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中国煤炭产业的非平衡性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22 共6239字
论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一)自组织与被组织

  自组织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非线性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机制问题.一般意义上认为,德国的哲学家康德率先提出了"自组织"的概念,他指出自组织的自然事物具备以下特征:"它的各部分既是由其他部分的作用而存在,又是为了其他部分、为了整体而存在的;各部分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并由于他们间的因果联系而产生整体.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事物才称得上自组织的."康德指出了自组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无论整体和部分皆根据自己的规律自行地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早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大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主张.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规律.

  老子告诉我们"道法自然",规律是来自于对自然的总结,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从自然规律,故他在管理上主张"无为而治".这是中国人对自组织最早的精确理解.

  在当代,德国的物理学家哈肯将"自组织"定义为"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时间的、空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那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这里的'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体系的,而是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比利时的科学家普里戈金在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时也使用了"自组织"的概念,从而使自组织的内涵更为明确.所谓的自组织系统,是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结构的系统.与自组织系统相对应的还有另一种系统,我们叫它被组织系统.被组织系统不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不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而只能依靠外界的指令组织向有序演化,从而被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对于二者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对立起来,而应认识到他们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那么对于这两种形式的组织到底孰优孰劣呢?从内涵中不难看出,自组织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演化形成的进化方式,已经成为了一套有效利用资源、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方法和道路,是与客观规律天然契合的组织形式.而由于人们对于客观规律认识的有限性,通过指令演化的被组织形式显然不具备自组织先天的优越性.事实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化的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了自组织方式比被组织更为优秀.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的组织方式,往往由于对系统内在机制认识的偏差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然而,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完全的摒弃被组织,或者说人们在系统演化的过程中无所作为.被组织可以为自组织创造条件或提供有效补充,而一些通过被组织方式建立起来的系统,经过一定的调节改造也完全可以转化为以自组织的方式运行.当然,无论人们如何地作为,系统根据自己的规律以自组织的方式发展才是最科学、合理的进化途径.

  耗散结构理论为我们解决了构建自组织系统的条件问题,即需要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所谓的开放系统,是指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随着与外界环境交换的增加,系统会不断地吸收负熵流,从而保持远离平衡态,不断转化、增强和调整自身结构,当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形成更高级的耗散结构.平衡态,实际上就是指系统保持长时间相对静止或缓慢变化的状态.我们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实现系统的演化,实际上就是要打破固有的平衡态,实现系统更高级有序结构的状态.

  (二)市场的竞争性与非平衡

  市场论为自组织理论与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经济学当中,根据竞争性的不同,市场被分为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笔者选取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这两个极端的对象来进行阐述.完全竞争市场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厂商和消费者的数量无限多;第二,出售的商品同质无差别;第三,厂商进出行业无壁垒;第四,信息是完全的.由此可见,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个性化的市场.由于市场参与者是无限多的,他们中任何一个的进入或退出都不能对市场产生影响.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是恒久不变的,每一个人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也就是说,市场保持着长期稳定的状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在这种条件下,系统会从高级走向低级,从有序走向无序.那么完全竞争市场究竟是不是一个低级无序的状态呢?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每个厂商的实力都很弱小,这也决定了他们没有能力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即便能够做到,由于所占的市场份额无限小,他们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能力的进步均不能对整个行业产生任何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全行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停滞的状态.其次,由于进出行业是完全自由的,一些技术水平低下、甚至没有生产能力的厂商可以随便进入行业,当然由于激烈的竞争他们可能很快就会退出,但是这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是该理论可以假设但是现实无法逃避的问题,那就是交易费用.市场参与者越多,竞争越无序,交易费用也会越多,这是完全竞争市场的高效率只能停留在理论当中的重要原因.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行业中只有唯一厂商的市场组织.它应该具备的条件有:第一,商场上只有唯一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商品无其他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的状况决定了行业的状况.根据经济学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垄断厂商是有改善管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意愿.当然,比起完全竞争市场的小厂商,他们也具备这样的能力.除此之外,他们在规模生产以及交易成本等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垄断厂商就是实现耗散结构的完美系统.

  但事实并非如此,完全垄断市场也不是一个好的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完全垄断是事情的另一个极端,是另一种形式的低级平衡态.完全垄断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性,垄断厂商尽管理论上有发展的意愿,现实中却往往缺乏发展的动力,这样仍然会造成整个产业的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当垄断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去生产的时候,不仅其均衡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其产量也远低于竞争市场的产量,这会造成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所以,政府才会通过限价或者限资本回报率等手段对垄断厂商进行管制.实际上,这也就是笔者上面说的通过被组织对自组织进行有效的补充,而其根本目的也是希望厂商能够实现兼顾社会福利的更高级有序的自组织.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一个行业要通过自组织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需要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程度,但这个垄断的程度又不能无限地增大.也就是说,一个产业竞争性与垄断性的博弈是该产业非平衡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决定了该产业是否能够通过自组织实现更高级的有序结构.

  二、中国煤炭产业的非平衡性探讨

  (一)中国煤炭产业的产业集中率测算

  近些年,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进步速度最快的经济体.而在这一过程当中,煤炭资源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建国初期,全国煤炭消费量一度占到了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直到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能源逐渐在各行业开始应用,煤炭的消费比例才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现在煤炭消费量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比率仍在 70%左右,这一数据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倍.另外,全国有 80%的电力是由煤炭提供,由此煤炭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如此重要的产业,我们当然也希望它能够通过自组织实现高级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那么,作为实现自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对煤炭产业平衡性的探讨也是难以避免的.根据前面的论述,对中国煤炭产业非平衡性的探讨当然也可从该产业的竞争性角度入手.为了能够量化煤炭产业的竞争性问题,笔者引入行业集中率的概念.所谓的产业集中率,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的厂商(通常是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所占的市场份额.由于前 n 家的市场份额常被表示为 CRn,故又称为 CRn 指数.CRn 指数衡量了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集中体现了一个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CRn 指数越高,说明产业中最大的几家企业的领导和支配能力越强,产业的垄断性也就越高;反之,CRn 指数越低,说明产业中缺少具备支配能力的大型企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其竞争性也就越高.

  根据历年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主编的《中国煤炭工业年鉴》,笔者可以得到排名前 100 强的煤炭企业的产量以及全国总产量.经过计算,中国煤炭产业的 CR4 和 CR8 指数如表 1所示.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型和竞争型两类.其中,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和低集中寡占型;竞争型又细分为低集中竞争型和分散竞争型(见表 2).从贝恩分类法可以看出,中国的煤炭产业属于典型的竞争型产业.那么它的非平衡性究竟如何呢?显然目前尚无权威的衡量指标.笔者采取直观比较的办法,依据国际上公认的属于高级有序状态的煤炭产业系统的竞争状况,分析中国煤炭产业系统的非平衡性问题.

  (二)产业集中率的国际比较

  1. 与俄罗斯的比较.笔者首先选取俄罗斯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是俄罗斯的煤炭行业垄断性是非常高的.对该国煤炭产业的产业集中率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到垄断程度的边界.

论文摘要

  俄罗斯是中国外的又一煤炭生产大国.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截至 2011 年底,该国已探明煤炭储量为 1 570.1 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 490.88 亿吨,亚烟煤和褐煤 1 079.22 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 18.2%,可采年数为 471 年.俄罗斯的主要煤炭企业有西西伯利亚煤动力公司、库兹涅克露天煤矿公司、梅切尔公司和东西伯利亚煤炭公司等.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笔者可以得到俄罗斯煤炭产业的 CR4 指数(见表 3).

论文摘要

  从表 3 中不难看出,俄罗斯的 CR4 指数是非常高的,一直维持在 90%以上.也就是说,该国排名前四的大型企业所生产的煤炭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九成以上.那么俄罗斯煤炭产业的现实情况如何呢?从整体来看,俄罗斯的煤炭开采已进入盈利阶段,但仍有近一半的企业亏损.2012 年,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煤炭工业发展会议上指出,阻碍俄罗斯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设备耗损严重、技术落后以及国家铁路基础设施欠发达.设施的陈旧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与该行业严重缺乏竞争性有着重大的关联.也就是说,当 CR4 指数达到 90%以上的时候,少数企业控制了整个产业的命脉.但由于缺乏竞争,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动力不足,行业处于低级平衡态,不构成自组织的条件.

  2. 与美国的比较.除俄罗斯以外,世界上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煤炭生产大国,那就是美国.美国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到 2 372.95 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储量为 1 085.01 亿吨,亚烟煤和褐煤储量为1 287.94 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7.60%,可采年数为 239 年(数据来源:世界能源委员会).美国的煤炭产业是公认的发展相对成熟的范本.就产业结构而言,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皮迪尔集团、阿齐煤炭公司等大型企业的手中,但仍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大企业实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保证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一定的竞争性又促使企业不断地更新技术和设备,使整个产业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保持领先.除此之外,美国的煤炭产业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社会效益方面也成果显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井然有序,属于自组织理论中较为高级有序的状态.既然如此,笔者同样从产业集中率的角度对美国煤炭产业的非平衡性进行探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调查和计算,美国煤炭行业的 CR4 指数如表 4 所示.

论文摘要

  笔者前面列举了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 CR4 指数,也分析了三国煤炭产业的非平衡性及现实状况.为了能够直观地反映问题,笔者将三国的 CR4 指数集中起来进行对比(见图 1).

论文摘要

  由图 1 中不难发现,中国煤炭产业的 CR4 指数在 20%以下,呈现过度竞争之势.俄罗斯的 CR4 指数在 90%以上,其垄断性过高而缺乏竞争,也非理想状况.可以说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其煤炭产业的发展均处于低级的平衡态或近平衡态.而公认的发展较好的美国的 CR4 指数在 60%左右,介于过度竞争的中国和过度垄断的俄罗斯的数据之间,处于远离平衡态的范畴.

  三、中国煤炭产业趋向低水平平衡态的现实表现

  前面笔者已经通过对产业集中率的测算把中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产业系统的非平衡性进行了比较,从数据上显示中国的产业集中度偏低,处于低级平衡态.同时,笔者也分析了处于另一极端的俄罗斯的劣势以及处于非平衡态的美国的优势.那么中国产业集中率低,产业趋向低级平衡态的现实表现有哪些呢?

  过度竞争的直观表现就是产业遍布规模较小的煤炭企业,他们之间的无序竞争不仅影响了产业的发展,甚至还关系到了产业的存亡.第一,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使规模化作业难以实现.这些企业的煤矿规模一般较小,难以实现大规模开采.而"各自为战"的开采方式会大大提高煤炭的生产成本,无形之中造成社会总福利的损失.第二,严重影响了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实力较弱,无力支持设备更新以及科研所需费用.而设备陈旧和技术落后显然会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第三,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破坏生态环境.由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粗放的开采方式.有些矿区的回采率甚至不到 10%,滥采乱挖、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四,煤矿存在隐患,威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小煤矿的数量多、分布杂乱,监管起来非常困难.很多企业也不重视安全生产,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从而造成了很多灾难的发生.如同俄罗斯和美国一样,世界能源委员会同样对中国的煤炭储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煤炭储量为 1 145 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储量为 622 亿吨,亚烟煤和褐煤储量为 523 亿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可采年数仅为 31 年.如果继续目前这种过度竞争,放任产业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是非常严峻的.

  四、结语

  在耗散结构理论当中,非平衡态是实现自组织的条件之一.就产业经济而言,对一个产业平衡状态的判别可以落脚到对其竞争性的探讨上.一个产业竞争性或垄断性过高,均属于较低水平的平衡态或近平衡态.故一个产业远离平衡态的途径,就是在竞争与垄断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该产业既不会因为参与者规模过小、过于分散而导致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等问题,又不会因为缺乏竞争而使企业的发展动力不足.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他们的经济行为会对整个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适当竞争的存在又会为企业注入足够的创造力和驱动力,促使着整个产业向前发展.

  中国的煤炭行业仍处于过度竞争的近平衡态,需要不断地吸收负熵(人员、物质、信息和技术)以远离平衡.具体来说,应当动用政府、社会等一系列的力量,破除产业内部以及产业间固有的壁垒,使产业内部得到重新整合,从而形成在产业中具有领导和支配能力的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把产业的垄断性提高到一定的规模.从笔者对美国煤炭产业的分析,该国煤炭产业代表垄断性的 CR4 指数在 60%以上,且近些年始终保持着相对平稳上升的态势.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具体的国情,笔者所选取的指标和数据也不能完全拟合现实状况,所以不必教条地把美国的情况作为我们的目标.

  但是,起码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数据可以作为我们重要的参考,从而为我们的改革提供方向.具体中国煤炭产业的集中率要到多少合理,还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情况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测算.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历史上改革中已经有过太多矫枉过正的教训.当我们通过提高垄断性使产业远离平衡态的时候,一定要防止产业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垄断,避免使产业系统陷入另一种低水平的平衡态.

  参考文献:

  [1]H.Haken.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s. Springer -Verlag,1988,11.

  [2]Bain,Joe 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econd Edition,JohnWiley & Sons,Inc.,1968:77-111.

  [3]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王炳文.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162-168.

  [6]王炳文,李文兴.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测算[J].物流技术,2012,(4):45-4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