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借助组织生态学探讨化学药品制造业创新种群演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20 共3840字
论文摘要

  0 引言

  化学药品制造业是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子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产业之一。各个国家出台积极的政策,不断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研发,试图占领市场制高点。化学药品制造业有着特定的自身发展模式和演化轨迹,对该行业的全面研究是制定有效产业发展政策的必要前提。
  目前,对该行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研发模式、创新决策和创新战略等横向的微观角度上。而有关行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常规的效率评价和定性研究,并没有从整体视角分析行业创新的纵向演化规律。基于此,本文以化学药品制造业创新种群为对象,借助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该行业创新种群的“数量”演化动力和规律,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纵向分析行业创新种群的发展轨迹。
  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由来已久,而且对单一行业种群演化研究的运用已经被广泛实证检验。Hannan、M.T.等人建立了组织生态学,认为企业种群演化的过程是合法化和竞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随后,Hannan、Freeman 和 P.A.Geroski 建立了种群演化模型,而且学者相继运用这些模型实证研究了爱荷华州电话公司的设立率和死亡率、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和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业的退出、医用诊断影像业的进入等现象,很好解释了相关因素对种群演化的影响。就国内的相关研究而言,李文华等人应用组织生态学理论和模型研究了电冰箱行业种群的演化情况,认为种群内存在一定竞争,有待于进一步集中化;黄鲁成等人研究了通讯设备制造业专利及子种群的演化规律,认为种群正处于成长的合法化阶段,而且子种群间是共生互利的演化关系;王发明等人研究了产业集群的风险问题,认为组织结构的惰性和先天的自然限制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以上研究均是借助组织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开展的,得出有意义的启示性结论。同时,大部分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也支持了组织生态学理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1 种群演化规律分析和实证假设

  1.1 组织生态种群演化的基本规律

  组织生态学是生态学、社会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演化机理。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组织进入市场的创建率和退出率,进而以种群总体数量变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为种群演化的轨迹,因此,通过对企业数量的模型分析可以推断出种群的演化规律。同理,创新也是与创新投入、研发人员、中介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创新成果发展轨迹也会以数量变化的形式记录下来。
  根据组织生态学理论,种群的演化过程是组织在环境中的合法化和竞争两个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分为种群发展合法化、种群内竞争等阶段,都是与外部环境和内部合作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种群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非理性的传染行为,并伴随着合法化和竞争两个生态过程。传染行为指创新组织并非基于自身原则的理性评估,而是受外界风尚和其他创新主体选择的影响而做出的进入或退出种群的决策。传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加速剂的角色,不仅可以增加种群密度,加速合法化进程,也可以激化资源竞争,抑制潜在创新主体进入。
  因此,通过对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变化轨迹的分析,利用合法化和竞争生态过程的作用规律和伴随的传染行为,可以推断出种群内部的发展阶段和演化规律。

  1.2 创新种群的界定与演化分析

  创新种群是指行业内技术创新活动的集合,分析该种群的演化规律可以阐述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阶段、创新潜力和收益、创新的竞争特点等。本文通过创新成果来考察创新种群的发展及演化,创新成果可以说明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发展阶段。化学药品制造业属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假定创新成果可以以该行业的专利申请数表示。因此,创新种群的演化轨迹可以用“数量”的形式展现出来。
  化学药品制造业创新种群的演化轨迹符合种群内部的合法化和竞争性的组织生态规律。我国化学药品制造业发展较晚,加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专利种群的生态进程。但该行业具有高度知识专业化特征,高质量的技术研发成果和专利申请保护不仅对企业维持垄断利润至关重要,而且对提升整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进行了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人才培养和基础研发的资金支持,企业也加大应用研发的投入以求市场利润。随着研发的深入,形成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专利总数得到了持续增长,推进了种群的合法化进程,如图 1 所示。但相对发达国家,我国该行业的基础研发水平相对薄弱,创新模式还处在模仿和自主创新并举的阶段。
  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专利种群随时间变化规律图
  1.3 实证假设

  根据组织生态学理论和对创新种群的界定和演化分析,可以按照组织生态学规律做出以下假设:
  H1:化学药品制造业创新种群的合法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目前,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种群正处在合法化的成长阶段。
  H2:化学药品制造业创新种群的创建率受种群密度和传染行为的影响。由于行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分散导致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而且技术研发存在一定壁垒,专利申请种群内的传染行为不明显。

  2 研究模型

  在组织生态学理论实证研究中,Hannan、Carroll和 Geroski、Mazzucato率先利用传染病模型和密度依赖模型对单一种群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随后,很多学者运用这种方法对多个行业进行了研究,实证了该模型对种群演化研究的有效性。本文在诸多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染病模型、密度依赖模型对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专利种群的生态演化进行分析。

  2.1 传染病模型

  ΔN(t)= ρ0+ ρ1×N(t-1)+ ρ2× ΔN(t-1)+ ε(t) (1)
  式中:
  ρ0、ρ1、ρ2—待回归系数;
  ε(t)—误差项;
  ΔN(t)、N(t-1)、ΔN(t-1)—分别为 t 时种群新进入者的数量(创建率)、t-1 时种群的数量(种群密度)和 t-1 时进入种群的数量(创建率)。
  如果 ρ1>0,ρ2>0,说明种群正处合法化时期并存在传染行为;如果 ρ1<0,ρ2>0 时,说明种群完成合法化并存在传染行为。

  2.2 密度依赖模型

  ΔN(t)= ρ0+ ρ1×N(t-1)+ ρ2× N2(t-1)+ε(t) (2)
  式中:
  ρ0、ρ1、ρ2—待回归系数;
  ε(t)—误差项;
  ΔN(t)、N(t-1)同传染病模型。
  如果 ρ1>0,ρ2=0,说明种群正以 ρ1的速度增加,且不存在竞争;如果 ρ1>0,ρ2<0,说明种群仍在以 ρ1的速度增加,但存在竞争并产生抑制作用;如果 ρ1<0,ρ2=0,说明种群内不存在竞争,但因为创新遇到瓶颈,导致种群正以 ρ1的速度退出。

  3 数据收集与实证研究

  3.1 数据收集

  根据上述分析和模型,对化学药品制造行业的创新种群演化进行实证分析,希望从中分析出创新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现阶段的行业创新发展现状、潜力和市场收益。创新种群中的专利申请的数据样本如表 1 所示。
  1995—2011 年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据表
  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表 1,采用 SPSS16.0 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1)(2)作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
  专利种群的模型回归结果表
  其中 ρ1、ρ2的 t 统计检验通过,判定系数 R2分别为 0.962、0.933,均大于 0.5,且 F 值检验均为显着,所以两模型的回归效果都不错,回归模型存在。对于传染病模型,ρ1>0,ρ2<0,合法化系数为正,传染系数为负,专利种群还处在合法化时期,而且不存在传染行为。表明,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正处起步阶段,拥有的自主创新成果还较少,研发基础处在薄弱阶段。种群内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研发上未形成有机合作的集中研发模式。
  对于密度依赖模型,ρ1>0,专利申请正以 0.305 速度增长,正处快速发展期,创新潜力大。ρ2接近 0,说明种群内无竞争性生态过程。至此,全部的实证结果都支持假设 H1、H2,显示我国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企业数量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产业未形成规范格局,而且创新能力还处于成长和培育的发展阶段。

  4 结语

  分析一个高技术依赖产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和发展规律时,若缺乏有效的分析视角和方法,运用组织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模型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通过分析化学药品制造业创新种群的演化轨迹,得出了行业现阶段发展状态的一些启示。为促进行业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1)在进入行业的众多企业中,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以形成规模优势,并规范产业格局,避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2)强化行业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行业进入壁垒,不仅可以防止无效的传染行为,又可以鼓励新生企业重视技术创新。(3)引导产业集聚,可以集中资源投入产生持续的技术产出,并利于合作网络的形成,促进集群内的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提升整体行业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Hannan,M.T.,and Carroll,G.R.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Populations: Density, Legitimation and Competition[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Hannan,M. T.,and Freeman,J.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organiz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2):929 -964.
  [3]Hannan,M. T.,and Carroll,G. R. Theory building and cheaptalk about legitimation:Reply to Baum and Powell[J].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1995(60):539-544.
  [4]李文华,韩福荣.电冰箱行业种群演化规律与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63-65.
  [5]黄鲁成,张红彩.种群演化模型和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4):524-528.
  [6]王发明,周颖,周才明.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风险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S1):79-82.
  [7]P. A. Geroski,M.Mazzucato. 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industrypopulat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1(19):1003-1022.
  [8]黄鲁成,张红彩.基于生态学的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种群演化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6(5):143-1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