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迁移研讨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巴瑞琦
发布于:2018-08-14 共2945字

  摘要:语言迁移过程, 在语言应用与学习中发挥着引导性作用, 具有关联性、引导性以及可控性的特征。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 对语言迁移的特征以及其有效运用方式进行探究, 以达到充分发挥语言学习中的优势, 推进社会语言资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语言迁移,优化策略

  语言分析与研究, 是当前世界语言不断优化与发展的主导性条件, 在当代人类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言迁移, 作为语言自身基本特征, 自然也就成为当代语言特征解析的主要方面。为了准确把握语言运用的优势, 就必须对其中内容进行解析, 实现社会语言的科学性规划。
 


 

  一、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 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的母语, 对其学习的第二语言的影响情况, 它包括发音、词义以及语言结构等方面, 是语言习得过程中, 语言运用规则之间的影响情况的体现。[1]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经常会受到汉语词汇、发音等方面的影响, 就是语言迁移的体现。

  一般来说, 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形式。正迁移, 就是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辅助性作用。如, 我们学习日语时, 常常借助汉语汉字进行学习, 就是正迁移。负迁移, 是指母语学习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的阻碍性影响。如, 英语学习中的句子翻译顺序, 经常受到汉语语言顺序的影响, 就是语言负迁移的表现。

  二、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迁移探究

  认知心理学, 主要是从人的心理特征分析视角入手, 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 它主要由记忆、注意、感知、知识表征、推理、创造、问题解决七大部分组成。[2]我们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 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探究, 也是要结合这七方面进行语言迁移认知分析。

  (一) 记忆

  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首要部分, 依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念来说,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都是“感知—记忆”的过程。同时, 认知心理学者认为, 人的记忆包括短暂性记忆和长时期记忆。我们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 之所以会出现语言迁移现象, 是由于当前学习的第二语言内容, 与我们记忆中的语言编码, 出现了重合或者冲突的现象。即, 当前学习的语言内容, 与自身认知中的语言相互重合, 则有了“记忆重现”的情况, 则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就较为轻松, 如:汉语“吃饭”与日语“食事をする”在语言上, 有着相似之处, 则进行日语学习时, 就会较为容易。反之, 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 当前学习的语言, 与人认知中的语言内容毫无相似, 则记忆需要重复“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过程, 且新语言突破了记忆中关于语言的定义, 其学习过程自然较为困难, 自然也就出现了负迁移的情况, 如, 汉语“说话”与英语“speak”在发音、形态上都存在着差异, 其学习时就会受到影响。[3]

  由此, 我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 应最大限度地巧妙运用自身拥有的语言记忆, 辅助第二语言的有效性学习过程, 加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阻碍, 就能够达到合理运用语言迁移策略, 实现语言有效性学习的目的了。

  (二) 注意与感知

  (1) 理论分析。认知心理学认为, 人的注意程度以及感知程度, 也将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人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时, 人对语言知识感知能力较强, 进行语言学习时, 就能够快速在母语中寻找到与其相似的语言内容, 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反之, 人的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认知中, 对新学习到的东西的感知能力就低, 则进行语言识记的转换过程则比较缓慢, 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自然也就会延长。例如:学生时代的上午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学习效率较高, 而下午英语课程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就是这一缘故。

  (2) 应用策略。我们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在未来语言学习过程中, 就要注重把握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 及时做好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信息的资源内容归纳, 实行语言内容对应性探究。如, 选择每天注意力集中度最高的时间段进行语言学习的策略, 就是现代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 语言迁移策略合理运用的体现。

  (三) 知识表征

  (1) 理论分析。知识表征的把握, 也是认知心理学视角下, 语言迁移分析的一部分。每一种语言, 都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特征。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 如果我们对第二语言与母语之间的表征把握得较好, 则语言学习过程中, 我们就可以将其转换为正迁移;否则, 就会将其转换为负迁移。

  例如:英语学习过程中, 我们善于将英语中的“A-Z”26个字母, 与汉语拼音中的拼音字母对比学习, 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英语字母, 这就是母语与第二语言的表征进行把握的体现。

  (2) 应用策略。我们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注重从语言的基本特征层面入手, 探求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 并注重分析语言运用层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就能够实现语言学习过程的合理性、规划性, 适当规避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 负迁移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情况。例如:我们进行英语词汇记忆时, 首先将词汇进行归类, 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然后再结合汉语中词汇种类的特征, 对“ed、ing、ly、ful”等各类词汇的特征进行细化归纳, 最后就可以得到关于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规律, 实现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四) 推理与创造

  (1) 理论分析。推理与创造特征, 在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下进行分析, 是语言自我发展与整合后的过程, 它是人类进步的基础性条件。以此对语言的迁移问题进行探究, 就是语言的运用过程, 也是语言自我整合与发展的过程, 人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 实现了母语词汇库的丰富, 以及语言应用的变革。由此, 当第二语言能够丰富母语词库, 则母语对语言的学习就是正迁移, 反之就是负迁移。

  例如:汉语中“学习”与日语“勉強する”之间, 是对汉语词义方面的扩充, 则这种语言迁移就属于正迁移, 而汉语中“礼貌”与英语“courtesy”之间, 是与汉语完全不同的一种语言形式, 我们进行语言学习时, 需要重新形成语言分支, 由此, 这种就属于负迁移。

  (2) 应用策略。结合以上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我们在未来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应注重第二语言对母语发展、创作之间的影响, 从而达到语言学习优势条件的合理运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 要善于寻找到能够丰富母语体系的方式, 才能够保障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对于语言迁移中正迁移的合理运用。

  (五) 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问题解决过程, 是人的思维意识条件整合的过程, 它将思维中大量冗余内容, 都整合为相应的认知思维框架结构, 为人的分析提供信息供应。基于这种观点之下的语言迁移问题的分析, 就是人的认知思维, 对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整合分析过程, 如果第二语言的习得整合过程与母语之间相互吻合, 则语言学习就是正迁移;否则, 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负迁移。在后期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 应注重结合自身思维认知, 实现第二语言的合理性整合, 就能够实现语言迁移中负迁移问题的有效规避。

  综上所述,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迁移研究, 是当代语言综合运用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资源综合性调整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语言迁移的基本理论为引导, 分别从记忆、注意与感知、知识表征、推理与创造以及问题解决五部分, 对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迁移理论进行解读。因此, 浅析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迁移内容, 将为当代语言资源的整合运用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群芳.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迁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12) :217.
  [2]叶蓓蓓.从心理学视角谈“慢”的数学教育[J].数学教学通讯, 2018 (8) :7-8.
  [3]范文亭, 周游, 韩莹.英语对葡萄牙语习得的语言迁移现象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 (2) :208-209.

原文出处:巴瑞琦.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迁移研究[J].现代交际,2018(11):73-7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