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三角健康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产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产业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健康产业在全球历经近六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人均收入高、产业基础好、人民健康需求高,健康产业在长三角地区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加上健康产业与长三角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密切,研究长三角地区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长三角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虽然我国健康产业起步较晚,但是长三角区域无论是生产型健康产业还是服务型健康产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总量增长较快,但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健康产业在长三角区域发展迅速,总量增长较快。从需求角度看,随着长三角区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对健康产业的需求大幅增加(如附图)。
浙江、上海和江苏是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是中国健康产品消费排名第一的市场区域,占有中国健康产业消费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2005 年至2012 年,浙江省人均 GDP 从 27062 元上升到 63374元,增长了 234%,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2012 年比 2005年增长了 239%,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增长了199%,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增长了 148%。从供给角度看,2005 年,长三角区域健康产业产值约 1612.6亿元,占全国健康产业产值的 23.51%,占长三角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 3.9%左右。2012 年,浙江、上海和江苏健康产业产值上升到 4705.03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了约 2 倍,占全国健康产业总产值的 24.87%,约占长三角区域国民内生产总值的 5.2%。相比其他行业,长三角地区健康产业总量增长较快。
同期,健康产业总体质量却有待提升。比如医药工业,2012 年,浙江、上海和江苏的医药工业总产值为 3217.5 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 24.2%,其中江苏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 2647.79 亿元,同比增长24.71%,超越山东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 14.18%。但是据统计,我国医药产业特别是高端医疗药品(如治疗糖尿病、控制癌症等药品)以仿药、原料药为主,自主专利品牌少,缺乏科技创新,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医疗器械行业等其他健康产业,高端产品全部被国际知名企业垄断,我国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制造业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整个产业质量有待提升。
2.健康产业朝多元化发展,但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长三角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保健、健康服务管理都取得较好发展,处在全国前列,比如:医疗器械行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长三角、东北及山东、京津唐和珠三角等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完善的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 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从销售排名前 100 位的医疗器械企业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所占比例为 26%,珠三角地区占 24%,京津唐占 21%,东北及山东地区占 13%,其他地区占 16%。长三角地区已建立的 30 多个生物技术园区,多数也位于经济或科技相对发达的地区,比较出名的有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开发基地、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等。
从保健行业分布来看,保健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天津等地。除此之外,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类健康产业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江苏、上海、浙江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明显要好于西部欠发达地区。2010 年,长三角地区的医疗机构数和床位数分别占全国的 7%和 11.7%,位于全国前列。健康服务业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水平的地域性差别也很大,长三角区域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最近几年,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在众多产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长三角地区健康产业发展“重制造、轻服务”现象比较严重,健康制造业遍地开花,健康服务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还是地方政府只着眼于 GDP增量,对投资、规模大的健康制造业支持力度大,对规模小又分散的健康服务业几乎不支持。而实际上健康服务业是健康制造产业的下游产业,没有强大的下游产业敲开市场大门,健康制造业就缺乏后续发展动力。因此,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实现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
3.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部分产品服务缺乏标准,市场混乱
在健康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健康产品及服务层出不穷,从治疗和辅助治疗疾病的药品、器械到促进健康的保健品、养生产品等,产品繁多。以养生保健产品为例,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截至 2013 年上半年,我国有保健品上市公司 14 家,2013 年上半年保健品销售 53 亿元,同比增长 14%,其中 29.4%的产品在长三角地区销售,涉及的产品种类有 80 多种,产品形态包括保健茶、保健酒、补品、口服胶囊等。在非上市公司提供的保健品市场上,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健康产品具有特殊性,既有商品性质,又有福利性质,既是商品又有保健功效,因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对其具备的保健功效及价值作出判断。厂商为了便于销售,常常扩大或者虚假宣传其产品的保健、治疗作用。据中国保健协会统计,2012 年全国共查处 63 起保健品生产企业违法违规生产销售案件。健康服务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率先老龄化的地区之一,各地为了提前应对老龄化,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和看护产业,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服务标准,很难对服务性产品进行定价及监管,这也阻碍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4.区域发展不协调
健康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发展与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各地充分认识到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性,加快了发展健康产业的步伐。在长三角区域,江、浙、沪均把健康产业的高端产业———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下属的各个城市也把生命健康产业纳入到本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中,并制定了发展健康产业的相关规划,比如浙江省宁波市出台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以期加快健康产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看到,长三角地域相连,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健康产业发展却没有全局规划,最高层次的发展规划也只是某个子产业的省级规划,这势必造成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雷同,竞争加剧,优势不能互补,区域经济之间没有合力。如何协调整个长三角地区利用各自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合力发展健康产业,拉动区域内健康市场,是当前长三角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长三角区域的健康产业虽然成长迅速,增长强劲,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很多子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或起飞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健康产业任重而道远。长三角区域健康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结构不断优化,除了一些传统的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外,一些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如健康咨询服务产业、老年健康产业等,将成为长三角区域健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的经验
目前,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比如美国的匹兹堡、底特律等钢铁、汽车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城市,通过发展健康服务、制药等高科技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还有西欧和日本的高端医疗服务业、泰国的医疗旅游服务业等,都为当地带来丰厚的财政税收和巨大的就业机会。
发达国家在发展健康产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康产业包含了很多子产业,子产业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协调好各个子产业的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更好地整合各个子产业,促进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产业要健康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必不可少。要培育和形成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成果转化,给企业带来新的收益流,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这个行业。美国积极鼓励新药研制,其药厂的研发费用要高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而且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正是这种巨大的投入才使美国的制药业飞速发展。这种良好的医药研制环境,以及美国特有的市场准入制度吸引了欧洲很大一部分制药企业将其研发中心迁入美国,世界医药中心由此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比如,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健康科学小区就建立了生物医学园区,吸引了新兴创业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参与。
其次,一个产业的发展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但是政府的作用也必不可少。健康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美国的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更加注重政府的引导。比如,美国的健康管理产业已经成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双管齐下的方式,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支持发展起来。与美国相比,日本政府在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它通过颁布法律,强制国民参加医疗保险并承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以此支持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
第三,对健康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来说,人才至关重要,资金也必不可少。国家和地方政府都要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投入必要的资金对相关产业进行扶持,但是光靠政府显然远远不够,因此,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实施相关的减税措施,调动民间资本进入健康产业领域,或者与私有机构合作,使有实力的私有公司承担部分政府责任。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培养专业化人才。除了当地政府以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人才外,学校和研发机构可以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提高人才素质,以满足整个地区对健康产业工作人员的需求。美国的医药行业不仅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居世界第一,且已经形成了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这些除了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和医药行业创新成果带来的高额回报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发展长三角区域健康产业的对策
1.完善长三角地区健康产业的布局及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产业、新医药产业、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等均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产业与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很多的重叠产业,又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因此发展健康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而长三角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促进健康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合理发展,就要充分考虑长三角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其子产业。要遵循健康产业发展规律,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展各地的核心优势,从而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健康产业的发展。
2.加大对健康产业的资金和技术等投入
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但是技术创新伴随的风险较大,很多企业对技术研发并不是非常热衷。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健康产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是发展健康产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发展健康产业的时候,既要注重技术的引进,也要鼓励企业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技术和产品。
3. 加强长三角各级政府在培育健康产业中的调控职能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和政府的指引和指导,尤其在发展前期,政府的调控和指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促进产业的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也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因此培育发展健康产业,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健康产业在长三角地区还处于朝阳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不适于大规模的投资和信贷,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可以参考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方针,尽快出台可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并配套支持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健康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管理以及贷款评审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健康产业一些重要以及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政府可以出资,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发展。
4.人才政策
发展健康产业,两类人才至关重要,一是健康产品研发人才,二是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服务业经营管理人才。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长三角区域健康产业的发展应该依托于高校、科研机构和部分企业,加强政府和高校、研究机构等人才培养机构的合作;将生物医药、医药制造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专业设为重点学科;制定奖励措施和评价制度,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培育健康产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健康产业人才,支持和鼓励相关企业为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培训基地。
其次,引进优秀人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健康产业的发展走在前列,其经验和技术为发展健康产业带来了很好的铺垫。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和高端技术人才项目资金,鼓励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
最后,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无论是对自身培养还是海外引进的人才,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考核机制,调动人才工作创新的积极性,确保健康产业相关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参考文献:
[1]邱小益.家庭健康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9.
[2]吕 岩. 健康产业: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机遇和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11,(1).
[3] 保罗·皮尔泽.财富第五波[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4] 任德权. 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J]. 中成药,2004,(1).
[5] 刘青松.我国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2,(4).
[6] 陈英耀,吕 军,Stuart O.Schweitzer.控制卫生费用 还是投资于健康———兼论健康产业模式 [J].中国医院管理,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