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大问题,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就是探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让广大学者一起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研究范文10篇之第一篇:00后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自2019年开始,高校入学新生普遍都是00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本文主要从分析0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入手,探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00后化”的工作见解和思路,旨在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高效的服务好千禧年后出生的这一批大学新生。
关键词:00后;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高校新生普遍为2000年以后出生,“00后”这一群体生在互联网时代、长在自媒体时代。在万物万联的时代背景下,“00后”较于“90后”“95后”,心理特质有着显着特点。他们思维更活跃,更易接受新事物;自我意识更强,更加追求个性化;权利意识更强,更加重视维护个人权利。同时,不愿意接受失败和批评,抗打击抗挫折能力薄弱,逆商值普遍偏低。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际上,高校新生入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才是至关重要的黄金时期。此阶段,新生面对陌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来自天南海北不同性格特点的人际关系,与高中截然不同的自主性学习方式,没有父母指导意见下的独立化衣食住行等等,这些转变让新生们又向往又迷茫,把握这一关键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事半功倍。
一 00后新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独自一人离家来到陌生城市和大学校园,单人单间的家庭生活模式改变为校园寄宿的集体生活,高中阶段点对点的小范围熟人朋友圈改变为自主性多点接触的人际关系。这些陌生的环境、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具有挑战性,然而通过对00后心理健康现状的探析,分析出普遍存在和重点突出的心理问题,可有针对性的预防、辅导和干预,有效地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00后新生们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所谓强迫症状,即是遇事易纠结,想有所创新却又思维定势有局限,想有所作为却又无所适从无行动;所谓人际关系敏感,即是遇人易消极,想广交朋友却又不愿主动愿被动,想自信翩翩却又时常自卑不自在;所谓敌对,即是情绪易烦躁,对人对事有敌意易争辩,自身伴有困苦感和痛苦感。除以上三类问题为新生们主要心理问题之外,抑郁和焦虑的出现也占有较大比例,这与当下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密切相关,也是受长期困扰的社会问题,但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心理较为脆弱新生大学生来说,则更需要关心、关注和关爱。
00后千禧代新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处于健康水平,然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比列,相比95后和90后们却较高一些。这些问题具有明显时代性和个体性,重视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探析
(一) 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有效性低
普遍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和新学期开学阶段会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通常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干部为负责人,以正课之外课余为测试时间开展。这种测试模式不能够引起学生足够认知和重视,在没有统一说明指导和全程监督下的答题环境,学生答题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较低,甚至会出现漏答、乱答、代答等现象。因此,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应该像正规考试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专业心理教师统一强调说明测试要求和重要性后再开展,以保证测试的质量,尽可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 新生心理健康动态跟踪过于滞后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心理状态的改变是迅速且隐蔽的,往往等到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察觉时,困扰学生的问题已经不是在萌芽状态了,此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已不是最佳时机,甚至已经对学生自身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及时对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动态跟踪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配置要求是1:200,往往实际情况一线辅导员要对接200名至300名学生也很常见,兼职辅导员和不是专业从事心理研究的更是常态,常规的事务性工作本就很多,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又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所以管理者很难及时在二、三百名学生中发现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的学生,并第一时间的进行干预。
(三) 新生心理宣泄途径单一成效弱
在场地建设方面,许多高校都会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情绪发泄场所,配置心理情绪宣泄道具,如人型宣泄娃娃、隔音宣泄墙、按摩椅等等。在人员配置方面,高校会建立起专业心理咨询辅导教师队伍,规定心理咨询时间和对应辅导教师。除上述之外,并没有太多大学生心理宣泄途径,同时,上述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弊端,如宣泄场所设置中敏感因素较多,学生有抵触情绪不愿使用,利用率较低;单一的谈心谈话和宣泄道具不能对症下药,达不到心理情绪宣泄成效。而有效的心理宣泄措施应是因人而异,一案例一对策的;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
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00后化”探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充分认知所服务对象及其性格特点,明确00后大学新生所思所想,所喜所好,所忧所虑,及时高效的解决他们实际问题,切实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 预防为主,心理档案建立系统化
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变化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大多不会主动倾诉和需求帮助。通常的心理问题都是已经有表征现象,或是已经对个体产生负面情绪和影响之后才可能被察觉,进而在实施心理帮扶本身就已具有滞后性,加之没有系统的学生个人心理档案,所有问题都需要从头重新了解掌握,造成不能及时又不能高效解决问题的境况。因此,大学生个体心理档案的建立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心理档案建立系统化要求将此项工作列为常规工作,一人一档案,由专门教师负责,定期更新信息,而信息则包括新生入学相关信息、舍友、恋爱、兴趣爱好、学业等等与学生各方面体验相关的信息。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动态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时有效进行预防,还可以在出现问题之后有依有据,找准问题关键点高效解决问题。
(二) 多方协作,心理教育工作机制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不是出了问题才开展的工作,而应该是机制化;也绝不是辅导员或心理教师一类人的分内事,而是专业队伍组成多方合力形成的坚实后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方协作是必然要求,机制化是重要的前提保障。多方协作的队伍要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教师主体包括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心理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学生主体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宿舍长、舍友等。教师主体应坚持至少每学期两次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关心学生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适应性等问题,并做好分析性的谈话记录。学生主体则需要发挥各自不可代替作用,如学生党员的正确引领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的工作日志记录的客观事实作用、宿舍长和舍友第一时间第一线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等。只有多方协作机制化的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才能发挥两个主体的能动作用,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三) 主动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新生在入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主题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之后则是阶段性季节性的开展,如每年春季和5.25心理健康日等。这些关键节点的主题教育固然很重要,而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缺少,应主动常态化、形式多样的贯穿在思政教育、专业学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开展。新生入学阶段专家领导的主题讲座之外,与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会效果也不错,同龄人间结合新生迷茫问题有针对性的探讨交流;每月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团日活动;分阶段开展的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宿舍班级社团等组织性的群体活动;每学期暑假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和平台,高校教师主体应多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服务的对象00后新生们的性格特点,反思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措施,加强00后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00后新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洋.浅析千禧后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规范[J].知识经济,2019(18):114-115.
[2] 贾威,田从.民办高职新生心理测评结果分析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9(28):256-257.
[3] 黄金乐.浅谈高校新生的“迷茫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6):14-15.
[4] 胡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8):134-15.
[5] 漆振羽.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7,4(14):143-144.
[6] 乔昆,张鹏,高亚.自我和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7,4(34):132-13.
文献来源:张浩.00后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A0):271-272.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研究范文10篇之第二篇: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摘要: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 处于由中学生向高职生、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特殊时期。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一些学生出现了适应问题和心理疾患。因此, 让新生快速适应新环境, 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探讨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探索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 正处于由中学生向高职生转变的特殊时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 一些学生出现了适应问题、心理疾患甚至心理危机。因此, 全面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其度过心理波动期, 缩短心理适应期, 全面提升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高职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1.1 面对新环境适应不良
环境的变化让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产生各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在进入高职前, 一些学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家, 生活不能自理, 衣、食、住、行多由父母包办, 而进入高职第一次住校, 对于各种事务束手无策, 焦躁烦闷。对于之前憧憬的大学生活的失望、对于过去中学生活的留恋、对于当前生活的不适应, 使得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紧张焦虑, 甚至出现严重的适应障碍。
1.2 面对新关系退缩不前
面对新的同学, 高职新生一方面想要去交往, 收获更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裹足不前, 不愿主动交往。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职新生存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害怕受伤, 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此外, 从年龄来看, 高职新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 心理微妙而复杂, 一些新生因为缺乏相应的交流技巧,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 让人产生误解, 从而面对新关系时退缩不前。
1.3 面对新事物好奇放纵
高职新生在经历紧张的升学考试后, 出现了空前的放松感, 来到新的环境后, 遇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 同时也拥有了大量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些新生自控能力差, 放纵自己。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 一些学生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 逐渐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个别学生一天上网十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 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 还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1.4 面对新课程焦虑无措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等特点, 面对高职新的学习方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不能快速适应, 出现焦虑情绪。一些新生一方面希望自己好好学习, 重新开始;另一方面又觉得力不从心, 学习抓不住重点, 跟不上进度, 成绩不好。加之中学时的学习经历, 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甚至严重否定自己, 破罐子破摔。
2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视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的文件精神, 高校应按学生数配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每校配备的专职教师不得少于2名, 同时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但在实际工作中, 很少有学校能够配备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 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专职心理教师培训督导不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2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目前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停留在补救性阶段, 重视对存在问题学生的辅导而忽略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新生心理普查制度, 而后续工作仅仅围绕排查出的问题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同时兼顾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辅导与咨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分层次, 有内容, 以逐级递进方式进行。
3 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周开展以“认识新同学”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 让新生迅速认识班级同学, 缩短入学适应期。在第一次的素质拓展活动中可发放调查表, 了解新生感兴趣的活动, 以便为之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后开展以“我的班级我的家”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 增强新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之后每1~2月在新生中开展人际沟通、协作互助、压力管理、生涯规划等素质拓展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时, 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每场活动的主题, 另一方面要重视效果反馈, 在活动中让学生反思并分享, 努力让教育效果最大化。
3.2 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采取理论教学与活动体验相结合方式, 重视学生自我探索, 自主构建心理健康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 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意识, 拓宽视野,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整体心理素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3.3 以新媒体为平台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 也对高职学生心理状态、社交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 应该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思路, 积极开展以新媒体为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利用新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首先, 通过新媒体的信息反馈功能,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 教师通过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次, 利用新媒体对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正确引导,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权威。最后, 利用新媒体发布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开展互动活动, 探索以新媒体为平台的公众号、微课、直播、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3.4 以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为基础切实满足学生需求
根据学生需要不断拓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的形式和内容, 积极利用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学生喜欢的方式以及朋辈心理辅导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 配合个体咨询、团体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研究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和方案,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结合新生心理普查工作, 积极向新生宣传心理咨询理念, 主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针对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情感问题等制定团体辅导方案,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建立完善的咨询制度保障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同时, 也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 适时聘请校外心理咨询督导, 逐步提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水平。
3.5 以“四级网络”为主线积极构建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制订适用于本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办法, 坚持预防为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的作用, 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职责, 逐步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建立健全学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工作网络, 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协调机制。系统培训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 积极发挥班主任、学生骨干在危机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危机排查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措施, 完善存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工作机制, 及早发现, 妥善处理, 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帮助。
3.6 以心理讲座、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讲座。就新生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 邀请校内外专家面向全体新生进行专题讲座。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人际交往、恋爱、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不定期开展心理讲座, 普及心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指导学生社团、学生会和班级开展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剧比赛、心理主题班团活动等, 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定期组织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刊、橱窗、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介, 联合学校各部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文献来源:张春艳.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