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属于大陆法系中具有特色的传统刑法学内容,在国外的大陆法系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我国的刑法学对于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简介
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来源于德国对于“癖马案”这一案件的判决中。这起案件中被告人是一位马车夫,在别人手下做事。被告人驾驭的马匹经常会利用自己马尾绕着堰绳,严重的阻碍了被告人驾驭。因此,被告人多次想要换掉这匹马,可是一直没有得到雇主的同意。被告人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生计只能被迫继续驾驭这匹马做事,但是后来却因此发生了事故,撞伤了一位路上过往的行人。帝国法院认为不能期待不管自己的职业违反雇主的命令,最终判定被告人无罪。这一案件中的相关理论被日本的刑法所接受。如今,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已经成为了刑法中重要的内容,曾经被称为危机理论。期待可能性就是对于某一种行为,想要准确的判断他的刑事责任,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期待这一行为的发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如果行为人期待这种行为的发生最后酿成了严重的事故,该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反,如果行为人并不没有期待行为的发生,对于突发的事故行为人没有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刑法的相关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概念指根据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具体内外情况,期待行为人符合适法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其中狭义的概念指去掉相应的内部环境,根据行为发生时周围具体的环境分析,行为者同样符合适法行为,不构成范围行为。一般情况下,刑法学上都采用期待可能性具体的狭义概念。
二、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在刑法学中具有的借鉴意义
( 一) 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完善了我国的刑事立法
在我国刑事责任评价中适当应用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存在部分学者并不赞同我国刑法中借鉴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并存在较大的争议。
例如在刑法中的第十四条以及十五条中,故意犯罪行为以及过失犯罪行为的相关规定,刑法的相关规定从积极的角度肯定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其中包含了关于期待可能性的一些思想,因此,刑法的相关规定并不阻碍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融入到我国刑法责任以及评价的过程中,因此对于刑法中期待可能性是否存在直接影响着是否存在相关的刑事责任。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完善了我国刑法的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 首先,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的刑事立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想要我国的公民能够遵守刑法的具体规定首先需要让公民能够认可刑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刑事立法的相关规定需要合情合理,让人信服。
如果没有充分利用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刑事立法的指导作用,对刑事具体的处罚范围做好明确的规定,那刑法的具体规定很难让人们遵守。其次,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体现了人性中具有的弱点,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应该体现出这一点,从我国刑法具体的发展变化中不难发现,宪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合乎人情就会继续发展下去,如果不合乎人情就会被取代。将法律与人情相互融合,才会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如果法律过于顺从人情,就会使法律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更不容易被执行。
( 二) 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例如: 盗窃、贪污等犯罪行为,如果犯罪行为发生时迫于生计才会实施的犯罪行为与出于个人的享受发生的犯罪行为,前者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会明显轻于后者,也就是说前者进行的适法行为具有的期待可能性要更少。对于一些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关于解决刑事疑难案件的问题,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 当一个妇女在傍晚时分,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了一名男子想要实施强奸行为,这名妇女在与男子进行搏斗反抗的过程中,将男子打昏。受到惊吓的妇女由于过度害怕跑到了附近的一户农家中,想要在这里过夜,这位农家中有一名老太太同意了妇女的请求,将妇女安排在女儿的房间中与女儿一同睡觉。深夜以后,农户家中老太太的儿子回来了,这位男子恰巧就是想要强奸这名妇女被打晕的男子,当男子回到家从母亲的口中得知这名受到惊吓的女子正在自己的家中睡觉,于是男子想要杀人灭口,产生了罪恶的念头。于是男子的母亲告诉了男子这名妇女与男子妹妹的具体位置,并嘱咐男子不要开灯,趁着妇女熟睡的时候将妇女杀害。但是,由于该妇女受到了过多的惊吓并没有入睡,母子俩的这一对话全部都被妇女听到。但是当时妇女已经没有了任何逃生的办法,只能与一起睡觉的男子的妹妹调换了位置。
这名男子趁着黑进来拿着菜刀向原来妇女睡觉的位置砍去,亲手将自己的妹妹杀害,期间,妇女趁乱自己逃出了农户家。在这起案件中,妇女的这一行为在法律界受到了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判定女子为正当防卫,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判定女子是紧急避险,还有的学者只是追究男子和其母亲的犯罪行为,回避了妇女的行为。所有的意见和解释都不能令所有人信服。首先,想要实施正当防卫只能是针对犯罪分子而言,在这起案件中,这名妇女的行为显然造成了另外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其次,规定紧急避险中想要避免的损失不能超过将要遭遇的损失,这名妇女却利用他人的生命换取了自己的生命,这两种损失是相等。如果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融入到刑事司法中,就会判定这名妇女没有构成犯罪。
三、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引入到我国刑法中的对策
( 一) 保留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的内容
在我国的刑法规定中,很多内容都已经涉及到了关于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例如刑法中的防卫过当以及胁从犯,都适当减轻了相应的处罚,表现了期待可能性的现相关理论。同时,在一些司法的相关规定中也同样体现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思想。这些规定中都更加的关注人性中的脆弱,调节了法律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将法律与人情相互结合,这也为我国刑法中引入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起到了良好铺垫的作用。因此,需要适当保留刑法中体现期待可能性相关思想的内容。
( 二) 科学合理的借鉴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做法
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在国外的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将这一理论融入到相关的法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大陆法系的成功经验,对于无期待可能性的相关行为理论分开治之。坚持我国相关的刑法理论,并保护我国刑法具有的稳定性地位,并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融入到刑法中,体现了人性的脆弱,将法律与人情相互融合,解决了法律与人情之间存在的矛盾,逐渐加强我国刑法的相关理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在我国的刑法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更加注重人性的弱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虽然这种理论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但是,对我国的刑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调节了法律与人情之间存在的矛盾,改变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将法律与人情相互融合,对于我国刑法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杨国章.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的借鉴[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 01) .
[2]栾娟.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之中国化[J]. 法制与社会,2010( 05) .
[3]刘远. 刑法本体论及其展开[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10 -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