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健康产业一直是世界各国的重点发展产业,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符合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的发展路径,主要有医疗资源集中发展路径和优势资源融合发展路径。本文在梳理国际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建议:寻找优势资源,形成融合发展路径;完善健康产业政策,补足政策保障要素;健全科研转化路径,发挥科技引擎作用;优化民间资本结构,激发产业市场属性;借助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健康领域新进程。
关键词: 大健康产业; 发展路径; 发展要素; 国际;
Abstract: The big health industry has always been a key development industry in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countries have formulated a development path in line with market demand and resource conditions,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ncentrated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uperior resources. Based on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development el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big health industr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g health industry in China:look for superior resources,form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perfect the health industry policy to supplement the policy guarantee elements;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play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optimize the private capital structure,stimulate the attributes of the industrial market,and promote the new process in the health field with the help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 big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h; development elements; international;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医疗卫生水平和承载能力遭受严峻考验,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急剧提升,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给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不同于传统的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是以维护、改善和促进健康为目标,以提升人的身心健康和主观感受为服务标准,提供一切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是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产业链较长,辐射面较广。
当前,大健康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是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各国根据自身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并借助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建议。
1、 国际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
在全球化风潮下,大健康产业需要集中配置各种资源来降低集群内企业间交易成本和资源获取成本,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1]。因此,各国大健康产业均呈现出集聚发展的趋势。在集聚过程中,不同国家主要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是以医学资源集中为主导;另一种是以医学资源以外的其它某种优势资源为主导,融合一定的医学资源。需要指出的是,两种路径并不是完全孤立进行的,而是有主次地交叉同时进行。选择第一种发展路径的国家普遍大健康产业起步较早,在医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具有先发优势;其他国家由于受到先发国家的进入壁垒限制,短时间内难以在医学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大多以本国优势资源为依托,通过优势资源与医学资源相互融合发展,取得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创新优势。
1.1、 医学资源集中发展路径
以医学资源为主导的发展路径,是在强大科研能力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由于受到疫情或疾病的挑战,刺激产生了大范围医疗需求,政府为此将医疗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推动,通过吸引资本投入,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逐渐建立强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药生产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带动养生、保健、旅游、金融等健康相关领域的辐射融合发展(见图1)。这一路径大多存在于医学基础较好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这些国家现代医学起步较早、生命科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研究较深入、医药研发能力较强、医疗水平较高,医学资源的集聚吸引了医药生产、健康金融、健康管理、健康文化等相关资源及上下游企业,逐渐形成以医学资源为主的集中发展路径,并持续在基础研发领域进行大规模投入。
图1 医学资源集中发展路径
美国的现代医药研究诞生于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时期,因居民对药品具有巨大需求而产生;19世纪末期,医学生产协会、医药协会相继成立,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生物化学药品被研发出来,并出现医药巨头。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进入研发生产的黄金时期,研发能力大大增强,大量新的生物化学理论被发现并证实,加上有效的专利保护制度,健康产业成为高投资回报率的行业,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各种资源逐渐向健康产业流动。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的新需求刺激,美国养老、健康管理等相关产业的新商业形式应运而生,健康资源逐渐聚集,健康产业体系逐渐完善,形成波士顿、华盛顿、北卡罗莱纳、旧金山和圣迭戈五大产业区,并以大学、研究基地、医药巨头为中心形成“药谷”、生物技术研究园等大规模产业聚集园区。至此,健康产业逐渐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健康产业产出占美国经济产出结构的7.6%[2],仅次于房地产、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2016年美国生物技术领域收益占全球的75%,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占全球的82%,医学资源特别是医学研发资源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3]。
英国健康产业同样是以医学资源为主要动力,其生物学和医学技术在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代表的顶尖研究机构直接服务于生物工程的基础技术研发,在基因测序、“基因打靶”技术等方面处于前沿地位。同时,英国政府对生物技术企业实行高额税收减免政策,为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欧洲三分之一的生物技术公司位于英国,2006年英国仅出口健康产品和服务收入就超过140亿英镑,健康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支柱之一[4]。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英国健康产业规模达2 34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1.2、 优势资源融合发展路径
优势资源融合发展路径是以优势产业进入健康领域(如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健康金融等)为主导,反向带动健康相关科研及医药生产、医疗服务的发展。具体来说,随着居民对健康、养老、美容等需求的增加,吸引资本大量进入健康产业并得到政府支持,促进原有优势产业与健康领域交叉融合,形成优势健康领域,再由优势健康领域产生的科研需求带动相关研究,反向推动医药生产和医疗服务的发展(见图2)。这一路径主要发生在后起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印度等。这些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受到先发国家医学研究的技术壁垒限制,避而选择优势资源与健康产业结合形成优势健康领域。
图2 优势资源融合发展路径
韩国健康产业发展源于国人对健康寿命的追求,加之对外貌追求较高,催生了保健、美容、疗养等一系列健康需求。为满足这些健康需求,以泡菜、高丽参、鱼油等为代表的健康食品业,以整容服务、医美器械和药妆产品等为代表的美容业进入健康产业,并逐步发展起来;同时,推出整形游、美容游、疗养游等旅游产品,形成首尔“整形美容旅游”聚集区。韩国政府根据自身优势,于20世纪90年代末制定韩医药发展5年计划和投资战略[5],推动韩医药发展,并逐渐将长期疗养保险制度纳入国民医疗保险的补充制度之一,推动疗养服务产业发展。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以来韩国大健康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2%,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印度医药产业起源于国内支付能力较低、国民对廉价药品的需求,主要利用本身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成本优势,对食品、药品不设产品专利限制,将资本投入到制药生产领域,一方面以低成本发展药品制造委托加工,成为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借助专利政策大力发展仿制药,成为全球仿制药中心。印度政府将医药企业外资控股率限制从51%提高到74%[6],吸引了大量外部资本,同时对医药生产施行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出口鼓励政策。2000年印度非专利药出口额达16亿美元,2004年印度医药市场价值约为51亿美元,药品金额占全球医药市场的1%(位列第13位),药品用量占全球市场的8%(位列第4位)[7],形成班加罗尔等印度医药基地。医药市场形成规模后,反哺研发创新,1996年印度前十大制药公司研发支出占销售的比例仅1.5%,2002年提高至3.2%[8];另外,印度积极打造世界临床研究基地,反向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两条典型路径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交叉进行。如丹麦药谷凭借医药生产优势带动了健康旅游、保健等行业的发展;德国医谷一开始便在医学和医疗服务方面发展较快,同时结合机械制造优势在医疗仪器和器械制造方面取得发展优势;日本在健康产业发展初期就以全民健康为目标,不仅在生物医药、医疗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而且在保健品、食品、药妆、医疗观光等方面进行了较好融合,在东京、关西、北海道等地区形成产业集聚。
2、 国际大健康产业发展要素
尽管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但各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要素体现出了一定的共同之处。发展初期,大健康产业均由需求引发,在政策保障下逐渐起步,得到资本推动后持续壮大,并在科技支持下不断深化,构成大健康产业发展的4个必备要素。
2.1、 政策保障
健康产业作为具有正外部性公共性质的产业,需要政府主导建设,以推动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布局健康产业,如美国于1973年颁布《健康维护法案》,随后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先后制定健康管理政策,日本等后起发达国家于1980年开始制定健康管理计划,走在了健康产业发展的前列。进入21世纪后,各国健康规划进入新一轮目标期,美国开始实施第三个“健康人民2010”规划,欧盟迈向第二个“欧盟成员国公共健康行动规划(2008—2013)”,日本颁布了第三个“健康日本21计划”。这些政策规划的制定实施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各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
我国健康计划起步较晚,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将国民健康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之后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健康生产、健康流通、医疗卫生、健康促进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对我国健康事业进行了规划,涉及医药、器械和流通等传统健康领域,旅游、健身等新兴健康领域,以及金融、信息、环保等配套服务领域,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2.2、 需求基础
大健康产业是在全球面临老龄化危机和亚健康态势下发展起来的,是需求拉动型产业,居民收入增长和健康意识增强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需求基础。首先,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收入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2018年美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7.5%,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在10%左右。
其次,人口结构变化催生了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21世纪初,全球老年人口(60岁以上)已突破6亿人,占总人口的10%,且以每年2%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老龄化趋势催生了大量养老需求,养老服务领域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企业争相涉足的领域。例如,美国养老产业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以养老社区为形式,带动了房地产开发运营和信托基金等产业的发展。日本“银发经济”推动了医养结合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以及社区和机构互补的养老模式发展,并逐渐向远程化、智能化、科技化养老方向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指出,预计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需求会急剧增加,养老服务、护理康复等将成为热点需求。另外,我国“二孩政策”的落地实施,催生了小幅生育热潮,使母婴护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三,亚健康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性健康调查显示,75%的样本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也催生了人群的健康追求和健康消费。2017年,全球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过2 000亿美元。2018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40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品市场[9]。同时,我国中青年人群生活压力较大,健康需求逐渐多样化,健身、保健、按摩、心理疏导等服务需求旺盛,2019年我国休闲保健服务业年产值2 000亿元[10]。
2.3、 科技引擎
生命科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创新活力最强、影响最深远的科技创新领域之一,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2005年,美国联邦政府对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开发的投入达300亿美元,世界生物技术研发机构中,美国公司占80%[11]。丹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基因工程技术领域,1986年通过基因技术法,随后推出生物技术领域政府研究开发计划,总投入超过12亿欧元。日本以尖端医疗为首,2008年神户聚集约1 000名科研人员、81家科研企业,进行以再生医疗为代表的生物科学研究。
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加大对生物制造技术和生命科学产业科研项目的政策及经费扶持,利用技术促进产业发展。2015年,科技部推出中国精准医疗计划,提出到2030年在精准医疗科技领域投资600亿元。2018年,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世界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天然免疫应答与炎性反应的新型调控机制、新型可遗传编码神经递质荧光探针等重大成果,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基础性、前瞻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4 、资本动力
大健康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特别是医药和器械研发等领域,资本需求大、回报周期长。尽管如此,健康产业收益的迅速增长仍然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这也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2014年,全球健康医疗风险投资1 044起,披露交易额156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82%;并购523起,披露交易额4036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385%[12]。其中,治疗康复、生物制药领域投资额遥遥领先,并出现数据信息和健康管理等新兴领域。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增长迅速,政府管制逐渐放松,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2012—2018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从9513家增至19139家,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已超过公立医院数量,特别是在保健和康复领域增长迅猛,与公共医疗形成良性互补。
3、 国际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世界大健康产业向科学化、周期化、智能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随着健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健康干预周期不断扩展,健康管理方法逐渐智能,健康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渗透会更加紧密。
3.1 、医学深入,医疗迭代,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
随着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融合进步,医学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拓展。“技术迭代”促进以化学仿制药为代表的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技术演进”催生以免疫细胞疗法、基因治疗为代表的新兴疗法;“技术融合”引发新的医疗方式变革,如智慧医疗、移动医疗;“技术颠覆”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将会生成新的生物技术疗法和药物。医疗科技逐步成为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成熟。
3.2、 前端保健,后端康复,向全生命周期方向扩展
随着健康需求的快速增加和日益多元化,传统医疗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健康人群维持健康、亚健康人群恢复健康、病后人群休养康复的需求将日益增多,未来大健康产业链必将不断向前后两个维度延伸,更加突出疾病前端的预防保健和疾病后端的养护康复,使大健康产业向全生命周期方向拓展。
3.3 、数据支撑,智慧医疗,借助信息手段实行健康管理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产业革命。一是通过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够有效消除信息孤岛的弊端,实现大健康产业现有资源的整合和重新调整,提高行业运行效率,挖掘产业巨大潜力。二是推动大健康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率模式转变。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服务运营平台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将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3.4、 以点带面,融合发展,催生“医疗+”新业态
从产业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大健康产业势必会与其他相关行业交叉渗透,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例如,健康服务业与信息科技业、旅游业、建筑业、制造业、美容业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养生+旅游”等新业态,并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新增长点。
4 、国际经验对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启示
2010年以来,我国大健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需求、科技和资本4大要素呈快速增长态势,产业就业规模从2012年的7 266.6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12 124.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15.6%[13];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明确的发展路径,特别在政策支持、科技水平、资本结构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尽快完善发展路径并补足要素差距。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疫情之下居民保健意识骤增,刺激健康需求爆发式增长,特别是线上医疗、远程服务、智能手术等新型健康服务将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我国应基于国情,抓住机遇,参考国际大健康产业发展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4.1、 寻找优势资源,形成融合发展路径
我国大健康产业起步较晚,但健康需求旺盛,居民保健意识逐渐提高,应以优势资源为依托,通过优势资源与健康领域融合发展,取得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创新优势。例如,将传统武术与健身相结合,发展武术健身项目;将旅游与养生相结合,发展温泉旅游等项目;将中医食补与保健品领域相结合,开发保健食品等项目。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传统中医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提振了国民对中医治疗的认识和信心,应继续深入挖掘中医在养生保健、理疗按摩、病后恢复等方面的潜力,迅速扩大健康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规模,满足民众对优质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4.2 、完善健康产业政策,补足政策保障要素
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对“健康中国”的整体规划,出台了诸多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政策,但对大健康产业的整体规划仍不明晰,特别是重点发展领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尚未到位。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健康产业整体规划和各领域发展政策,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和方向,落实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完善人才培养供给,并持续进行人群健康宣传教育,保持健康需求热度,以国家力量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国民健康素质。
4.3 、健全科研转化路径,发挥科技引擎作用
大健康产业归根到底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基础科学研究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应夯实科学研发基础,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改进、迭代、深化和创新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鼓励和推动医疗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医疗器械和医药制造水平,缩短健康产品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
4.4 、优化民间资本结构,激发产业市场属性
政府应有序放宽健康相关领域营商环境,降低行业准入壁垒,精简审批办事流程,明确资格审查标准;推行健康机构备案管理,明确落实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土地供给等鼓励措施,对生物科技、养老服务、社区健康服务等溢出效应较大的领域给予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优先流入,从而激发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属性。同时,提高监管力度和标准,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实现社会资本的合规有序进入。
4.5 、借助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健康领域新进程
《“健康中国”2030》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近年来,我国线上医疗服务、健康大数据服务、智能医疗设备等“大信息+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以物联网为例,2017年工信部《物联网“十三五”规划》第一批物联网国家标准47项中有11项与医疗相关。健康领域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应抓住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推动健康数据、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生产的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提高健康产业运营效率,带动健康产业向远程、科学、高效、便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希军.大健康产业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70-385.
[2] 林振能.健康产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经验[N].海南日报,2019-10-24(A05).
[3] 丁小宸.美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4] Charlotte B.How and when did we get here?an historicalinstitutionalist analysis of EU biotechnology policy[J].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2011,34(4):341-357.
[5] [韩]李炫知.比较研究韩国与中国在对待韩医学与中医学方面的政策[J].东医生理病理学会志,2002,17(4):247-249.
[6] 干荣富.快速发展的印度医药工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1):112-114.
[7] 王少礼.印度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可资借鉴[J].中国药业,2006(5):46-47.
[8] 陈利君.印度医药产业崛起的原因与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6(5):42-46.
[9]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World Market for Consumer Health Product[R].2018.
[10] 2019年中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发展趋势[EB/OL].[2020-04-29].http://tuozi.chinabaogao.com.forest.naihes.cn/gonggongfuwu/05294243502019.html.
[11] 封佳惠,刘浩杰.大健康产业背景下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探究[J].山西农经,2019,244(4):62-63.
[12] 狂潮汹涌---2014年度全球市场风险投资与并购数据概览[EB/OL].[2020-05-08].http://www.coinsay.com.forest.naihes.cn/?p=4861.
[13] 张车伟,宋福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