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淮剧不仅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它起源于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区,已有多年的历史,如今成为一种较有代表性的剧种。淮剧表演个性突出,音乐优美。胡琴是淮剧伴奏的主要乐器,在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淮剧音乐; 伴奏强度; 故事情节;
淮剧发展之初,大部分唱腔是以“曲牌结构”的形式存在的,较少使用乐器。之后,淮剧逐渐与其他剧种融合,勇敢地吸收了徽剧和京剧的精髓,既保留了“老淮剧”独特的韵味,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使淮剧与伴奏乐器融为一体。近年来,淮剧的发展逐渐式微。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文化多样性的态势日趋明显,尤其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的普及,审美和鉴赏趣味的多样化,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淮剧的发展,使其趋于边缘化。淮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尤为必要,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淮剧表演中,胡琴俗称“主胡”。淮剧中的胡琴伴奏使得传统的乐队伴奏程序发生了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淮剧与其他剧种的融合,淮剧伴奏中逐渐加入了中胡、三弦。此后,中胡、三弦、胡琴成为“淮剧三大件”。伴奏乐器有助于展现淮剧的表演特点及其情感表达的主要规律,因而有必要去了解、探索,以感受淮剧伴奏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淮剧伴奏主要的演奏特点
(一)丰富的演奏方法
接触过胡琴的人都知道,缺乏指板和音质难以控制是其较为明显的缺陷。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演奏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乐队成员的感受,而脱离感受单纯依靠人进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这是胡琴伴奏的难题所在。但同时,这也成为胡琴伴奏过程中想象力得以丰富的源泉。正是由于这些缺陷,胡琴在伴奏过程中给了表演者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大大增强了表演的创新性。表演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元素,灵活运用演奏技巧。在左右手演奏的过程中,演奏方法丰富多样,灵活多变。淮剧伴奏的主要演奏方法是灵活的,主要表现在手可以在两根弦上揉、抹、滑、击、压、抖等。当弓不放松时,右手还可以做出长、短、连、顿等多种运弓技巧,从而生动地表现出戏剧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情节的内容。
(二)对琴师与演员之间的配合度要求比较高
除了演奏方法比较丰富这一特点之外,淮剧伴奏还有一个演奏特点就是琴师和演员之间需要有较高的配合度,密切合作。从伴奏本身来看,其是一项需要各个参与者密切配合的工作。在淮剧伴奏的过程中,如果琴师与演员之间的配合相对默契,那么不难发现,淮剧表演在情感表达、故事呈现等方面都能更加生动、人性化。因此,琴师与演员密切配合,可以推动淮剧的完美演出,起到辅助的作用。在伴奏过程中,琴师需要与演员在情感上进行默契的配合。在戏剧表演过程中,琴师与演员积极配合,才能更加生动地刻画人物。如在《太阳花》“杀子”一段的表演中,琴师可以使用二胡伴奏,把握淮调“#4”音的特点,左手运用悬腕与压力揉捏相结合的方法,配合右手的洗、波弓技巧,这样就可以与演员轻松合作了。
二、淮剧伴奏的情感表达形式
(一)通过准确把握曲调来表达情感
淮剧中除了新淮调、新悲调等主要腔调外,还有南昌调、淮悲调、十字调、下河调、叶子调等腔调,以及部分来自民歌、小曲的调子,如补缸调、跳槽调、八段锦、蓝桥调等。随着时代的变化,淮剧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在发展的过程中,淮剧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精髓,并且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在这一过程中,淮剧从最初的清唱发展为多种曲调。淮剧丰富多彩的唱腔和调子一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享受,另一方面也使演奏者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对于多种唱腔和调子的把握难度较大。如何将不同的曲调表现得生动、准确、富有魅力?笔者建议演奏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演奏者要明确曲调的特点,明确唱腔要传达什么样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其次,演奏者要有针对性地处理不同的曲调,要准确把握不同曲调、唱段的魅力,从而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再次,演奏者要明白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才能与表演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演奏者”与“表演”的融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演奏者要以演唱者为中心,避免“自演”,要体现出淮剧团队的配合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学唱、会唱能使演奏者更加准确地表达情感
演奏者要想更准确、更恰当地表达情感,与演员进行更好的合作,必须自己努力开拓新的领域。比如说,当演奏者不仅会演奏,还能够直接学习唱歌并学会唱歌的时候,就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情感。只有演奏者在演奏能力的基础上具备唱功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呈现戏剧故事,以及更加深入地表达情感。笔者作为一名胡琴演奏者,认为演奏不是单纯的演奏,要想给观众呈现出更加生动、形象、有韵味的表演,演奏者必须在新的领域立足,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演奏方法,熟悉乐器的演奏技艺,掌握不同曲调的特点。演奏者要仔细观察,根据音乐的特点和表演的场所,选择最恰当的曲调。在新时期,胡琴作为淮剧伴奏的主要乐器,一味地坚持传统的伴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迟早要落后于时代。因此,不仅是胡琴演奏者,所有伴奏乐队的成员都要不断地学习唱歌并学会唱歌,争取“比演员唱得更好”。
(三)准确地把握曲目的情感内涵
要想准确地把握曲目的情感内涵,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把曲目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就是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展示出来。只有当欣赏者感受到演奏者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时,才能将那份震撼以及感悟留存心底,欣赏者才会记住演奏者本人及其演奏的作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把握:第一,对作品进行反复研读,分析作品的格式、节拍、歌词、音律、声调,整体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反复演练,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体会作品的情感表达。同时要将个人对作品的情感理解用自然的演奏手法表现出来,只有将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到了表演当中,并通过自然、专业的手法表现出来,才能使作品真正地打动人心。第二,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或是豪情万丈,或是柔情满怀,或是婉转低沉。例如歌曲《花木兰》,这首歌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基调,开始时,木兰一边织布一边想着年迈的父亲将要出征,此时的情感基调是焦急的;后来,木兰决定代父出征,此时的情感基调是豪迈的;再之后,木兰上阵杀敌,英勇果敢,此时的情感基调是激昂的;而最后战争结束,木兰凯旋归来,此时的情感基调是感慨的。因此,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成功的艺术家,要想自己所演奏的作品红遍大江南北,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自己的作品成为经典,是每个艺术家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每一位艺术家都需要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拼搏,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四)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淮剧具有整体性,整体性贯穿了淮剧文化从形成到成熟的全过程。早期的淮剧一般都是由人们即兴口头创作的,其中没有太多的艺术思考,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和日常消遣。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淮剧逐渐注重故事化的表达,演出形式也日渐复杂。最初,淮剧的表演者大多是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他们能够直观地评价社会的善与恶、美与丑,在当下,这仍是他们评价事物的基本特点。这种评价特点是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淮剧是具有整体性的,诞生至今,也慢慢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精髓,日益完善。这推动了淮剧的发展,为淮剧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也为日后淮剧进一步变革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可以看出,淮剧伴奏的强度对淮剧的情感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加深对淮剧伴奏的认识和理解。淮剧伴奏具有自身的特点,淮剧伴奏的发展也使得淮剧表演有了自己的特点,使得故事情节更为细腻饱满,同时也能更加细腻地表达情感。淮剧表演者及淮剧爱好者要积极发挥淮剧伴奏的作用和优势,为淮剧以后的发展、创新寻找突破口和有效路径,使淮剧在今后取得更好的发展。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淮剧不仅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要想实现淮剧文化的崛起和发展,首先要让人们对淮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深刻地理解其文化内涵。本文对淮剧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解读,并提出了促进淮剧文化发展的部分措施,希望能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喜爱淮剧文化,使得淮剧文化更加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进行传承。
参考文献
[1]袁雅丽.浅析“都市新淮剧”在唱腔与伴奏上的艺术创新[J].大众文艺,2014,(21):157-158.
[2]蔡仲洋.淮剧伴奏中竹笛吹奏的要求[J].剧影月报,2011,(02):93.
[3]周洪明.淮剧主胡演奏之我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5):40.
[4]朱诗宇.论淮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J].大舞台,2012,(6):12-13.
[5]朱玉江.当代淮剧的发展状况及其文化解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