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论文精选10篇之第十篇: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儿童图画书出版中的运用
摘要:针对引进版和原创图画书比例失调等问题, 笔者运用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 以引进版畅销图画书为例, 剖析其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优点, 对国内儿童图画书出版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反思, 提出儿童图画书选题开发的建议--好的图画书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希望能为我国儿童图画书出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图画书; 出版; 发展心理学;
近些年来, 儿童图画书因文字精练、图画优美、故事生动、印刷精美, 已成为不少家庭首选的亲子读物, 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图画书热。但无论是出版数量还是读者的购买倾向, 引进版图画书都占据了主流, 约占总量的八成。引进版和原创图画书比例失调为何如此严重?两者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运用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 以引进版畅销图画书为例, 剖析其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优点, 对比分析国内图画书现存的问题, 提出儿童图画书选题开发的建议--好的图画书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希望能为我国儿童图画书出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引进版图画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图画书是"Picture Book"的直译, 或称绘本。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称图画书"以跳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式, 表达仅用文字或图画都无法表现的内容".从发展心理学视角来看, 引进版图画书主要在言语发展、思维发展、社会化发展等方面, 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促进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发展。
(一) 促进儿童言语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优秀的图画书能增强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儿童言语表达既具有情境性特点, 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一方面, "情境性"是指儿童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 而优秀的图画书往往能提供更多真实生动的情境, 让儿童接触更丰富的词汇, 扩大词汇量, 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如低幼图画书《棕色的熊, 棕色的熊, 你在看什么?》, 就针对这一阶段儿童以对话言语为主的特点, 以一问一答、重复的短歌形式, 让幼儿在不断地模仿中学会简单句式, 提高语言能力。另一方面, 儿童言语表达往往缺乏条理性、连贯性, 由于图画书具有叙事性, 儿童通过读图, 能逐渐把握故事结构, 学会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增强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
(二) 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发展心理学理论中, 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学前儿童 (2~7岁) 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由于知识经验缺乏,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即儿童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儿童普遍喜欢图画书的原因--图画是对现实生活形象、直接、具体的反映, 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生动再现, 他们要凭借这些生动鲜明的具体形象来理解故事。针对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 引进版图画书在创作、出版时十分重视引导儿童欣赏插图。如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看爸爸, 既有趣又感人。书中有两页写着:"我爸爸他什么都不怕, 连坏蛋大野狼也不怕。"成人读到这往往会一头雾水, 为什么这样描述我爸爸呢?再仔细看图, 就会发现, 原来在大野狼那一页图的不起眼角落里, 画着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儿童凭借这几个经典的形象, 一下子就能理解爸爸的形象。
(三) 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 优秀的图画书不仅能帮助儿童发展亲社会行为, 还能帮助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首先, 图画书中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 有利于儿童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培养亲社会行为。如通过阅读《月亮的味道》, 让孩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 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和分享的快乐。
其次, 儿童在阅读图画书时会移情主人公, 与之同喜同悲, 这有助于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6岁前, 孩子会逐步发展出初步的感情自我调节能力, 包括处理情绪、培养自控能力等。如《小猫头鹰》一书, 讲了三只小猫头鹰等妈妈回来的故事, 帮助儿童应对分离焦虑, 建立初步的自控能力, 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又如经典图画书《逃家小兔》, 让父母和儿童知道, 亲子依恋中既有爱和依恋, 也有迷茫和焦虑, 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 我们要能正确处理它们。
二、国内原创图画书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引进版图画书不仅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符合儿童心理, 还有其他很多原创图书不能及的优点, 如题材贴近儿童生活, 故事构思巧妙, 想象力丰富, 画风精美, 童趣盎然。反观国内, 由于缺乏优秀的作者和有专业背景的编辑, 再加上大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图画书出版, 导致很多图画书的题材远离儿童生活, 主题功利化, 故事可读性差, 缺乏想象力, 画面粗制滥造, 缺乏童趣。
其中, 插图质量是国内原创图画书的重灾区。"绘本"一词, 顾名思义, 应为"手绘之书", 但是国内很多图画书的插画均为电脑制图、简单填色。如一本书中, 不管是兔子还是小猪, 都是脸谱化的, 这导致图画书的人物不但没有辨识度, 更缺乏美感, 对儿童来说, 不是审美, 而是"审丑".反观优秀的引进版图画书, 书中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如《鸭子骑车记》, 在同一幅画面中, 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 甚至连两头猪都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在绘图上"偷工减料", 国内很多原创图画书还没有自己的风格, 有的甚至画风惊悚。要知道, 那些获奖的优秀图画书, 或是水彩画, 或是油画, 或是水墨画……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如《小黑鱼》, 用了很多印章画和水彩拓画的技法, 给儿童献上了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
三、图画书市场"冰火两重天", 谁之故
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原创图画书和引进版图画书"冰火两重天"的现象?笔者认为, 这与下列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一) 作者力量不强
为什么国内原创图画书常被批评故事无趣、绘图粗糙?究其原因,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力量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都缺乏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了解, 没有对儿童心理进行全方位把握;二是大都不能将艺术与文学相结合, 使图画与故事相协调。
比如, 对于图画书中文字与插图的关系, 有的作者就不是很了解。松居直曾用下列公式来说明带插图的书与图画书的区别: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就是说, 在图画书中, 图画是主体, 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而一般故事书中, 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如获得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虽自称"第一部原创中国地理科学图画书", 但究其本质, 还是以文为主的插图科普书, 离"图画书"相去甚远。
(二) 编辑的心理学知识储备不够
大部分编辑缺乏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了解, 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形状感知、思维方式、语言特点、社会认知等知之甚少。
例如, 对于读图的重要性, 很多编辑并未重视, 很多人觉得, 看图画书不就是为了认字吗?殊不知, 文字只是思想的工具, 对儿童而言, 读图比识字重要得多。在图画书中, 插图提供了很多故事线索, 可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退居到次要的位置, 甚至退居幕后, 不占用太多的空间和注意力, 专心为儿童的听觉服务, 只有这样, 儿童才能专心去寻找大量被隐藏在图画和书本结构中的信息。如《雪人》, 这是一本著名的无字书, 虽然全书没有一个字, 但丰富的人物表情和肢体语言, 让一个温暖的故事跃然纸上, 对会读图的儿童而言, 完全不影响其对故事的理解。
(三) 受传统观念影响
国内原创图画书出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一是题材与儿童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受功利性教育心理影响, 国内原创图画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教育、学习等题材多, 而有关能力、情感培养的题材少。二是说教味太浓。有些原创图画书把中国传统故事画出来, 图画和故事都不错, 却过分强调教育意义, 忽略了儿童图画书最应该注重的情感、情绪的体验和表达。这一点引进版图画书做得较好, 很少直接告诉儿童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而是通过一些小故事, 让好的价值观像一粒种子, 悄悄地植入儿童的脑中, 生根发芽, 进而影响其一生, 如《爱心树》《小黑鱼》《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四) 社会环境因素
除了受传统观念影响,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原创图画书出版现状的一大因素。一是原创图画书出版周期长, 难以得到出版社的青睐。原创图画书的出版, 从挑选脚本到确定绘者再到最终出版, 周期短则半年, 长则三四年, 更有十年磨一剑者, 而且不一定能回本, 风险高。与之相较, 引进版图画书周期短、风险小, 自然成为出版社的首选。二是读者对图画书的认知程度不够。虽然已有很多家长认识到图画书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但还有一些家长不知道如何为孩子挑选图画书, 更有甚者认为学前儿童不识字, 看不懂, 所以不用阅读。
四、取人之长, 开发"儿童本位"的图画书
我国原创图画书面临着如此严峻的挑战, 该如何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实现突围呢?"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们可借鉴引进版畅销图画书的优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开发"儿童本位"的图画书。
(一) 发掘、培养优秀的图画书作者资源
优秀的图画书作者, 他能理解儿童, 会把儿童当作成人来平等对待, 用儿童能接受的方式, 与之探讨友谊、家庭、独立、自信、幻想、生命、死亡、孤独等深刻的问题。出版社应该以此为标准, 发掘、培养一批了解儿童心理、能蹲下来和儿童对话的图画书作者。
(二) 学习心理学知识, 提高出版竞争力
图画书编辑应时常扪心自问:儿童通常喜欢怎样的图画书?为了了解他们的喜好, 图画书编辑可通过自学、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等, 学习心理学知识, 以增进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了解;在选题策划时不仅要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 还要在内文编排和图书形态上都契合儿童的需要, 努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 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特征, 细分读者群体
儿童在不同认知思维发展阶段对图画书的需求不同。编辑只有认真分析概括儿童在成长不同阶段的特征, 并探索每个阶段对图画书的心理、生理需求, 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指导, 细分读者群体, 向优秀的引进版图画书学习, 才能更好地传递知识, 满足儿童的阅读体验。
(四) 集思广益, 创新方式, 增强游戏性
心理学家认为,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 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本着"儿童本位"的思想, 我们可以集思广益, 创新方式, 增强图画书的游戏性。一方面, 可以与幼儿园合作, 了解图画书的游戏教学方式, 听听幼儿园教师对原创图画书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 可以从不同的形态 (如异型书、立体书) 、运用各种小机关 (如翻翻书、洞洞书) 等入手, 创新装帧方式, 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产品, 促进幼儿发展。
五、小结
国外的图画书已经有着100多年的历史, 而我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出版至今不过10多年的时间。十几年来, 尽管国内图画书发展面临着种种不足和限制, 但是一些出版人已经意识到了原创的重要性, 我国的原创图画书从无到有, 一直在进步。作为出版人, 笔者坚信, 上下五千年, 纵横九万里, 中国图画书既可以从神话故事、经典歌谣中汲取养分, 也可以在日新月异的现实土壤中生根开花, 创新内容和形式。只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认真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多管齐下, 才能打造更多优秀的原创图画书。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
[3] .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4] .杜青芸。中外幼儿图书比较[J].科教文汇, 2013 (14) :65-66.
[5] .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2 (4)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