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考察微博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09 共2185字
论文摘要

  微博是一个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据新华网调查显示: 截止 2012 年底,我国微博用户已突破 5 亿人次。然而,由于微博的即时化和情绪化特点,其在满足受众信息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加剧了负面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对使用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研究表明: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微博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长期使用微博的个体容易出现情感冷漠、社交恐惧、人格冲突、道德弱化和信任感缺失等不良倾向。另外,有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微博信息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点不足: 第一,理论化。对于微博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仅停留在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阶段,缺乏实证的研究证据; 第二,单一化。仅从情感或者行为角度进行了单一的分析,缺乏全面的心理健康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从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和幸福感 6 个方面综合考察微博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由 3名心理学研究生从宁波市某大学随机选取大学生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 398 份,回收有效问卷 374 份(94%) 。其中微博使用者 199 名,非微博使用者 175 名; 男性154 名,女性 220 名; 农村 216 名,城镇 158 名; 文科 182 名,理科 146 名,工科 26 名,艺术 20 名; 被试年龄(22. 5 ±1. 5) 岁。

  1. 2 方法 ①自尊: 采用 Rosenberg 编制的自尊量表,量表包含 8 个项目,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采用 5 点评分,本次测量克隆巴赫 A 系数为 0. 811; ②社会支持: 采用 Zimer 等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量表包含 8 个项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 5 点评分,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 A 系数为 0. 871;③社交回避: 采用 Watson 和 Friend 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量表包含 10 个项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 5 点评分,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 A 系数为 0. 617; ④孤独感: 采用Russell 等人编制的 UCLA 孤独量表,量表包含 8 个项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 5 点评分,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 A系数为 0. 869; ⑤人际信任: 采用 Survey Research Center 编制的信任他人量表,量表包含 3 个项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 5 点评分,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 A 系数为 0. 369; ⑥幸福感: 采用 Andrews 和 Withey 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包含 1 个项目,由 7 幅人脸组成; ⑦人口学资料: 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包括: 年龄、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等。

  1. 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16.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微博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 1。

  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在社会支持、社交回避、人际信任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幸福感上得分边缘显著。

  2. 2 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见表 2。

论文摘要

  Person 相关分析显示: 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呈负相关,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 孤独感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 1 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心理健康得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自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 Apaolaza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他们发现社交网站 Tuenti能够提高低自尊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而在社会支持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低于非使用者,与刘晓秋等人关于高职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每个人都有寻求情感寄托和建立社交网络的需要,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个体往往会选择虚拟的社交网络来弥补现实的失落感,近年来,作为社交网络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微博正在逐渐充当着这样的角色。然而,由于微博同样具有虚拟不现实的特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互动能力,出现社交回避,这点与郝恩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对他人的主观情感体验。由于长期处于虚拟的一种人际互动中,加之微博信息的碎片化特性,往往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使得微博使用者逐渐习惯于这种不信任的状态,因此在人际信任上得分显著低于非使用者。然而,在孤独感得分上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微博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弥补了个体现实环境中的失落感,对个体的社交网络缺失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点与 Lee 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

  3. 2 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幸福感可以影响微博使用者的自尊水平,并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而社交回避和孤独感则负性的影响微博使用者的自尊水平。同样的,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而社交回避和孤独感则负性的影响社会支持。本研究只是对各维度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的方向和路径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4 参考文献:
  [1]赵敏. 浅谈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09(11) :176-177.
  [2]尹晓敏. 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191(2) :49-52.
  [3]王婧. 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J]. 学理论,2013,55(2) : 267-269.
  [4]胡榕,王延隆. 微博时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28(7) :66-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