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写作

SCI论文投稿的拒稿原因、投稿方式及细节流程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11-24 共12582字

  由于SCI期刊的专业性,期刊经常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刊载收录论文的范围,因此作者必须足够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特别是选择目标投稿期刊时务必确保出版内容与稿件的主题密切相关。如果稿件投向了不合适的期刊,则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稿件被退回:稿件的内容“不适合本刊”。这种判断通常是经过编辑初.评或同行评议得出的,并且有可能历经数周或数月的时间,从而耽误稿件的发表。

  ②评议结果差:尽管稿件主题符合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范围,但由于编辑和审稿人不够了解作者的研究领域,有可能导致稿件受到不公正的评议。相反,如果换成另一个与稿件密切相关的期刊,该稿件被接收的可能性会增大,并且作者也不会被尖锐的审稿意见困扰。

  ③达不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即便稿件被接收和发表,但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埋没在一份同行很少问津的期刊中,从而达不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

  1.如何选择投稿期刊

  选择投稿期刊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期刊所规定的范围

  为了确认哪些期刊能够发表自己的论文,作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阅历进行初步的判断,必要的时候可以征询导师、同行的意见;其次,要认真阅读目标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或“征稿简则”,尤其要注意其中有关刊载论文范围的说明;此外,还应仔细研读最近几期目标投稿期刊所刊载的相关论文,以确认其是否与自己稿件的内容相吻合。

  由于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存在很大差异,有时某期刊的影响因子很高,作者所投稿件涉及的工作也很优秀,但因期刊与稿件的主题不适合,从而使得稿件难以得到录用和发表。选择投稿的期刊时应避免过于看重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

  (2)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

  作者想与同行们进行最有效的交流,使“目标”读者检索到论文,就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最合适的期刊中。最简单的途径是将论文投递到作者本人经常阅读和引用的期刊,因为这些期刊通常与作者的研究领域紧密相关。期刊的显示度简单而有效的判断方法有:期刊的发行量多少、期刊官网上的内容是否及时更新、可否免费让读者阅读全文和期刊是否被主要检索系统收录等。

  (3)期刊的学术质量、影响力和录用率

  学科交流经历: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学科交流经历来判断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作者所在研究领域有哪些重要论文是发表在该期刊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可以大致反映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高则表明期刊被读者阅读和使用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可推断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来稿的录用率和倾向性: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稿源通常十分丰富,因而录用率也很低。此外,有些欧美期刊对于发展中国家或非英语国家的来稿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歧视,这些国家或地区来稿的录用率尤其偏低。据统计表明,1991年《Science》对美国来稿的录用率约为21%,第二世界国家仅为1.4% ; 1994年《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对100个发展中国家来稿的录用率仅为2%。因此,在不能确定投稿期刊在稿件录用中是否具有倾向性时,最好查询该期刊对作者所在国家的录用率。

  (4)期刊的编辑技术和印刷质量

  稿件从被接收到发表的周期在选择期刊时也需要适量地考虑。通常可通过查询最新出版的投稿期刊中论文的收稿日期和接收日期及期刊的出版日期来推算。如果论文的收发时间和同行存在竞争关系,就更需要慎重考虑。

  期刊中图和照片的印刷质量也需要考虑,尤其是稿件中有精细的线条图或彩色图片时,更需要考虑投稿的期刊是否能保证其印刷质量。

  (5)期刊是否收取发表费

  期刊是否收取版面费或彩版制作费也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有些期刊甚至还需要作者支付一-定的审稿费或抽印本制作费。如果想在征收出版费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且不想支付这些费用,可以给编辑部写信或发邮件询问能否减免。

  2.如何有效回复专家审稿意见

  1)拒稿原因

  在了解并掌握如何有效的回复审稿人意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最常见的拒稿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为预投稿和增加投稿接收率提供一些帮助。

  (1)原创性不足、新颖性欠佳或重要性缺失

  美国顶级报刊之一的《纽约时报》认为,“期刊编辑- -般钟爱具有开创性的新研究”。学术期刊在不断寻求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很多作者都喜欢将“此研究前所未有”作为其论文意义非凡的原因所在。然而,仅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还需要有深度且内容充实。作者应举出其研究举足轻重的具体原因,比如此项研究可能使传统理论或观点推陈出新。如有以下原因,则可能会被拒稿:稿件创新点不高;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已经过时;论文的内容仅对已发表的成果进行二次分析、拓展或复制而未补充任何实质性知识;研究结果非原创或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

  (2)研究设计存在缺陷

  即使论文文笔很好,也不能掩盖研究设计.上的缺陷。事实上,这应在研究的初始阶段予以解决。产生研究设计缺陷的原因有:研究问题制定不充分;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够详细;选用方法不可靠或者不正确;统计分析错误;数据不可靠或不完整;样品尺寸不当。经验不足时,研究设计的制定一-定 要和导师或同行交流。

  (3)与期刊范畴不匹配

  很多论文在进行同行评审前即被直接退稿,这是因为稿件不适合期刊的读者群或不符合期刊的宗旨和范畴。同时,如因读者小众而未能迎合期刊需求,或稿件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也会作退稿处理。

  (4)诚信缺失

  有抄袭、捏造或篡改数据等缺乏诚信的行为时,同样会被拒稿。实际上,该类问题即使最初可能未被发现,最终出版后被查出也会被撤稿!

  (5)不符合期刊指南

  期刊会向作者提供指南,其中大多为期刊特定要求。如果作者在投稿时未注意这些说明,则可能会被直接拒稿或在进行同行评审之前退回修改。

  (6)写作和语言组织能力匮乏

  论文能够提供有说服力的、令人信服的论据极为重要。作者应能够让读者信服其研究具有可靠性和重要性。然而,写作中常出现以下几种缺乏语言组织的情况:①前言部分未确立研究问题的背景;②研究方法不具体,实验重复性差;③讨论部分只是再次描述研究结果,而没有诠释结果产生的原因;④文献综述不充分;⑤研究数据不能完全支持得出的结论。

  (7)视觉效果不佳

  附图、表格、图像和图形信息不准确或图中未正确标记是可能被拒稿的原因之一。许多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会在大概了解结论和意义后,立即阅读图形和表,所以该类错误很可能影响到期刊是否接稿。

  (8)语言和拼写错误

  存在用词哕唆、过度使用专业术语、语法或拼写错误等问题,尽管研究本身的质量很高,论文同样可能会得到负面反馈。因为审稿人对稿件进行判断除了依赖研究本身,还会看重论文的写作质量。

  这些都是拒稿的常见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拒稿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发表概率。

  2)回复审稿人

  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领域权威学者,杂志出版社经常征询编委意见,选择最佳审稿人。审稿是无报酬的,但是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因此,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逐条修改。自已认为不恰当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交流。如何对待杂志拒稿,常常让作者犯难。第一类拒绝属于“完全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不愿再看到这类文章的意愿,再投递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第二类是不完全拒绝型,此类文章通常包含一些有用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通常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这类文章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充分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结论后,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 -杂志,主编通常会考虑重新受理该文。有时有审稿人会抱怨,个别作者在论文被-家杂志拒稿后又原封不动地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审稿。《宇宙物理学》(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 -篇低水平的文章,对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严重的损害。影响因子不同的期刊接收论文的标准和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果被拒论文是由于论文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仔细斟酌审稿人意见并认真修改文稿后,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限制或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的情况常会发生。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作者礼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并指出审稿人的错误,请求主编将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做必要改进,这样不但论文有可能得以发表,还与审稿人和主编建立了良好关系。

  如何回复审稿人是有策略和技巧的。好的回复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砝码,而不恰当的回复轻则导致再次修改从而耽误稿件接收和发表的时间,重则导致文章被拒,前功尽弃。下面是一些一般性的答复审稿人的策略:

  第一,绝对服从编辑的意见。在审稿人给出各自的意见之后,编辑一般不会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编辑一旦提出某些意见,就意味着他认为这是文章中很大的不足之处。这时,我们能做的是服从编辑的意见,因为是编辑最终决定你的稿件被接收还是被拒稿。

  第二,永远不要与审稿人争执。与审稿人起争执是非常不明智的。审稿人的意见如果正确那直接照办便是。如果不正确,也大可不必在回复中带有情绪,心平气和地沟通即可。

  第三,合理掌握修改和argue的分寸。修改是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argue是在回复信中对审稿人的答复。其中心思想是容易改的就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与审稿人argue。对于语法、拼写错误、词汇更换、公式和图表做进一步解释等相对容易修改的内容,一定要丝毫不差的根据审稿意见修改。而对于新意不足、创新性不够这类根本没法改的,或者补充大量实验等短时间内根本没法完成的任务,我们则要有理有据的argue。在argue的时候首先要肯定审稿人的建议,随后指出本文的重点和他说的不一致。然后为了表示对审稿人的尊重,象征性地在文中加上一段这方面的discussion,这样就能很好地回复审稿人了。

  第四,聪明的掌握修改时间。拿到审稿意见,如果是小修意见,就只有寥寥数行,一天甚至几小时就能搞定修改稿。这时候不要马.上投回去,要放一放,多看一看,两个星期之后再投出去。这样首先避免了由于大喜过望而没能及时检查出的小毛病,还会让编辑觉得你是认真谨慎地在回复审稿意见。如果结果是大修,建议至少放-一个月再投出去,显得比较郑重。

  掌握了回复审稿人的策略方法后,在给审稿人回复意见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逐条回答所有问题。②尽量满足审稿意见,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谨慎说明理由。③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深入讨论。有时审稿人即使想接收你的文章,总还要提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果补充实验有困难,你给出合理的理由,一般审稿人还是会被说服的。④修改完后投稿--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作者的一般信息和各种联系方式、标题、摘要、图片编号、数据值等。

  3.投稿注意事项

  1)投稿方式及流程

  投稿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主流的投稿方式有:纸质投稿、电子邮件投稿和网上投稿。其中纸质投稿由于便捷性差、耗时长、不方便整理等问题,使用的人不多;网上投稿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极好的便捷性和易操作性,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投稿方式,深受科研工作者的喜爱;电子邮件投稿使用的并不多,主要作为网上投稿的辅助手段,通过邮件往来,可以交流与投稿相关的问题。

  下面将就网上投稿过程及作者应该注意的地方予以详细的介绍。

  在进行网上投稿之前,作者应当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作者应当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选择符合的SCI期刊,选择期刊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研究

  内容审视的过程。判断自己的研究内容与SCI期刊对稿件研究领域的要求是否一致,在一致的前提下,再判断研究内容的科学性是否达到期刊的要求。其次,应充分了解投递期刊的投稿须知。每个期刊网站都有投稿指南,可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了解期刊投稿的相应要求。比如很多期刊都强制要求稿件内容的语言为标准英语(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关键性的专业名词必须准确表述。其他诸如参考文献格式、图表大小、斜体正体的使用也是如此,投稿须知中都有相应的表述,作者需要对稿件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在正式投递稿件之前,还应在期刊官网上注册账号,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单位、邮箱、联系地址等以方便联系。完成注册之后,便需要按照期刊的在线指引系统一步步上传自己的稿件,包括文章类型、题目、作者名单、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等。在完成上传之后,系统会根据上传内容自动生成一个PDF稿件,作者可以将其下载下来,并通过PDF稿件检查内容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如果在检查PDF版本的时候发现有错误,可登录期刊投递系统进行更改。

  在完成稿件投递之后,稿件会被送到编辑的手里,编辑在审阅稿件内容后,判断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以及是否有基本问题。如果编辑认为稿件没有达到要求,便会退稿修改。如果编辑认为稿件达到期刊的要求,便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同行评审。专家审稿的过程周期较长,一般为2个月左右。专家们在阅读稿件之后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对稿件做出评价,并给出关键性意见,比如直接拒绝、大修、小修和直接接收。在汇总所有的审稿意见之后,编辑会给出最终的判断,并将结果发送到作者邮箱。如果结果是直接接收,那么恭喜你,你的SCI论文已经发表成功,只需等待2周以内的时间便可以在线查询你的论文。如果是小修,那么只需要简单的修改便可以接收。如果是大修,作者一定要仔细地修改并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编辑在接收到回复意见之后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再次送审,判断是否符合发表要求;二是认为达到了发表要求,直接接收;三是直接驳回拒稿。直接驳回的稿件则需要根据意见修改稿件内容,提升科学性与创新性再重新投递。

  投稿须知是投递稿件之前必须阅读的。不同期刊对稿件的要求不同。仔细的了解期刊对稿件的要求可以减少投递过程中时间与人力成本浪费。各个期刊官网上都有查询投稿须知的窗口,以材料类顶级期刊《JournalofPowerSources》为例,在其主页上有一个窗口名为“Guide for Authors”,点开弹出一个二级窗口"Download the 'Author Information Pack’PDF", 便可以下载一个PDF,内容为该期刊的投稿须知。其中“Aims & Scope” 便声明了该期刊涵盖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化学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一次和二次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光-电化学电池的开发。期刊的主题为研究、发展、应用新型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材料,比如纳米材料、新型元器件组成。在论文类型( Types of papers) 处,该指南规定:研究论文( Reasearch Paper )的字数不超过8000字,短评( Short Communications )为1000~3000字,综述( Reviews )最少10000字。上述字数是不考虑摘要、 图表、参考文献的,是论文的回8圆分的字数。研究论文和综述的图必须在8个之内,短评在4个以内。多余的图表应移到支持材料中。编辑会首先评估稿件的科学性,语言表达是否属于期刊的主题范围。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经过编辑、合作编辑及两个专家的审阅后,编辑会决定拒稿、修改或接收。修改稿的周期为30天,在接近截止日期时,作者会收到编辑的稿件提醒。在超过截止日7天会再次提醒,如若仍没有返回修订稿,截止日15天后会撤回作者的相关投稿稿件。


  4.论文查重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特别是英文水平不是那么好的学者,在无法独立撰写出书面的英文语句以正确表达实验或理论的含义时,或多或少都会借鉴别人的表达方式。学者们通过这种方式写出的论文,重复率可能会比较高。一旦重复率检查没有通过,可能会被怀疑抄袭直接拒稿。因此,若要想通过期刊的查重要求,除了在论文写作时尽力独立写作之外,还应详细了解sCI期刊的查重规则。

  目前,英文论文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查重:第- -种是Turnitini, 分国际版和UK版,主要面向对象是学校,进行包括毕业论文、课程论文的重复率检查,中国用户主要使用国际版进行论文查重;另外一种是Thenticate,全名为CrossCheck by iThenticate,主要面向各大SCI论文出版商,对投稿稿件进行重复率检测。

  由于绝大部分的SCI期刊对投稿后的论文基本上都会进行查重,若重复率较高则可能会被直接拒稿。经过CrossCheck查重后的文章几乎都会被检测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就会被怀疑抄袭。我们现在来具体分析SCI论文查重报告中的相似率。其查重方式主要是将稿件的字句或公式与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比对,在比对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查重报告。整个查重报告的相似率是由每一个单独匹配来源的重复率累加所得。--般连续3~5个单词一样,便会算做重复,而总的相似率可能由不同的匹配来源共同构成,且对每一组匹配文本都有1%的重复。由Cross Check数据库对SCI论文查重后给出的相似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相似率低于10%

  相似率低于10%的SCI论文是相对理想的结果,文章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属于原创,没有抄袭借鉴的成分,总的相似率可能仅仅由少量的低级重复累计而.来(3%以内),可能来源于比较常见的表达部分,比如实验方法、专业名词、仪器设备等必须使用的词汇,这部分重复是可以接受的,虽然被电脑匹配出来,但无伤大雅可以忽略。

  第二类:相似率在10%~50%之间

  许多作者的重复率都在这个范围以内,相似率的来源除了第一类来源之外,还可能存在借鉴表达的部分,这部分的重复会显着增高重复率,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相似语句的使用。重复率过高并不一定代表着抄袭,但会为投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因相似率过高而被撤稿,那么尽量使重复率降低到10%以下。

  第三类:相似率高于50%

  如果通过论文查重得出的重复率超过50%,是一定无法顺利投稿的。50%以上的重复率意味着大部分语句都与数据库中的论文相似,也意味着可能10个单词的句子有5个单词都和别人是一样的。这样很大可能会被判为抄袭。对于作者来说,这是投稿大忌。论文写作时,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除上述三种情况之外,关于相似率报告,还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第一种情况:总体相似率高,但包含若千个低重复匹配来源。比如,一篇论文的重复率高达30%以上,但是通过仔细比较之后发现这是通过一系列低于5%的较低重复率累积而得,那么编辑一-般不会认为这属于重复,论文作者只需微小调整语句即可。

  第二种情况:总体相似率很低,但仅包含--至两处的高重复率匹配来源。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正好相反,同样是相似率超过30%。如果是由一部分接近25%的相似率和低于1%的相似率累积而来,那么代表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严重抄袭,这种会直接被编辑判定为抄袭并且遭到撤稿修改。对于投稿人来说,是一定要注意的。

  SCI论文查重标准并不固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查重报告第一眼看到的相似率仅仅是一个参考,就算略微高于20%也不要太担心,主要还是要确定各个匹配来源的相似率是否合理。这就需要作者根据查重报告具体分析,从而对重复的段落进行针对性的语言改写。

  值得一提的是,判断一篇文章的整体相似率时要考虑到很多因素。首先是相似率的来源,在查重报告中都会指出相似表达的出处以及最相似文章的标题和涉及的内容。若相似率最高的论文超过30%,说明作者对论文的描写借鉴了太多该文章的语句和表达,可能会被判断为抄袭。其次,匹配出现在文章的位置比有多少文字匹配更为重要。比如,匹配最高的在实验方法部分,这种情况比较合理。因为实验方法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操作方式、仪器设备、参数等可能大都相似,造成的相似率偏高是非常正常的。而结果和讨论部分,如果在没有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下,就有超过5%的重复率,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因为这部分是专属于自已的实验成果的阐释。另外综述型文章的相似率会比研究性论文更高,这是因为其中存在着较多的文献引用,属特殊情况。另外,参考文献一般是不参与相似率检查的,所以无需担心这部分的重复率。有引文标记的语句会被排除在相似率检查之外,被系统视为引用他人的工作。总的来说,单独根据相似率判断抄袭是不准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对于相似率较高的稿件,可以在投稿之前修改,也可以在审稿时修改,但不能将相似率较高的稿件留到查重之前再处理。对于编辑来说,他们没办法接受相似率超过50%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拒稿。对于作者来说,尽量在论文撰写之初就独立进行SCI论文写作,是避免相似率过高的最佳途径。毕竟在已经成稿的情况下,再逐字逐句的进行稿件更改是最耗时耗力的事情。

  5.投稿前的细节

  在准备投稿前有些细节性的东西需要认真了解。

  (1)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通讯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Author ),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文章的成果属于通讯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仅代表你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若有两个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 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这个对于多个通讯作者也是适用的。

  (2)作者地址的标署

  根据作者列表详细地标注作者地址、邮编和单位。若是分属不同单位,应用符号或数字列表进行区分。作者地址也需要根据作者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比如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大都为第一单位,而其他参与论文工作的单位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IF-13.858)为例,第一单位的作者- -般以“t” 进行示意,第二单位为“”。通讯作者的姓名旁大都会以符号(主要为* )进行标记,以区分其他作者,表示文章的版权所属。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很多SCI期刊都需要作者自己推荐论文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3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 ~ 8人。推荐的审稿人- -般为同- -领域的专家,若有已知的专家可以直接向编辑推荐,若是不了解该领域的专家,选择审稿人有以下几个方法:①利用SCI、SSCI、A&HCI、 ISTP 检索相关的专家;②通过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寻找相关审稿人;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专业人士;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⑦若是团队连续研究,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等等。

  (4)重视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或修稿

  审稿人在阅读稿件之后,会根据稿件的内容给出意见,并对论文的状态向编辑给出意见,比如接收、小修、大修、拒稿。编辑在汇总所有的意见之后,会给出最终决定,发给作者。重视审稿人的意见对于论文的顺利发表非常重要。审稿人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进行评价:①是否有明确的创新点;②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合乎逻辑;③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妥当;④语言描述是否正确、简明;⑤实验重复性如何;⑥论题是否符合相应的期刊;⑦图表的使用和设计是否必要、规范、清楚等。

  (5)合理应用一些小技巧

  ①提前了解所投杂志涉及的研究方向,做到“投其所好”;②比对目标期刊的征稿说明,逐一-调整文章内容和格式;③引用1~2篇来自该期刊或审稿人的文献;④邀请在目标期刊发表过较多文章的同行或朋友修改文章。

  (6)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

  Manuscript.doc、Tables.doc、 Figures (大多数杂志要求tiff格式,少数接受jpg格式)、 Cover letter,还有Highlights、Supply information、Graphicalabstract等。

  6.稿件状态

  稿件的状态前文已略微提到,包括投稿( Submit)、编辑处理稿件( WithEditor)、审稿( Under Review)、修改( Revise)、结果( Accept or Reject )。国内期刊纸质投稿或电子邮件投稿一般是邮件通知或者电话通知,通常通知的状态是“投稿”、“修改”或“结果”。网.上投稿的,投稿系统会显示稿件处理状态,不过有时网上的状态并不是稿件实际的状态,要么没有更新,要么是编辑正在考虑如何处理稿件。下面是关于投稿状态的介绍。

  投稿( Submit):有些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格式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要求作者邮箱不能是sina、163邮箱。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并附上投稿信等。. 上传的稿件是Word或Latex格式,而且字数、页数、公式、字号、字体等需符合目标投稿期刊的要求。

  在你填写投稿信息并上传了整个稿件后,投稿系统会将Word文档自动转化为PDF文档,此时PDF文档的第一页就会 出现相关的投稿信息,包括稿件编号、稿件题目、稿件类型、关键词、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和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Word转化成PDF文档后需要再次确认文档信息,因为转化过程中或许会出现问题。如果需要修改稿件内容,就删掉PDF文件,修改后再重新上传;如果在Word中图或表不分页,但在转化成PDF后分页,可以在Word文件中重新排版,或者通过软件自己将Word转化成PDF再检查格式。目的就是尽量避免图或表分页,其实,重要的还是稿件内容,对于图或表分页的情况,尽量避免即可。还有,如果将同一稿件投稿了两次,就需要给编辑发邮件说明情况,请他撤销一个。在点击“ 提交”按钮后,系统会弹出提示,问你是否确认投稿,如果确认并“ 提交”,稿件就投稿成功,接下来是编辑处理稿件。若是电子邮件投稿,为了防止“附件”编辑没收到,一-定在电子邮件中要求编辑给你回复是否收到邮件“附件”。

  编辑处理稿件( With Editor):这个状态- -般会持续两个星期,如果在投稿时没有要求选择编辑,稿件就会由主编分派给编辑。不过有的期刊没有“WithEditor”状态,直接到“审稿( Under Review )”状态。如果期刊有这个状态,并且在投稿四个星期后还没出现“With Editor”状态,最好和主编联系。

  审稿(Under Review ):这个状态一般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1个月~几个月)。如果被邀请的审稿人拒绝审稿,编辑会重新邀请其他审稿人。这个过程各个期刊的时间长短一般不一样,像快讯、快报的期刊可能会比较快。初投稿的人都希望刚投完稿马上就有回复,所以有的没到时间就写信去催,这其实很不礼貌。一般来说,正规杂志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给你回信。修改( Revise ):修改就说明稿件问题不大,被录用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值得庆祝的。一般情况下,期刊会限定你在一定时间内将修改稿上传,修改原则是根据审稿意见逐条作答。建议语言表达礼貌且能显示出你的自信,因为编辑应当被尊重,而且编辑也希望看到你对自已工作的信心。编辑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所以建议一两句必要的礼貌用语后,直接进入主题。修改稿的文件名可以在原来文件名后加( Revised Paper )。修改稿一般是针对审稿人的提问或者建议,所以除了修改稿,还有一个针对审稿意见的单独文件,可以取名为“Reply to thereferee”,对审稿人的提问和建议进行逐条答复。给出的答复要有针对性,并且合情合理,如果需要,可以给出相关文献证明,文献列在最后面。

  最后将修改稿和“Reply to the referee”文件上传至期刊投稿系统。为保险起见,最好在上传一-段时间后查询投稿系统是否有更新。如果一天后还没有更新,重新上传一次,若还不成功,就与负责的编辑联系。如果是电子邮件投稿,在将修改稿和“Reply to the referee”发给编辑时,要在邮件中给出相应的说明,并请编辑在收到附件后回复。若修改程度很大,编辑通常会要求你修改后重新在网上投稿,此时不必惊慌,因为修改后的稿件还是原来的审稿人审稿,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只要按照审稿要求仔细修改,一般问题不大,稿件还是会被接收。在修改时,最头痛的是如何满足个别审稿人的“不可实现”的要求,此时建议引用文献加以解释,做到有逻辑有说服力。有的稿件需要反复多次的修改和审稿,这需要耐性,毕竟发PAPER不容易。

  若修改程度很大,编辑通常会要求你修改后重新在网上投稿,此时不必惊慌,因为修改后的稿件还是原来的审稿人审稿,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只要按照审稿要求仔细修改,一般问题不大,稿件还是会被接收。在修改时,最头痛的是如何满足个别审稿人的“不可实现”的要求,此时建议引用文献加以解释,做到有逻辑有说服力。有的稿件需要反复多次的修改和审稿,这需要耐性,毕竟发PAPER不容易。

  结果( Accept or Reject):论文接收了,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没有接收就比较麻烦了,毕竟--篇论文从无到有会花费很多时间。--般拒稿都会给出明确.的理由,要及时调整心态,将被拒的稿件仔细修改,改投另外的期刊。拒稿原因比较多,大致有以下情况:创新点不够;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文章结构不完整;论文的研究领域和所投期刊不符合等。

  7.论文接收后的注意事项

  成功发表SCI论文是很多学者梦寐以求的,尤其是发表在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那发表成功后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论文被接收后会收到杂志社的文章校样,校样不容许大幅改动,除非有原则性错误。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明显差错,校稿时主要校对基金号,作者姓名、机构和文中数据、符号等,没错误不能随意改动,那可能会导致出版延迟。校样校对好之后要立即寄给杂志社,并且填写杂志社随校样寄给你的版权转让说明。另外,一些杂志要收取版面费和彩页费,所有相关工作处理好后,便只需要等待自己的文章在杂志上见刊。有些影响力较大的期刊,由于稿源丰富,所以你可能需要等待相当长一段时间。要注意的一点是,文章一旦被接收,最好不要撤稿,这样不仅是对杂志社的不尊重,还涉及诚信问题。

  1)编辑审稿的经验心得

  从审稿人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命运往往在审稿人打开它的一-瞬间就已经决定。经验丰富的审稿人会在接收到文章后快速通读一遍,从而对文章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通常,审稿人最喜欢遇到两类文章: 一是通篇细节错误很多,可以直接拒稿;二是文章质量很高,即well written,只需提几条简单的意见就可以接收。因为这两种最节省审稿人的时间,同时还能给编辑-一个很好的答复。当然,审稿人一般不会明确指出你稿件被拒的原因,而是采用相对委婉的方式,比如指出你文章创新性不够、研究意义不大或者是方法老旧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为了给审稿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即使做不到wellwritten,也要尽可能地减少文章的细节错误,从而增加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

  文章中需要注意的小细节主要如下:

  ①标题最好不要出现novel, new 等词。写科技论文的目的就在于报道新的进展,在标题处强调反而会显得累赘。审稿人不会因为标题出现new就觉得你的文章创新点很强。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怀疑他的经验以及智商,于是吹毛求疵地找你文章里不新的地方......

  ②Abstract里避免充斥大量数字。摘要里只需要出现主要的研究成果,一些人对自己的实验数据相当满意,于是都把它填充到摘要里,殊不知会给审稿人留下论文数据支撑不够突出的印象。

  ③规范引用参考文献,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手工录入,出错的可能性大。其次参考文献格式要统一。第一,用Author-year格式那就要有Author-year的式样,用数字格式那就要有对应的数字编号。第二,人名的拼写要正确,因为有可能某篇引用文献的作者就是你的审稿人。第三,用etal要慎重。列出作者姓名是对文献作者的尊重。

  ④准确拼写节标题。比如Conclusions, Acknowledgements 要带s。这两个标题使用频率高,而且字体显眼,写错了很容易被审稿人注意到。

  ⑤切忌超长段落。最好用3 ~ 5个,精练地表达必要的内容。

  ⑥图表切忌模糊不清。审稿阶段,论文的正文和论文中的图表是分开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张图或-一个表会被放在一页A4纸上。图的质量要高,除了矢量图以外,为了保证图片的分辨率,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并检查。

  ⑦根据目标期刊合理设置文章格式。一般来讲通篇双倍或1.5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

  一篇文章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好的写作可以避免文章过早地被拒稿,或者获得一个好的审稿结果。以上只是部分需要注意的也比较容易做到的细节,可以帮助提高论文被接收的概率。


相关标签:SCI论文写作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