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梅毒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 对本院 2010 年 6 月 ~2014 年 6 月收治的 102 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102 例患者均为 2010 年 6 月 ~2014 年 6 月在本院检测出的梅毒患者 , 其中皮肤科报告 36 例 , 外科报告18 例 , 妇产科报告 37 例 , 内科报告 7 例 , 儿科报告 4 例。回顾性分析梅毒流行病学的一般资料 ,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临床分期等。
1. 2血清学检查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检测 , TRUST 作为初筛检测 , TPPA 作为确诊检测 , 试剂盒由英科新创 ( 厦门 ) 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 3诊断标准 以 2007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制定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1]为诊断标准。
1. 4治疗方案[2]① 一期、二期、潜伏梅毒 :苄星青霉素240 万 U, 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 , 1 次 / 周 , 共 3 次。青霉素过敏者给予多西环素 100 mg 口服 , 2 次 /d, 共 15 d.②妊娠期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 80 万 U 肌内注射 , 1 次 /d, 共 10 d ;青霉素过敏者给予红霉素 500 mg 口服 , 4 次 /d, 共 15 d, 妊娠初 3 个月和末 3 个月各注射 1 个疗程。③胎传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 5 万 U/kg 肌内注射 , 1 次 /d, 共 10 d.
2结果
2. 1发病情况 梅毒患者 102 例 , 男 44 例 (43.1%), 女 58 例(56.8%), 男女比例为 1:1.32, 患者年龄最小 1 d, 最大 88 岁。
2. 2年龄分布 ≤ 20 岁 13 例 (12.7%), 21~40 岁 72 例 (70.6%),41~60 岁 12 例 (11.8%), >60 岁 5 例 (4.9%)。
2. 3职业分布 干部 2 例 (2.0%), 工人 20 例 (19.6%), 个体33 例 (32.4%), 农民 10 例 (9.8%), 司机 5 例 (4.9%), 饮食服务业 8 例 (7.8%), 学生 3 例 (2.9%), 无业 7 例 (6.9%), 其他 :母婴传播 11 例 (10.8%), 不详 3 例 (2.9%)。
2. 4婚姻状况 已婚 58 例 (56.9%), 未婚 39 例 (38.2%), 离异5 例 (4.9%)。
2. 5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上 8 例 (7.8%), 高中 10 例 (9.8%),初中 54 例 (52.9%), 小学 13 例 (12.7%), 文盲 6 例 (5.9%), 其他11 例 (10.8%)。
2. 6传播途径 :非婚性接触 56 例 (54.9%), 配偶传染 28 例(27.5%), 间接传染 4 例 (3.9%), 母婴传播 11 例 (10.8%), 不详 3例 (2.9%)。
2. 7梅毒患者临床表现2. 7. 1胎传梅毒共 11 例 , 占 10.8%, 其中男 4 例 , 女 7 例 ,均无明显皮疹。
2. 7. 2一期梅毒共 16 例 , 占 15.7%, 其中男 8 例 , 女 8 例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 , 单发 13 例 , 多发 3 例。
2. 7. 3二期梅毒共 11 例 , 占 10.8%, 其中男 6 例 , 女 5 例 ,皮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扁平湿疣 7 例 , 掌跖梅毒疹 2 例 ,斑疹样梅毒疹 2 例。
2. 7. 4潜伏梅毒共 64 例 , 占 62.7%, 其中男 35 例 , 女 29 例 ,均无临床症状。
2. 8实验室检查结果 102 例病例均进行 TRUST 和 TPPA确诊 , 所有患者 TRUST 和 TPPA 试验均阳性。
2. 9102 例患者均按照上述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 疗程结束后全部临床治愈 , 治疗过程中无吉海反应发生。
3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 (TP) 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 病程长 , 呈进行性发展 , 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 TP 几乎可侵犯人体的所有器官 , 因此梅毒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 并可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梅毒 , 危害性极大[3],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迅速上升的趋势 , 尤其是在广东省等沿海地区 , 患者正在成倍地增加 , 形势严峻[4],因此早发现 , 早诊断 , 早治疗是控制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5].
本文资料显示 :① 102 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 1:1.32,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 这与张晓娟等[6]报道类似。②患病年龄21~40 岁 72 例 (70.6%), 与国内梅毒疫情分析结果一致 , 本文>60 岁患者 5 例 (4.9%), 提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老年人经济收入稳定 , 传统的性观念发生改变 , 对性的需求增多 , 且老年人由于性功能的退化 , 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 往往采取不带安全套的方式。本文胎传梅毒有 11 例 (10.8%), 目前防止胎传梅毒患儿的策略主要是防止梅毒孕妇的发生 , 因为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几率高达 70%~100%[4], 因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检查 , 减少人群中尤其是育龄妇女中的梅毒病例数 , 建立和健全婚前、产前的梅毒血清筛选试验 , 如发现应立即治疗 , 阻断母婴传播 , 使胎儿免受感染。③本资料显示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 62.7%, 较朱俊波等[7]报道的略高 ,近几年来 , 由于梅毒发病率的持续上升 , 潜伏梅毒逐渐增多 ,有文献报道 , 潜伏梅毒患者的性伴中 , 有 50% 受感染 , 其中75% 为潜伏梅毒 , 25% 为显性梅毒[8], 因此潜伏梅毒的危害性极大 , 所以应加强宣教 , 要告知有不洁性生活史的高危人群做梅毒血清学检测 , 同时做好性伴侣的追踪检查。④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 , 因此应加强性道德的健康教育。⑤职业分布以工人、个体为主 , 学历以初中、小学为主 , 提示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 性病防治知识缺乏 , 自我防护能力不足 , 无保护性行为较普遍 , 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有效的性行为保护措施 , 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 上海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2007.
[2] 王宝玺 . 皮肤科诊疗常规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407-408.
[3] 张学军 . 皮肤性病学 . 第 7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221.
[4] 顾有守 . 顾有守皮肤病诊断和治疗精选 . 广州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09:229-234.
[5] 史玉玲 , 卫威 , 林华 , 等 . 早期梅毒 188 例临床分析 . 同济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09, 30(1):93.
[6] 张晓娟 , 汪振达 , 刘梦飞 . 早期梅毒 38 例临床分析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 2010, 17(2):112-114.
[7] 朱俊波 , 孙习俊 . 潜伏梅毒 82 例临床分析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2009, 25(10):780-781.
[8] 蔡小丹 , 徐敏鸿 , 许良杰 , 等 . 潜伏梅毒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 中国热带医学 , 2006, 6(9):160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