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写作

小学数学教材研究论文的写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5-10 共6284字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材研究论文的写作.。
一、小学数学教材研究的视角
  
  教材是用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资源。是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知发展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死记教材上的知识;教师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利用和开发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因此,教材的使用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研究论文是对现行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分析,针对教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书面成果。教材研究论文,可以是对教材的宏观研究,也可以是对教材作微观探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波及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各级学校,教师们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的使用。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思想观点,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困惑,这些新思想、观点、问题和困惑进行适当的构思,都可能成为论文的选题。
  
  当前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教材的视角有:
  
  (一)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分析比较的研究。
  
  根据课程理论,对各种版本教材或一套或者一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特点、知识体系、体例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教材的选材、选例进行研究;对教材的知识、能力序列进行研究;对教材练习的编写进行研究;对教材的育人功能进行研究;对教材的背景进行拓展性研究等。
  
  (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重组与使用的研究。
  
  从新的角度,把现行教材上提供的材料或观点进行概括或表述,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与拓展,对某个单元或某个知识点编排的合理性与适用性的探讨,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针对教材中的某些问题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现象,根据相应的理论、经验或事实,提出看法或建议,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条件或有效的方法等。
  
  (三)小学数学教材开发的研究。
  
  如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材的开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等。
  
  二、小学数学教材研究论文的特点。
  
  (一)凸显实用性与学术性。
  
  教材研究无论从宏观展开或是从微观展开,论文中所反映的研究结论或结果,即无论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特点还是对教材某知识领域进行分析,其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准确科学地传授知识,其实用性极为明显。如果能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就可以在更大范围进行交流,指导、受益的面更广。教材研究论文不仅体现出它的实用性,同时注重其理论色彩。对来自于教材本身或使用教材过程中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对这些问题的理性认识,体现出文章的学术性特点。
  
  (二)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
  
  小学数学教材研究遵循教材内容的编排,即便是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重组等问题的研究,也是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依照知识的内在关联性,根据教学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研究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既表现在内容上,又反应在方法上。研究前人从未研究过的问题,对前人已研究过的问题,有新的研究视角和视点、新的思想和观点。
  
  三、小学数学教材研究论文写作要求。
  
  (一)钻研教材,拓宽视野。
  
  教材研究论文的写作对象是教材。只有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掌握和深刻领会教材,才能发现问题,找到有价值的写作内容。
  
  通过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写的思想和教材编排特点,理解编排的意图。钻研教材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宽,把部分教材知识放到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把研究者的思想、观点或做法放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深入把握教材上知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教材研究与其他领域问题研究的关系,了解同行或跨领域的研究现状。
  
  (二)选择角度,开展研究。
  
  选择角度有两个方面要求。其一,研究角度要选准。小学数学教材研究论文的读者绝大部分为小学数学教师或是同专业的研究者,所以,要选择教材上带有普遍性的有争议的问题,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困惑,或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指导实践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说选择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和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二,所选问题的角度要尽可能小,以便能研究深刻些。
  
  (三)掌握结构,灵活安排。
  
  掌握结构是指掌握论文的常规结构。由于开展教材研究的视角或视点的不同,论文的形式也可各异,但从论文的结构或写作的角度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各类期刊上刊登的论文,基本具有第二章第二节介绍的构成要素,所不同的是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这主要根据刊物的要求而定。论文的字数约在3000-5000,写作时视主题内容而定。
  
  四、案例赏析。
  
  新课程下两版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材的比较研究。
  
  代婷。
  
  摘要:“数的认识”是小学生们理解数与算术本质的前提,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深厚的影响。“北师大版”与“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在第一学段,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有着许多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呈现方式、编写风格等方面。对两版教材在这部分内容展开比较,不仅有利于教材自身的建设,而且能对教师的“用教材教”有所帮助。
  
  关键词:北师大版;人教版;数的认识;比较研究为了全面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必要条件,而教材又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且为教师们提供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模型。
  
  本文主要对第一学段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展开比较研究,希望对今后的教材建设及教师的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
  
  “数的认识”是小学生们理解数与算术本质的前提,也是小学生们对数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至关重要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则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则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因此,要的。
  
  数学为学生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对这部分内容展开研究是很有必。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处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应在“数的认识”方面达到下列要求:①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②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③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④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⑤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分数。
  
  ⑥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新课程要求“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二、编排体系的比较。
  
  (一)总体结构的比较。
  
  两版教材在每册中对数的阶段划分上是相似的,只是对于分数和小数,人教版先后放在三年级两个学期学习,而北师大版则全放在下学期,并且学习小数在分数之前。有研究者曾经对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顺序做过概括,这种顺序大致表现为:整数~小数~分数,此外,据考察,商代就有小数概念,而分数的最早记录则在商后期,因此,在分数与小数的安排上,无论以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据,还是以分数、小数的起源为据,北师大版还是较合理的。
  
  (二)“20以内数的认识”的安排比较。
  
  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首先向学生介绍0-10的认识,随后在学生学会比较之后安排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这个基础上,用“10+几二十几”的方式引进了20以内数的认识。而在人教版的教材中,1-5的认识、比较和加减,6-10的认识、比较和加减法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编写的。随后,20以内数的认识也是利用“10+几二十几”的方式引入。
  
  (三)“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安排比较。
  
  北师大版在介绍100以内数的时候,用数小棒的方法,以10为单位,10个10是100,或用拨算盘珠的方法教给学生们认识100以内的数。这是与人教版一致的地方。在两版教材中,都涉及了“认、读、写”和估计数的要求,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北师大版更侧重数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便于实际应用。而人教版则更注重“认、读、写”.由此可见,北师大版注重数学的应用性,人教版则注重数学的基础性、逻辑整体性。
  
(四)“分数和小数的认识”的安排比较。
北师大版首先安排了小数的认识,后面安排了分数的内容,虽然在顺序上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但并没有显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而是把它们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来介绍的。而人教版首先在三年级上册介绍分数,在下册介绍小数,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简单地介绍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人教版的三年级下册的第89页,“1分米是1八0米,还可以写成0. 1米,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并对此换算安排了“做一做”,要求学生学会分数与小数的简单换算,初步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的。在难度上,北师大版的小数认识,介绍到小数点后两位,而人教版介绍到小数点后三位,由此可见,人教版稍难于北师大版。
  
  在安排“分数的认识”时,两版都只安排了分母最大是10的情况,但安排的顺序有所区别。北师大版从有关分数的实例和结构出发,同时向学生介绍分子是1和非1的情况,而人教版从实例出发,先介绍分子为1的情况,随后是一般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数和比较分数的大小是同时进行的,这就使教材的内容显得紧凑且连贯性强。
  
  三、呈现方式的比较。
  
  (一)标题的呈现方式。
  
  人教版讲“几”就以“几”的方式呈现,如讲《3的认识》标题就是《3》,标题纯数学化,而北师大版的标题则生活化,如在讲“1-5的认识”时,是以“玩具”
  
  命名的。标题数学化是我国数学课本的传统做法,优点是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缺点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标题枯燥,缺乏吸引力。标题生活化是一种生动的命题方式,它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编制的,因此标题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显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它的缺点就是数学主题不够鲜明,小学生们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了解到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
  
  (二)内容处理方式的比较。
  
  导致数学抽象的过程总结成体验一语言一图画一符号四个步骤。注重图文并茂是这两版教材的共同特点,它们都收录了大量的图画,数学知识都是以图片为背景,这样就能使课本所蕴涵的信息量更加丰富,使描述功能更加直观、形象,利于儿童理解,更能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两版教材的共同之处,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比较弱,但在“数的认识”部分的教材编写上,两版教材还是注意与学生认知结构相配合,从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在“数的认识”部分是通过让学生们探索和概括数的规律来完成的,例如人教版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以“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方法,让学生探索概括出“10个一百是1000”.
  
  学生们用的数学教科书往往都只能涉及图画、符号两个步骤。但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在内容处理方式上,北师大版在每一节内容中都安排了“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数一数”等环节,并且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来设置,这就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此外,还能让学生“口到”、“手到”、“眼到”、“心到”,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又不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人教版在介绍完每个知识点后都安排了一个“做一做”环节,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处理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现新课程中所提倡的“建构学习”方面也有所欠缺。
  
  但人教版在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时,有一点是很好的,它在一些内容后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例如,一年级下册第37页,添加了“生活中的数”环节,内容是“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这样不仅把数与生活相联系,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心,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北师大版的“数学万花筒”和人教版的“你知道吗”,主要讲述数学史和数学小故事,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体现情感教育等。
  
  四、编写风格的比较。
  
  教材既要利于教又要利于学是这两版教材的共同特点。它们都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参与直观操作和通过分析、抽象概括得出数学规律。但是让学生探索和参与的程度不同,编写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人教版逻辑性强,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而北师大版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教材的趣味性、活动性和灵活性。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处理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数学知识都是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呈现在小学生面前的,例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人教版》是从数位讲起,而北师大版则是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例如二年级下册第26页,以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出发,让大家既能学到数,又能了解一些生活常识。这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点。
  
  五、习题编制的比较。
  
  教材不仅包括知识内容的编写,习题的编制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习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及变通性。习题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如果编制的习题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
  
  在北师大版的“数的认识”的内容中,安排了“拨一拨”环节。试图让学生通过拨算盘珠来巩固对数位的掌握,“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填一填”等是供学生在课内思考及练习的环节,人教版也是在每个知识点后安排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内巩固所学知识,但是样式单调,只有“做一做”一个环节。在每一章内容后再安排一个总练习,以及每册课本后安排一个总复习这是两版教材的共同之处。例如在二年级下册,一共安排了九章内容,就配套了九个练习,最后也都有总复习。这样的习题结构有利于学生能够及时复习、系统掌握。
  
  在练习题的内容上看,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当然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在“数的认识”中往往只能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是两版教材的共同特点。人教版的习题体现出层次性,在每个练习的最后是略有难度的题或让大家探索的开放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北师大版的习题注重基础性、趣味性、题型丰富性,不仅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或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例如二年级下册第39页,安排了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估计树叶的片数,然后再和数后的实际片数做比较,并看学生是怎么数的。让学生估计数,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并培养猜测能力,此外,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数法,这都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主要因素,教材的价值从某种角度来讲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智慧教学来实现的,因此,教师不能受限于教材,应以教材为中心,在内容或形式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及学习特点向外延伸,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本文对两版教材做比较,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教师们吸取两版教材的精华,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文章来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5期)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就当前全国范围内较为广泛使用的教材有北师大版教材、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从理论上讲,教材多样化为使用者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实践操作上讲,对教师如何取舍教材、作何补充,如何发挥各种教材的优势等,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对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中的“数的认识”的各个部分,即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认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编排体系、呈现方式、编写风格、习题编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两种不同版本教材所具有的共性和特点。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展教材的选择、进行优势互补,科学地使用教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