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曲论文

戏曲唱腔、演唱形式及乐队的现代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9 共3628字
论文摘要

  戏曲音乐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1963 年周恩来总理《在音乐舞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各种艺术要重视“现代化问题,或者说时代性问题。艺术总要有时代性……是为今天人民服务。”根据周总理讲话的精神,所谓戏曲音乐现代化,就是要使戏曲音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符合今天人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观点。归根结底,是要戏曲音乐艺术更好地为今天的人民服务。

  我国戏曲音乐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品种,但在旧时代,戏曲音乐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自流的状态。即便这样,为什么我国戏曲不仅没有消灭,反而不断地在缓慢而曲折的前进呢?这说明戏曲音乐取之于民间,其发展历史紧紧地和我们民族的艺术趣味、欣赏习惯以至文化修养、审美观念等等结合在一起,是和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并随着政治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地演变发展。

  戏曲音乐要不要现代化?这个问题社会上也在讨论,报刊上也发表过很多相关文章,可见是个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名戏剧学院的教师当然更关心。本人认为,戏曲音乐现代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结合戏曲音乐一些新发展新创造,简单谈谈戏曲音乐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唱腔的现代化发展
  
  建国以来,戏曲音乐的新发展,首先是随着戏曲内容的变化在唱腔音乐上有丰富的新发展和新创造。

  1.许多传统的剧目在经过批判清理之后,往往在剧本的主题思想、戏剧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等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在现代的艺术实践中,由于演员的思想与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对于戏剧的内容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也不断发展和深化,在艺术上的要求也日益细致和深入。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戏剧内容发展的要求,能够给剧情和人物性格以准确和完美的表现,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就不能不对原有唱腔中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相应的加工发展或重新创作。如常香玉对《拷红》一剧中红娘唱腔的创作,就是由于她感觉到原有的唱腔已不能准确的表达红娘的性格,已无法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从而大胆的吸收了许多新的因素,对唱腔进行了不断的创造发展而成的。

  2. 新剧目的创作对于唱腔的创造发展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中,为了解决传统戏曲腔调和表现新生活、新人物的要求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就不能不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发展和创造。如山东吕剧的传统唱腔“四平腔”,在旧社会多半是表现人民的痛苦生活,因此唱腔的情调偏于哀怨。但新社会的人们,在共产当领导下,生活幸福、安居乐业,要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就必须对原有腔调进行改革。在《李二嫂改嫁》一剧的创作中,为了表现李二嫂为他的恋爱对象做鞋时的激动而又温存体贴的热情,就将原有的“四平腔”予以加工改编,从而创造出一段适合现代人听觉习惯的动人唱腔来。

  3.现代剧的唱腔旋律有了更大的突破。一方面在传统唱腔基础上,运用民族的传统作曲手法,如节奏节拍的变化运用,拖腔的独特表现功能、调式对比及音域音区对比运用等等,使唱腔旋律出现新的面貌。另一方面还吸收现代作曲方法,如特征音调的贯串运用;旋律的有层次的推进以加强旋律的逻辑性;运用旋律音程的对比以及移调、倒转、紧缩、伸展等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还有打破上下句常规落音,增强调式对比,调性转换更加灵活。例如在京剧中以反二黄为主转入二黄的四度关系转调,西皮和二黄的互接等等。同时,在吸收曲调材料上更广泛,如吸收民歌、歌曲等方面,只要内容上需要,均可大胆吸收、大胆创新。

  总之,在唱腔的发展和创造中,继承传统唱腔的同时,又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对许多新出现的问题都有新的看法,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由于吸收了这些新的表现形式以及随之而来的复调与和声手法的运用,正在不断的丰富着戏曲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二、演唱形式的现代化
  
  演唱形式的现代化发展也是戏曲音乐取得新发展的较显著的成就之一。

  1.新程式的创造,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传统的戏曲程式是在古代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戏不能完全照搬,但也不能因为时代的剧变而截然丧失继承性。比如脸谱在表现现代生活时就不能用了,因为你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人们在看戏时,必然要与现实进行观照而产生审美阻隔。但脸谱的表现方法还可以供我们借鉴,用它来改造旧程式,创造新程式。

  2. 许多剧种都适应着角色行当的发展或解决男女合演的实际需要进行了新的唱腔基调的创作。有一些地方剧种,过去在女角唱腔上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而男角的唱腔则比较贫弱,为了扩大创作的范围和适应现代题材创作的要求,这些剧种在发展男角唱腔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有的剧种采用了改造原有基本唱腔,使之适合男生音域的办法来发展男角唱腔(如豫剧);有的剧种则根据本剧种的腔调特点创造了新的唱腔基调,再在这基础上加以旋律、节奏和转板眼的变化,就基本解决了男女同台合演的一些问题。

  3.重唱、合唱和伴唱形式的运用逐渐广泛。首先是适应表现群众集体感情的要求,群众齐唱与合唱的形式在戏曲中就得到了发展。在豫剧《朝阳沟》中运用“流水板”并且吸收了豫东调的花腔创作了一首兼有领唱、对唱与齐唱的《识字歌》,表现了新的农民群众休息时在地头学文化的生动情景。传统的高腔系统运用帮腔而无管弦,梆子腔、皮黄腔用管弦不用帮腔,现早已打破这一陈规而向着互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少梆子腔和皮黄腔剧种中已运用了帮腔这一富于戏剧性效果的演唱形式,长能起到其它演唱形式所不能起到的特殊艺术效果。

  三、戏曲乐队的现代化
  
  我国传统的戏曲伴奏一直是以精炼、经济、富于特色和效果著称的,在表现上具有唱伴交融、浓淡相宜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大量现代戏的涌现,传统的戏曲伴奏就显的比较单一,表现力也不够丰富。因此,就必须对戏曲伴奏各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传统戏曲乐队的乐器有了许多改良。戏曲以往多在农村广场演出,所用的打击乐器大都音量较强、音质较粗。随着社会发展,演出条件有所改善,多在剧场演出,在乐器的音量和音质上就做了相应的改进,音色也相对柔和圆润了很多。文场乐器方面,随着民族乐器改良工作的进展,一些经过改良的乐器(如京胡、月琴、二胡等),做工更加精细,音色更加纯净。

  2.戏曲乐队的乐器有所丰富,表现力有所增强。以往由于条件限制,传统戏曲乐队的组织一般比较简单。现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剧种在保持本剧种乐队特色和精干灵活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剧情内容和音乐表现的需要,乐器有所扩充,比较普遍的是加用一些低音乐器(如低音胡琴、大扬琴之类),以克服传统戏曲乐队缺少低音的弱点,增强了乐队音响的浓度和力度。如上海的沪剧,由于经常演现代戏,乐队已有中小型民族乐队的规模,有的还酌情增加了西洋乐器,从而表现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戏曲乐队音乐的创造也有着迅速的发展和提高。随着乐队编制的扩大,和声、复调、配器等新的作曲方法也被吸收进来以丰富乐队的表现。在传统剧中那些前奏、间奏、尾奏等过场音乐部分,过去由于乐队表现能力的局限,曲调变化不大,乐器运用单一,并且大量运用打击乐作为音乐的过渡,音乐形象不够鲜明,只能表现一般的或较单一的情绪。而现在随着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前奏、间奏、尾奏等长独立成曲,用纯粹的伴奏音乐来着力塑造较为鲜明的音乐形象,对剧情和人物的烘托起到了很出色的作用。

  4.在唱腔伴奏方式上,各剧种之间越来越相互渗透,例如京剧伴奏本属于满腔满跟、加花衬垫方式的,现由于配器需要,京胡不再从头到尾跟腔,而适当突出其他乐器的伴奏。另外,对于我国最富于特色的打击乐器,被不少年轻剧种广泛应用,以增强舞台的戏剧性效果和统一舞台与人物动作的节奏。故京剧中的打击乐四大件,被很多剧种借鉴,有的直接搬用;有的在音色上加以变化;有的吸收其打击技术和锣鼓经等等。可见,伴奏音乐的发展和声腔相比,其吸收面更宽,变化更大,现代化程度更高。

  总之,在党的领导下,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戏曲音乐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正确解决对于戏曲音乐遗产的批判继承与革新创造的关系。无论是在整理的传统剧目或新创造的剧目中,戏曲音乐都是根据戏剧内容的要求,从生活出发,从当前群众的需要出发来发展传统和进行新的创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对戏曲音乐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尤其是用古老的戏曲来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因此,为了使戏曲音乐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时代人民的审美要求,必须使戏曲音乐现代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它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戏曲音乐艺术自身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佳,刘连群。戏曲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
  [2]庄永平。戏曲音乐史概述[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3]武俊达。戏曲音乐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4]李修国。中国戏剧史[M].东方文化出版社,1995.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1964.
  [6]郭汉城。当代戏曲发展轨迹[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
  [7]杨予野。京剧唱腔研究[M].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