之萍,无法植根于学生内心,进而外化于行。此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也引发了学生对生命、健康及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为生命教育的深化提供了有力契机[4]。因此,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建设需融合生命教育理念,从保护生命、塑造生命、丰盈生命及升华生命的高度推进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培养学生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

  2. 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向美德:爱、乐观、自豪、愉悦和力量等。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二级心理工作站“发展性引导”功能定位的强调,各高校普遍在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建设过程中融入对最广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关注,融入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观念、人生观念,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这一做法值得延续与深入。一方面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谈心谈话、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等,为学生正向赋能。

  (二)心理技术融入

  1. 接纳承诺疗法

  接纳承诺疗法旨在帮助人们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即使环境变化、不同的想法和感觉出现,个体依然有向着价值取向前进的自由[6]。接纳承诺疗法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心理疗愈技术,包括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核心过程。以正念为例,正念练习方便易操作,可广泛用于团体辅导、学生活动和谈心谈话过程中,引导学生察觉当下,关注内心体验。如正念冥想练习、正念走路和正念享用食物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2. 沉浸式体验

  沉浸体验是指个体将精力全部投注在某种活动当中以至于无视外物的存在、甚至忘我时的状态。它是个体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感受,这种感受能够给人以充实感、兴奋感和幸福感,因此,也被称为“最佳体验”。同接纳承诺疗法一样,沉浸式体验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对于个体的人格健全成长和人们的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7]。沉浸式体验在心理育人过程中应用普遍,常见的心理剧、团体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均属于沉浸式体验过程,使学生能够迅速代入情感,引发共鸣,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进而对自我产生思考,寻求心理转变,实现心理飞跃。

  三、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建设思路

  综合时代发展背景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建设可从两条路径进行探索。一是保障安全稳定,针对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能够及时干预,有效预防;二是面向学生成长成才的心理发展需要,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两条路径,两大工程,交叉融合,互为依托,共同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发展模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心灵护航工程

  聚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通过大数据分析、制度化建设、全员参与模式和全新理念渗透四大举措,守牢安全稳定底线。首先采用大数据分析对学院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进行充分调研和摸底,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引发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生命教育专项主题行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生命,厘清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聚焦心理危机学生,制定“一生一策”干预疗愈方案,构建有效干预模式。整体建设过程中,重点从规律性探索—规范化建设—团队式共进—理念式更新四个维度立体式推进。

  1. 规律性探索———大数据分析

  当前各高校均对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测,在潜在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及时有效应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心理普测还承担着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功能,其数据可供进一步分析使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可采用数据分析法对心理普测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论证,把脉学生问题,找准工作方向,探索本学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心理育人工作开展,为心理工作站建设提供科学化助力。

  如通过差异比较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年级、性别、专业、家庭结构、学生干部经历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差异可采取精准措施实施分类指导,再如通过因素分析探求学生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及情绪调节能力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除横向数据分析外,还可在时间的纵向维度上进行对比,深入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勾勒二级学院学生群体心理画像。

  2. 规范化建设———机制体制完善

  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有效机制,以筛查—约谈—建档—干预为工作主线,细化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点,构建全面、科学、深化的筛查渠道,分层级分类开展约谈、建档和干预工作。

  在问题筛查环节,除心理普测数据筛查、学校心理中心反馈和日常观测等常规手段外,拓宽新的危机识别渠道和排查通道。一方面充分发挥朋辈群体在危机筛查中的有力优势。这就需要明确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护航员的职能定位。事实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心理委员受性别、住宿情况和关系熟络程度的限制无法深入了解每名同学的即时心理动态,在信息获取、日常帮扶中常常受限,造成信息遗漏,作用发挥不明显。宿舍心理护航员由于与宿舍成员朝夕相处,关系亲密,可有效补充这一短板,因此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可围绕活动组织、理念宣传设置,其次才是问题筛查与反馈。宿舍心理护航员的重心工作则为问题筛查与反馈。另一方面,可建立线上“树洞”倾诉平台,给予学生表达心声、诉说烦恼的空间,协助筛查心理危机。

  针对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建立分层分类约谈、建档和干预机制,采用“金字塔”模式,分一、二、三类预警,一类为高危,二类为关注,三类为其他。严重程度逐级降低。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层级,不同层级学生采取不同应对方式。针对严重心理危机群体,采用个案研究法,制定“一生一策”,实现精准帮扶(图1)。

分层分类约谈、建档和干预
图1 分层分类约谈、建档和干预

  3. 团队式共进———力量培育整合

  转变传统的辅导员“单兵作战”模式,打造“两师一队一群体”的心理育人合力。“两师”为辅导员和班主任,“一队”为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护航员组成的朋辈互助队伍,“一群体”为家长群体。

  针对“两师”群体,聚力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组织参观学习、专题培训、集体备课及交流分享,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技能。

  针对“一队”群体,充分发挥四级心理网络体系中班级、宿舍两级朋辈群体作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网格化管理与精准服务,明晰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护航员工作定位,在群体选拔、管理、考核、奖惩、淘汰及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特别是要将工作方式下沉,充分调度宿舍一级心理护航员群体。在选拔上,解除心理护航员与宿舍长身份的硬性挂钩,坚持自愿报名原则,结合心理普测结果和宿舍成员推荐意见、辅导员推荐意见设置;在管理、考核、奖惩及淘汰方面,赋予心理护航员学生干部身份,设立明确的工作职责,如参加培训、例会等,并根据现实表现设置考核机制,作为奖惩依据;在作用发挥上,一是关注宿舍成员心理健康状态,及时与老师沟通;二是辅助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是辅助辅导员、心理委员面向特殊宿舍成员开展帮扶。

  面向家长群体,探索家校共育。一是开展共性化指导,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家长会(可邀请专家、家长志愿者参与主讲)及新生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共性化问题,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供解决问题方式。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建立一对一家校共育指导方案,有效缓解问题。

  4. 理念式更新———生命教育融合

  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围绕生命教育设计主题活动体系,为大学生营造更有爱的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珍爱生命,做好心理危机倾向的前期预防。构建以“生命和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体系活动,以“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体验体系活动,以“个体心理指导”为核心的生命危机防控体系活动,把握主题活动价值引导,将育人过程变为学生感兴趣、可参与、有收获的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落脚日常行为细节改变,帮助学生厘清生命意义和价值,敬畏生命、关怀生命、珍惜生命。通过讲座、班会和座谈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宣讲,以心理剧、团体辅导、主题活动等为依托,设计“心灵寻宝”“精彩人生汇”“一封家书”“天使在身边”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自身、珍惜友情和亲情。

  (二)以发展为目标的“心灵寻宝”工程

  聚焦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提升学生幸福感、获得感。坚持育心与育德相融合,深化优质供给,凝练特色品牌、做好结合文章,着力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积极健康新人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他人、社会和谐互动。

  1. 深化优质供给

  通过活动载体、网络载体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式推进和多元融合,达到良好育人效果。充分利用活动载体,转变教育方式,采用沉浸式、体验式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学生易于接受的、体现时代特征的语言提供优质供给,开展心理剧、心理剧本杀和团体辅导等活动,引发学生心理共鸣。创新性发挥网络载体力量,充分利用网络育人矩阵,开通线上“树洞”,构建学生心理交流互助平台,提供心理宣泄途径;开展心理科普“微课堂”,在社会热点事件、热点现象和热点语言中找寻心理知识科普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 凝练特色品牌

  通过活动宣传、媒介传导、朋辈带动,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并形成“一院一品”心理育人特色活动。如以沉浸式体验为手段,围绕学生需求和心理发展实际,开展“润心计划”系列团体辅导,主题涵盖自我探索、萨提亚一致性沟通等,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组织特色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如原创心理剧剧本征集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我眼中的心理学”PPT演讲大赛,以及心理微视频录制等,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理念。

  3. 做好结合文章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结合就业工作,心理课和生涯课、心理咨询和生涯咨询、心理主题活动和生涯主题活动相互融合,通过自信心训练、职业兴趣探索、自我认识及领导力训练等团体辅导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资助育人,扶贫扶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自信心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和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管理育人,在班级建设与宿舍管理中,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普遍性,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宿舍心理沙龙,创造优良班风、舍风。

  五、结束语

  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既是心理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向纵深延伸的重要载体。其建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举,有利于全面、系统、科学、深入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形成关爱心理的良好氛围和文化,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渗透性、覆盖性。新时代提出新要求,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在未来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将育德育心更加有机结合,更加及早及时进行压力疏导,立体化多维式推进积极引导,遵循教育规律增强育人担当,维护校园安全增强积极作为,紧盯问题导向增强工作紧迫,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胡瑶瑶.新形势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1(13):127-128.

  [2]任文芳,贾楠,冀录.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实效性的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 2022,13(2):28-30.

  [3]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6(9):83-84.

  [4]王方国.新冠疫情应对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探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3):41-47.

  [5]黄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0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策略[J].山西青年, 2022(8):184-186.

  [6]许英美,张琪, 曹慧.接纳承诺疗法团体辅导改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7(11):648-657.

  [7]景娟娟.国外沉浸体验研究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3):54-58.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原文出处:张姿,周秀艳,肖建卫,武岳.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2,8(33):65-68+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