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对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与任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2 共3043字
论文摘要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出的许多重大决定中,包括许多有关人们心理健康的决定。对于个人来说如何引导人们对自己、别人和社会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坦然面对荣誉与地位;对于人与人之间来说如何体现相互关怀,加强交流和心理疏导,促进人们之间的心理和谐;对于社会来说,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保健意识,使各级各类的心理咨询网络更加健全,从而营造一种富有理性认知、情绪平和、充满自信、充分自尊、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这些决定为心理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促使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站在较高的高度上来思考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使命和责任。

  一、心理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1. 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首先,从接受教育的儿童来说,由于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而学习得更加轻松和有效率,同时也会成长得更加顺利;其次,对于全世界饱受精神性疾病折磨的患者来说,也会因心理学对此类疾病的深入研究以及心理学新方法的应用而使他们的病痛得到缓解甚至根除;再次,就全人类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会随着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变得越来越突出,他们会从单纯的只关注身体健康向关注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交互作用方向来发展;另外,心理学在信息化社会中对于保持人的尊严和价值,体现人类自身的独立性与能动性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社会越发展所滋生的与心理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就会越多,进而将心理学推到了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重要位置。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心理学,而心理学在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面前没有退缩,并用实际行动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心理学所采用的各类研究方法,均可以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来研究,求得答案并提供解决之道。

  2. 心理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人的自我心理和谐,自我心理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只有人的自我心理和谐了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另外两种和谐即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因为,所有的社会进步和政府的努力都需要通过人的感知来起作用。也就是说,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各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如果没有被当事人感觉到,那么这些努力的效果可能会打一些折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根本任务就是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人们的心理行为,根据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引导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学作为先进文化的结晶和核心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心理学能否兴旺发达和发挥作用是全社会人们心理能否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显而易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心理学的繁荣发展无疑是其应有的要素内容,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心理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在个人层面、制度层面和社会历史文化层面进行。心理学通过研究,在认识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础上,在把握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帮助人们解决人自身的心理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心理学对于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帮助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律把握社会制度发展、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心理学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个人层面上,心理学可以在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和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上提供理论指导;在制度层面上,针对一些社会群体事件以及社会突发事件而建立相应的社会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心理学可以展开理论研究,并可以将研究成果提供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作为理论参考;在社会历史文化层面上,针对社会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文化的发展与对比研究,人格的成因研究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从一定程度上说,心理学不只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直接的心理学理论和具体的方法,而且还要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利益与价值冲突所引发的人们的各种心理冲突和社会矛盾问题,研究人如何实现和社会以及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

  2. 心理学倡导人们健康的心理生活方式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构成了多元的社会力量,这些社会力量在充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彼此之间进行着价值观念之间的博弈。价值观念之间的斗争所引发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使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在物质层面上有所表现,但更主要还是表现在精神层面上。对于改变这种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的不适应,心理学作为以人的意识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学科,所依据的心理学知识、所遵循的心理学研究原则、所采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所倡导的健康精神,可以使人们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人们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并引导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应对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心理氛围,倡导人们健康的心理生活方式。

  三、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

  1. 创造更多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人们的各种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不仅仅注重物质利益的获得,开始更多地注重精神追求,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学要适应这一变化,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的统一,指导人们的心理生活实践,为健康的心理生活方式指明方向,为衡量健康的心理确定标准,为评估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手段,不断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心理需求。营造一种认知观念正确,情感生活积极,个性品质完善,行为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社会心理氛围。

  2. 加强理论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

  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究其产生的根源是部分人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的快速变化所导致的深刻社会变革。并由此衍生出的诸如吸毒、行为不良、亚健康以及青少年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心理学提出了重大的理论课题。因此,要想发挥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破解这些社会难题,心理学必须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同各相关学科进行理论结合,借鉴先进技术,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重大基础与应用研究,以此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

  3. 推动知识普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服务

  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可以使人们在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协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内心的矛盾,确保内心的平和。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心理和谐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口众多,而专业的心理学人才相对较少,加之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广大人们群众对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推广心理学知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张国宏. 试论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 攀登,2006(5).
  [3] 龚志宏. 论哲学社会科学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
  [4] 耿希峰,马丽枝. 心理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