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是大众所逐渐关注的问题。产业结构要能结合我国发展趋势,适应新形态的要求,促进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经济新常态指在经济运行时存在的一种平衡状态,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能够得到更好更快发展,要对经济结构在转型时的一系列调整工作做出隔离安排,基于我国的经济特征,从出口情况、消费需求等方面入手做出分析。本文简述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转型影响因素,以及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 : 新常态;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制约因素;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迅速猛增,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能够有效地帮助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我国产业结构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而在产业结构转型中,一系列优缺点也非常明显,需要科学利用优点,改正一系列的缺点,高度重视转型中的制约因素,提升科学化水平,将结构转型与新常态发展体系相结合,重视转型的重要性,优化经济结构,取得新突破。
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现状
(一)重要性
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是动态的,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阶段步入“三期叠加”,因此,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应该被各行各业所重视,这是使我国产业结构良性发展的前提。大力推动结构转型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经济体系。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整体存在一系列不平衡的问题,在地区和行业中差距较为明显,只有产业结构成功转型,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才能迈上新的台阶。结构转型对于促进我国创新发展有重大帮助,要加大创新力度,让“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时,激发企业创新意识,有效优化我国发展模式,为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跟随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例如“一带一路”,“互联网+”等等。拿“互联网+”举例,制造业在该政策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进行融合,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性作用,帮助我国经济步入科学化发展,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有效落实各种经济发展战略。
(二)特征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主要有三大特征:消费需求影响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宏观调控影响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影响消费结构:由于我国之前对其他科学技术的一味模仿,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旧的经济结构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了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消费结构需要发生转变。加上在经济驱动下,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到了消费结构的转变。一些科学技术,例如简单的经济统计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市场情况。因此只有改变消费结构,才能更好的提升市场消费动力,认清市场规律,刺激消费。消费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特点受到了消费结构的影响,因此对我国消费结构的研究要加大力度才能保证经济结构得到充分优化。在我国经济水平较低的过去,主要的消费结构就是简单的衣食住行,更偏向于人们的生活。随着经济的提高,一些个性化消费逐步出现,占领市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脱贫,消费者数量显着提升,消费市场得到了转变,影响到了经济结构。城乡居民购买力的提高,消费主体发生了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宏观调控影响产业结构:宏观调控作为市场上看不见的手,一直对于我国的经济推动起到了严格的管控作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货币领域一直都较为稳定,这很好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拉动内需,并在保证物价方面起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作用。宏观调控是经济结构转变的担保者,为货币改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保证国民资产总量不会出现问题。
二、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因素
(一)促进因素
促进因素有很多,例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环境资源需求。
消费需求: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刺激了消费市场得到了转化。由于一些消费状态并不稳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步对个性化的产品产生兴趣,精神消费发展迅速,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行业涌入市场。投资需求:而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投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投资群体从原来的物质消费行业逐步转向精神消费行业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投资领域根据消费结构的转变投资变得多样化、更为灵活。例如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高,在房地产的投资中,一些相关领域也同样得到了转变,投资活动扩大,影响了经济结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投资结构的转变,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转型,促进了劳动力的发展,改变了投资需求。很多投资领域将各项生产要素相结合,科学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出口需求:出口领域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完善也在发生转换。以往的出口领域主要包括货物的输出,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群体以及人力也在向外输出。出口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出口结构必然得到转变,进而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化。新常态下,出口领域在外资结构占的比重有了明显的增加,国际需求的加大促进了我国出口量的提高,这一现象在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影响,例如我国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增加,更容易受到世界问题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在目前,我国出口优势很好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环境资源需求:产业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新常态的要求下,能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能源交换产生了很大的需求,涉及到的相应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我国地区在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受到的资源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国家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政策来保证我国资源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但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给我国环境资源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新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难度的提升,这就要求我国资源使用更为科学,因此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有很多促进因素,但是一些制约因素同时存在。主要的制约因素有:创新意识的缺乏、产业体系并不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创新意识的缺乏: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瓶颈是缺乏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意识的不足,很多地方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时候,并没有实质性地落实五个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理念进行合理的科学设计,例如在绿色发展上缺乏系统性,经济与资源保护没有得到很好的协同发展,很多地方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依然是以环境破坏为前提的,创新意识不足,没有考虑到创新的重要性。产业体系并不完善:产业体系的转型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体系建设不完善是普遍现象,造成很多风险。例如有些地区发展时没有落实“互联网+”政策,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制约。有些地区并不重视产业体系建设,智能技术的应用受到小觑,信息化应用得不到重视,生产物流等各环节没能有效联合。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能够引领时代的进步,推动结构的转型。但目前很多地方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很强,创新能力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现代企业在呈现一种逐步发展的趋势,但是企业对于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并不是很看重,投入相对较少。世界各国间的创新水平有很大差距,限制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很多地区政府没有重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一些政策阻碍了创新,没有将创新放在主要驱动力的位置,对于技术引进不到位。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我国高等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其中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占有很大的比重,学校的教育重担越来越重。但是很多学校并不能很好的认清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性,尤其一些高等院校,对市场所需人才类型了解不全面,过多注重课堂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上也不够全面,导致教育结果不甚理想,越来越多的学生出了大学校门,并不适应,发现所学和即将在工作上所需要的能力并不匹配,达不到产业结构转型所需人才的要求。
三、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策略
(一)转变发展理念,完善产业体系
发展理念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加大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宣传力度,让经济结构转型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对一些有利的政策进行有效推广,让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更为企业所重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也要在产业体系完善上下功夫,让产业体系更为科学,适应新常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互联网的融合等等,针对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克服,让我国经济发展更为多元化。
(二)重视人才建设,提高创新水平
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一定是与市场紧密相连,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培养相关的,能够将文化科技相融合的高素质人才时,应保持高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能够帮助高校及时地了解社会市场的动态以及对人才需求的一些信息,保证高校能够培养出适合市场变化的相关人才。同时,人才培养要紧贴产业特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的综合性人才。科技创新能够很好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将这种驱动力实现常态化。因此国家和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或者企业除了自身培育一些创新型人才,也要不断地学习外来经验,注重与国外科技创新实力强的国家或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学习成熟的科技创新成果,适时地帮助自身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同时也要不断鼓励大家进行创新尝试,鼓励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逐步完善经济体系,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也要重视创新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只有将科技创新落到实处,并时刻注重将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并为市场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帮助我国经济结构实现转型,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路径与优化方向[J]现代经济探讨,2015(2).
[2]柯善咨,赵曜户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