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时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应将小农经济带入农业农村新时代中同步发展,实现小农经济与乡村经济同步振兴。本文结合当代国内小农经济背景下的农业农村产业进展,总结小农经济在农业项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在发展小农经济的前提下阐述产业振兴观点,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意见。
关键词 : 小农经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立足小农经济实际,统筹兼顾扶持小农户,加速小农户迈向新时代的步伐,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传统农业产业及农业农村新业态的综合实力。
一、小农经济背景下的农业发展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线城市发展,进而发展为农村家庭半工半耕、结合家庭关系分工为主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
受人多地少自然禀赋及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民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农村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改革开放后,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物质投入倍增,农业整体生产力得到很大提升,我国长期以来物资缺乏的状态因小农经济的进步而结束,农户从此过上温饱生活,继而实现了小康,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的地位。
二、小农经济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对其他产业,农业增速较慢,农户比较收益呈下滑趋势。同时,小农经济的本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依然保留了小规模、分散性、落后性等特征,已不符合当前农村产业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找到小农经济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一产”发展基础薄弱
现代化的主要支撑和根本是农业现代化。我国固有小农的劳作方式,以户为单位的种植形式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及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引进技术及大规模生产方面也存在很大阻碍。同时,农户的综合文化素养较低,农业整体机械化没有实现全方位覆盖,等等,都成为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严重阻碍城镇化发展,农业“二产”发展动力不足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主要劳作模式大多为小范围种植,其种植成本较高、有一定风险,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一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土地面积普遍较小,使用农业机械难度大,给农户家庭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经济效益低导致农户放弃传统农业转投其他行业进而追求较高经济收益,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选择去外地务工弥补家庭开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让第二产业扎根农村广袤的土地,使农村产业实现从“一产”到“二产”的转变,增加农民的涉农收入,唤醒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乡村景观化发展,农业“三产”发展后劲乏力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异军突起,山水田林引来了各地游客,搞活了小农经济。与此同时,受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制约,农村旅游行业缺少管理人才,大多靠当地农民,产业发展局限于农业旅游及生态旅游,只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考虑在内;再者,农户普遍缺少专业化服务管理培训,在经营方面缺少经验,农村第三产业盲目、无序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长、投入大,小农户无力跟进,旅游项目缺乏创新,加之农户理念陈旧,实际旅游观光项目缺乏内涵,乡村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小农经济背景下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现实,要求我们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中以共建、共享为根本,激发小农经济的新生机,运用不同形式、不同参与方式引导小农户参与建立农业生产运营市场,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农村产业兴旺、乡村产业持续发展,真正发挥小农户在振兴乡村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新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引领发展新趋势。
(一)以地区自然要素禀赋为基础,育强乡村产业发展根基
地区自然资源作为独一无二的生产要素,是乡村产业发展中促进乡村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在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自然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资本”,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进行全方位考察,结合地理区位、产业发展现状、农民种植养殖习惯等,突出地区资源和环境特色,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吸引投资和管理、技术服务人员等外部力量助力本土优势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二)以产业聚集融合发展为抓手,拓宽乡村产业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中,首先要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农民、服务体系、科技体系、市场体系的有效串联,将分散经营的农户带入产、供、销各个环节,着重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分工体系,提升农业机械化及农业新技术革新发展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乡村产业应在仓储、冷藏、农产品初加工方面发力,确保农产品生产、存储、加工有效衔接,实现农产品向商品快速转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在一二产业发展构架中,强化整体规划,将电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项目和农业深度结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建立新型体验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项目,同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将农产品外出闯市场变为农产品就地销售。
(三)以做大做强农业品牌为引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
随着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变得更加丰富,农产品需求已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健康、安全的质量。在庞大的农产品市场中,农业品牌成为人们选择农产品的重要参照。因此,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政府部门要整合地方人文、生态、环境等要素,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支持农业品牌的打造和经营,激励农业龙头企业结合地域及自然资源特点,借助龙头企业经济、技术及管理等层面的优势,提升当地特色优势农业的科技含量,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增强本土优质、健康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站住脚、叫得响,得到消费者认可。
(四)以工商资本上山下乡为助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能效
城市工商资本拥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及信息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为乡村产业带来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能对农村产业的规模扩张发挥支撑作用。工商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可以将农村现有资源聚集到一起,实现自有资金与农村劳动力、土地等优质资源的优势互补,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推动乡村产业链条延伸,使农业单一种植变为农工、农旅、农商结合体,将小农生产形式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协调发展,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核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彻底调动广大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农户参与到乡村振兴进程中,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为小农户参与现代化农业项目运作提供平台,建立产业与小农经济互联、互通、共商、共享的机会,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相互协作,提高乡村产业体系的组织程度及技能水准,实现小农户同与农业相关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及农产品供应产业链对接,建立利益一体化机制,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小农户及乡村产业体系成长进程中适当的经济共享和利益关系,使小农户与乡村产业体系互相合作、同步创新、经济同享,让乡村产业体系拥有长久综合发展的战斗力,也让小农户享受到发展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贺雪峰, 2013:《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几点认识》,《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陈亚杰, 2020: 《论未来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发展方向》,《品牌研究》第4期.
[3]赵博, 20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现状及前景展望》,《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