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一位大二女生因暗恋引起情绪困扰的心理咨询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22 共4813字
论文摘要

  本案例是一位大二女生因暗恋引起情绪困扰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通过倾听、理解、共情等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了认知疗法、减压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来访者缓解抑郁、焦虑情绪,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在事件中的不合理认知,将其转变成合理信念,并积极寻求实现自身价值。本案例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咨询目标,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来访者何某,女,大二学生,家中长女,无宗教信仰。父母经济条件一般,但家庭教育较为宽松,家庭关系较好,但情感观念较传统。学习好,与同学关系一般,有知心朋友。无特殊的业余爱好活动或运动偏好,家族无精神病史。

  2 主诉与个人陈述

  2.1 主诉:因暗恋班内某男生,焦虑、抑郁 1 个月。

  2.2 个人陈述:近一段时间,我对班内一个男生有好感,他数学成绩好,篮球也打得好,每天都会想去关注他,但现在面临期末考试,觉得这样可能会影响学习,但又害怕这件事一直不能解决而耽误学习。而且,父母对自己期望较大,也不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恋爱,担心辜负了父母的关心。心中充满矛盾情绪,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当空闲的时候就会想到那个男同学。现在面临期末考试,因为这件事偶有失眠,怕影响考试,但自己又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认为自己很没用,感到沮丧、烦恼和痛苦。

  2.3 个人成长史:小时候父母外出务工,小学前寄宿在外公外婆家。外公有着浓重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因此来访者受到关注少,她从小就形成这样的想法:不能输给男生,女孩也能和男孩一样厉害。养成了她争强好胜、处事独立的性格特点。

  2.4 咨询师观察与收集的资料:来访者独自来到咨询室,面部少许发红,因害羞引起。衣装整洁,头发整齐。能够顺畅表述自己困惑。逻辑清晰,说话有条理。谈到自己问题时有一丝羞怯。躯体方面,没有重大生理疾病,来访者没有身体不适感。感知觉正常。步履平稳,动作协调。

  2.5 心理测量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63 分,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54 分,轻度抑郁;根据来访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有中度焦虑、轻度抑郁情绪。

  3 评估与诊断

  3.1 评估

  资料来源可靠。目前求助者主要临床表现有:①精神状态:焦虑、抑郁、敏感、紧张;自知力完整,言行一致;人格基本稳定;②生理状况:偶有失眠;③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3.2 诊断与诊断依据

  3.2.1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情绪。

  3.2.2 诊断依据:①主要症状是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②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来访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太强烈,反应也只局限于同学交往的范围内,内容未泛化,逻辑思维清晰,社会功能基本正常;③从病程标准看,时间不长,只有将近 2 个月;④ SAS 标准分 63 分,SDS 标准分 54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轻度抑郁情绪;⑤从排除标准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性心理问题。

  3.2.3 结合临床症状评估诊断:本来访者症状在近期发生,不良情绪属于对生活事件的正常应激反应,反应强度在正常范围内,时间、对象局限,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无明显人格与思维障碍,社会功能良好,是一般心理问题,适合心理咨询的范围。
  
  3.3 原因分析

  3.3.1 生理原因: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3.3.2 社会原因:童年寄居在外公外婆家与父母分离,由于自己是女孩,不被外公喜欢,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不服输的想法,对自己并非完全悦纳,因此遇到挫折时,产生“自我贬抑”的倾向。

  3.3.3 心理原因:①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告别了对异性的疏远期,开始关注和欣赏异性。这一时期的女性常会在人前表现得羞涩、腼腆、极富内心体验,同时常常会喜欢学习好、爱运动、潇洒、具幽默感、有头脑、有能力的异性。因此,当来访者注意到班里这个男生身上的优点之后,便对他产生了“喜欢”的感觉;②来访者认为“好感”就是男女意义上的“喜欢”,对爱情认识不清;③来访者对自己生活没有明确目标,自我认知不够全面,对“自我同一性”的思考尚未完成。

  4 咨询目标的制定

  4.1 近期目标: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理智、全面客观看待自己感情及暗恋男生。

  4.2 远期目标:帮助来访者寻求自身价值,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减少此类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会客观评价自己。

  5 咨询方案的制定

  5.1 咨询原理与具体的咨询方法

  结合来访者自身的情况,其心理问题主要由外界事件引起,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来访者幼年经历导致对事件存在着不合理的认知,加之对青春期性知识的不了解,来访者的情况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并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因此,本案例采用的咨询方法以理性情绪疗法为主,放松训练为辅。

  5.1.1 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5.1.2 减压放松训练:减压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常用技术。分为想象放松、深呼吸法、肌肉放松 3 种技术。本案例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技术,主要是通过身体和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从而解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困扰。

  5.2 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 1 次,每次 50 min,共 5 次;免费咨询。

  6 咨询过程

  6.1 咨询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完成任务

  6.1.1 建立咨询关系与心理诊断阶段:包括建立关系、收集相关资料、评估诊断问题、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6.1.2 领悟、修通、再教育阶段:这是咨询过程中的核心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客观看待自己对男同学的感情,消除不良情绪,建立健康积极的行为模式。

  6.1.3 巩固、评估与结束阶段:回顾总结咨询,帮助来访者把所获得的知识、体验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自我成长。

  6.2 具体咨询过程

  6.2.1 第 1 次咨询:(1)任务: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掌握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确定问题的主要性质,引导来访者客观看待自己感情。(2)方法:倾听、提问、鼓励、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等参与性技术和解释、情感表达等影响性技术。(3)过程:①让来访者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一般情况,向其介绍咨询保密原则、心理咨询的性质、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②通过真诚、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来访者的信任,运用倾听技术,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同时,咨询师的倒水、递纸巾等行为,使来访者进一步直抒胸臆,把种种困惑、矛盾倾诉出来。咨询师的真诚和尊重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接纳,其紧张程度有所缓解,面部表情放松,调整为一个较为舒适的坐姿。③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封闭式提问为辅,较全面、真实地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资料。进一步使用提问、内容反应、情感反应等技术,澄清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并启发来访者自我探讨。运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说明其对异性的向往与追求是其性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但“朦胧”的好感并不代表恋爱,而且对男同学可能缺乏了解和客观评价,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来访者客观认识自己的感情。

  6.2.2 第 2 次咨询:(1)任务:就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介绍合理情绪疗法。(2)方法:减压放松训练、解释技术。(3)过程:①对来访者日记和谈话中体现的进步进行肯定和强化;②指导来访者学习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坐在椅子上,按头部、颈部、手臂、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当出现失眠或焦虑、紧张状态时,都进行放松训练,通过肌肉行为放松缓解焦虑情绪;③引导来访者回忆并思考幼年的生活经历和现在困扰的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幼年经历带给自己的影响;④运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说明她的不良情绪反应是由她所面临的现实事件所引发的,是正常的反应,很大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来访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争取来访者的积极配合;⑤针对来访者的认知偏差,确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并取得来访者的同意,和来访者一同确定了咨询的具体目标、时间和方法,并对此次咨询进行总结。(4)布置家庭作业:思考同样面对暗恋别人,其他同学与自己的反应有不同表现此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6.2.3 第 3 次咨询:(1)任务: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进一步探讨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分析这些不合理信念与其不良情绪的关系,使来访者在更深层次上领悟到其情绪问题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2) 方法:ABC 分析技术、解释技术。(3)过程:咨询师通过举例,使来访者进一步认识 ABC 理论,解释常见不合理认知的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和自我贬抑的倾向。然后引导来访者思考自身的问题,是其认识到她的情绪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关。最后,双方归纳总结来访者观念中的不合理之处的特征:“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自我贬抑”思想,即认为感情的事情解决不了,认为自己没用,是个失败者;“绝对化要求”心理,即认为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应该做好。(4)布置家庭作业:根据不合理信念的典型特征,并尝试用示意图的形式,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自己焦虑等不良情绪的诱发事件(A)与其结果(C)列出,然后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信念(B)。

  6.2.4 第 4 次咨询:(1)任务:①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的差别,以及合理认知方式的积极作用,引导来访者用合理的认知方式取代旧的不合理的任念;②引导来访者尝试对人生进行规划,制定具体、可行的近期计划和目标。(2)方法:ABC 分析技术、解释及自我暴露技术。(3)过程:①咨询师首先检查来访者上次咨询作业的完成情况,结合作业在本次咨询中进行分析讨论,之后运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阐述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各自典型的特征以及合理的认知方式对个体产生的积极作用;②使用 ABC 分析技术,引导来访者尝试用合理的认知方式取代旧的不合理的信念;通过自我暴露的技术让来访者消除疑虑,增强信心。

  6.2.5 第 5 次咨询:(1)任务: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效果,结束咨询,鼓励来访者将学到的技术应用到生活中。(2)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3)过程:①对来访者新建立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给予了肯定和强化,双方一起回顾整个咨询过程,使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②帮助来访者重新回顾理性观念,鼓励来访者从新的角度去投入生活,并且把学到的合理认知方式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③鼓励来访者明确生活目标,寻找到自身价值;④做心理测验 SAS 和 SDS,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已经明显下降。最后,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咨询。

  7 咨询效果的评估

  7.1 来访者自我评价:来访者表示在咨询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认知偏差,通过咨询,学会了合理的认知方式,并能够有意识的用老师教的方法驳斥自己的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已对那个男生没有任何感觉,现在一切正常,睡眠也较好。明白了做事情要有目的、有计划,寻求自身价值,而不是用外在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7.2 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来访者对曾经喜欢的那个男生已没有任何特殊感受,咨询前困扰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已经消失,能客观分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够理性对待各种挫折。开始思考大学乃至人生的意义、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可见已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7.3 心理测验比较:求助者 SAS 和 SDS 的标准分从 63 和 54分别降到了 46 和 43。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已明显缓解。

  参 考 文 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2-236.
  [2]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6-10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