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论文(专业范文8篇)之第四篇
摘要:为了防止芫荽因天气情况造成大量减产, 提高芫荽产量, 保证市场供求平衡, 可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芫荽。根据芫荽易于组织培养、易于诱导胚状体这一特点, 本文对芫荽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及细胞培养, 以期培育出优质高产芫荽。
关键词:芫荽,愈伤组织,分化,细胞培养
芫荽 (Coriandrum satium L.) , 又名胡荽, 俗称香菜, 是双子叶草本植物[1]。植物基因型不同, 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不同, 如草本植物易于木本植物, 双子叶植物易于单子叶植物[2]。组织培养的再生途径受植物基因型影响, 芫荽易于诱导胚状体[3]。2018年, 我国部分芫荽主产区皆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芫荽收成不好, 多地芫荽还未收割就已经烂在地里, 而芫荽市场需求旺盛, 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各地芫荽价格一路飙升, 人们甚至将芫荽戏称为“芫荽矿”。进行芫荽组织培养可以使芫荽避免自然生长过程中受到天气原因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仪器。
恒温光培养箱、立体压力蒸汽灭菌器、SW-CJ-2F型双人双面净化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 、分析天平、大烧杯 (1 000 mL) 、容量瓶、玻璃棒、三角瓶、培养基、电炉、无菌纸、解剖刀、镊子、刀片、若干烧杯、封口膜、牛皮纸、pH试纸、量筒、试剂瓶、刻度吸管、洗瓶、洗耳球、移液管、一次性手套和标签纸。
1.1.2 试验试剂。
CuSO4·5H2O、NH4NO3、KNO3、MgSO4·7H2O、Na2EDTA、KH2PO4、KI、H3BO3、MnSO4·4H2O、FeSO4·7H2O、Na2MoO4·2H2O、CoCl2·6H2O、CaCl2·2H2O、ZnSO4·7H2O、甘氨酸、烟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肌醇、蔗糖、2, 4-D、6-KT、琼脂粉、NaOH、HCl、无水乙醇、NaClO溶液和蒸馏水。
1.1.3 试验材料。
本试验将芫荽作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首先, 配置MS培养基。按照表1配方称量各试剂置于大烧杯中, 在其中加入1.0 mg/L KT和1.5 mg/L 2, 4-D和0.7%琼脂 (琼脂粉3.5 g) , 用少量的1 mol/L HCl和NaOH调节pH值至6.5, 定容至500 mL, 在电炉上加热并充分搅拌使琼脂粉和培养基溶解。其次, 制备无菌水, 将240 mL蒸馏水加入250 mL三角瓶中。再次, 对培养基、无菌水与接种用具进行灭菌, 芫荽的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先用75%酒精消毒表面2~3 min, 并用无菌水冲洗, 然后用0.1%NaClO溶液浸泡1~2 min,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然后, 切取芫荽主枝和叶子之间易于诱导分化的叶柄0.5 cm接种于6组已灭菌的培养基表面, 分别标号1~6号, 方便分析试验结果, 其中4号接种了2个叶柄。最后,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温度控制在20~25℃, 光照强度控制在1 500~2 000 lx, 每天光照10 h。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1号和2号三角甁出现相同情况, 轻微长菌且为白色, 有些轻微透明, 表面光滑, 湿润易挑取, 但菌落污染不明显。3号和4号三角瓶大面积长菌, 其中3号周围培养基布满淡粉色菌落, 且菌落连成片, 再者淡粉色之外有白色菌落, 有3个菌落较大、较明显, 淡粉色和白色菌落表面都光滑, 湿润易挑取, 且叶柄由一开始的鲜绿色变为黄色发轻微的黑色。另外, 4号三角瓶接种了2个叶柄, 一个周围没有长满菌落, 且长势为青色, 长势良好, 但另外一个周围大面积长满白色菌落, 且该白色菌落和2号与3号有很大不同, 该菌落表面粗糙, 长有菌丝, 干燥且不易挑取, 叶柄发黑比较严重且有发霉的迹象, 该三角瓶是最早长菌的。对于没有污染的5号和6号三角瓶, 观察到在切口处出现淡黄绿色的愈伤组织, 接种的叶柄有些变黄。
2.2 分析
试验中出现3种菌落污染, 原因可能是在无菌操作时不够严谨, 导致细菌污染。观察到5号和6号在切口处出现淡黄绿色愈伤组织, 原因可能是切口处太小, 肉眼对颜色辨别不准确, 或者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配比偏低, 或者培养时间不够。因高压灭菌不彻底, 芽孢杆菌是细胞污染中数量最多的, 1~3号均为细菌污染。本试验接种后4 d出现菌丝, 为真菌污染, 继而很快出现白色孢子, 其中4号最先出现的菌落污染为真菌中的霉菌污染[4]。
由此可知, 对芫荽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及细胞培养可以实现, 而要想培育出优质品种,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过程, 尽量消除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细菌和真菌污染, 进而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参考文献
[1]严玉华.香菜的营养与药膳食疗[J].医药与保健, 2007 (11) :61-62.
[2]滕春喜.甜菜M14单体附加系的组织培养[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07.
[3]马珂馨.蓝百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7.
[4]连荣芳.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类型及防治措施[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