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发展及空间演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4-14 共5177字
  其次,服务分工的加速细化以及异质性特征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自由社会的构建。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分工加速细化,使劳动分工蘖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新服务劳动蘖生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 服务劳动的异质性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每一次服务供给都代表新服务劳动的蘖生。劳动分工蘖生取决于劳动活动集聚带来的收益递增效应、既有思想与知识构成所造成的思想准入制约,以及获取知识信息所耗费成本之间的权衡与比较,当服务劳动蘖生需要成为不是偶然、而是常态的经济活动时,解放思想、探求科学等必然成为减少思想准入制约的内在要求; 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个人获取信息与流动的权利与自由是减少知识成本的重要保障。此外,提高要素流动性是降低市场准入和空间准入门槛,促使服务劳动分工向服务生产分工、继而向服务产业分工及服务产业空间分工加速演化的基本条件,由此,自由社会成为服务经济或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再次,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决定服务业的空间演化特征。根据空间选择一般模型,除收益递增与运输成本之外,产业空间选择还取决于生产、消费及产品的相对空间准入程度; 由于服务商品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时性,由此决定了服务业的空间演化特征( 如表1)。
  
  服务业集聚的空间选择
  
  其一,生产性服务的空间选择。生产性服务即主要向其它生产者提供的服务产品或活动。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生产要素包括资本、管理人员、知识密集型劳动者等,其在国内和国际的流动性均较强; 生产性服务的消费者是其它生产者,即生产消费商,其流动取决于资本、厂房、劳动力等要素流动。因而,不管生产性服务是单个流动还是整体流动,是小范围流动还是大范围流动,一般来说,生产性服务生产群体的流动性都要高于生产性服务消费群体的流动性,其空间选择趋向于生产群体向消费群体集聚。随着生产性服务日趋发展,像国际金融服务等,其生产建构于庞大的金融基础设施、高效的制度环境等要素基础之上,固定成本增加,因此,生产性服务空间选择还取决于生产群体与消费群体的可流动性比较。当生产性服务固定成本较小,生产群体向消费群体集聚; 当固定成本较大,消费群体向生产群体集聚。
  
  其二,消费性服务的空间选择。消费性服务包括个人消费服务和社会性消费服务,他们的消费者主要是居民,具有分散性特点; 像理发等个人消费服务一般来讲要素构成较为简单、固定成本较小,像教育、医疗等社会性消费服务一般要素构成复杂、固定成本较大。消费性服务交易过程中,就单个流动来讲,消费性服务提供者涉及要素组合的流动,消费者涉及个体流动,消费者的流动性较高,消费者向生产者流动。从整体流动来看,由于居民群体在小范围流动性强、大范围流动性差,而生产群体主要涉及要素市场的流动,因此一般来讲,小范围流动时,消费性服务生产群流动性低于消费群的流动性,消费群体向生产群体聚集; 大范围流动时,消费性服务生产群流动性高于消费群的流动性,生产群体向消费群体流动。随着消费性服务生产规模的扩张,固定成本攀升,整体流动时其空间选择亦会发生变化,当固定成本相对较小,生产群体向消费群体流动; 当固定成本较高,消费群体向生产群体集聚。
  
  其三,流通性服务的空间选择。流通性服务主要通过运送传输促使时空分散的交易完成,即流通性服务本身面对的是时空范围的考验,其服务对象是商品、要素或人员等。就单个流动而言,流通性服务生产者的流动性低于流通对象,消费者向生产者流动; 就整体流动而言,当流通性服务生产的固定成本较小,生产群体向消费群体集聚; 当流动性服务生产的固定成本较大,消费群体向生产群体集聚。
  
  总体来说,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选择取决于收益递增、生产群体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准入差异以及运输成本; 当服务业固定成本较小,其向消费市场集聚的趋向显着,由此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当服务业固定成本较大,消费市场向其集聚的趋向显着,其经济规模继续扩大。
  
  三、现代服务业演化机制的政策含义
  

  从现代服务业产生、发展及空间演化的特征来看,其政策含义包括:
  
  第一,现代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的深化和规模扩张,由此引发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继而是服务产业的需求。
  
  第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赖于契约制度的完善,特别是信用社会的构建,以保障服务生产与交易的顺利完成。
  
  第三,现代服务业兴起有赖于自由社会的构建,主要包括思想的解放、对科学的探求、个体权利的维护、要素流动的自由等。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有赖于生产制造业的繁荣,特别是生产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由此对生产性服务产生规模化需求,为生产性服务通过集聚机制繁衍发展、实现产业化创造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第五,集聚是产业兴起发展的宗旨与目标,不管是生产群体还是消费群体,促使其空间聚集都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由此,中心商务区(CBD)、产业园、产业集群等生产群体聚集形式,社区化、城市化、城市群等消费群体聚集形式是促进集聚的重要空间手段与形式。
  
  第六,通达性有助于促进集聚、提高空间准入、减少交易与运输成本,因此,提高通达性是促使集聚发展的重要条件。这里的通达性既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城市空间布局等硬件设施的通达性,还包括市场壁垒、政策限制等影响生产群体、消费群体流动的软件设施的通达性。
  
  第七,由于不同服务产业、服务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其适合集聚发展的空间选择模式,因而,为促进服务产业发展实施空间规划时,一方面,需要根据生产群体、消费群体发展阶段与状态构建适合的空间格局,如服务业兴起与发展初期,实现服务业的高度集聚并不现实,服务生产者向消费群体聚集或某种形式的分散更适合于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降低服务业发展壮大及空间选择变迁后对原有空间的改造成本,如原本由制造业集聚所占据的城市中心,逐步由收益递增效应更为显着、通达性要求更高的服务业集聚所取代,其中即牵涉空间改造产生的巨大成本,多用途办公楼、可扩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空间的灵活性,有助于降低空间改造成本。
  
  参考文献:
  
  [1] 程大中。商品与服务: 从分离到综合[J].经济学家,2002,(2)。
  [2]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 26 - 27.
  [3]Browning,C.,Singelman. J. 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Society[M]. Springfield,1975.
  [4][日]藤田昌久。空间经济学: 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 1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