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包括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我国分别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颁布过宪法,共计5部宪法。宪法修正案则有6次,除了1979年和1980年的两次没有涉及到经济制度,其余修正案都是紧紧围绕着经济制度的变迁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宪法的发展史,就是宪法经济制度的发展史。
一、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1954年宪法中规定了我国以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发展,这标志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978年宪法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写入宪法,并写在生产和科学研究前边,体现了那个时期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而当时的经济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1982年宪法将我国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轨;到了九十年代,1993年宪法修正案更进一步,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宪法,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变化。《共同纲领》中有关公有制经济的规定是公私兼顾,也就是说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能得到照顾;1954年宪法则继续肯定了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并决定继续发展和壮大;到了1975年宪法,则明确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现有的主要所有制形式;80年代后的宪法修改每次的重大突破也往往围绕着公有制的经济主体地位这个前提进行的。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逐步提高。建国后的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基本上是一个改造并逐渐消灭所有制,直达最终确定了公有制的绝对地位。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四)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变化。计划经济时代,财产所有权被认为是全民所有的,由国家代表全民分配财产,宪法中对于财产权的规定也随着公有制的规定而不断变化。到了1978年修行后,开始有了国家对公民合法收入的保护;2004年,又向前进步了一大步,“私有财产权”这一概念正式被写入宪法。
(五)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也在转变。从《共同纲领》起,宪法对经济的干预方式是直接的,这样也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直到1993年宪法修正中的宏观调控由直接变为了间接,逐渐开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二、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特征
(一)经济政策的转变决定了经济制度的变化。根据宪法的历次修订,我们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变化都是以入宪的形式成为全国和全民的根本任务,这种工作重心的转变直接中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将这种经济政策的转变写入宪法,以用确立经济制度和工作重心。
(二)宪法条文结构保持稳定。建国初期,我国草拟宪法的时候主要参照了前苏联的1936年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基本条文模式为: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几种所有制和经济成分的规定、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在之后几十年的宪法修订过程中,尽管宪法内容有所变化,但这种条文结构模式一直保持到现在。
(三)社会主义立场坚持如一。1954年宪法是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就颁布的,但是在其中也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几十年来,宪法的不断修订中,社会主义内涵一直保持如一。目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当前宪法规定的现行经济制度。可以说,无论宪法怎么修订,社会主义的原则不会变。
三、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根源
我们回顾我国宪法的发展演进,可以看出这些变化是很多因素作用而成的,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的发展,更在不断的探索,不可能一部宪法的内容就能适应所有时代的实际发展情况。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根源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宪法的经济制度有着先天的结构缺陷。宪法修订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制度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宪法的最初确立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进行的,是以前苏联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宪法为蓝图的。因此,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经济模式发生矛盾时我们就不得不修改宪法。目前我国已经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蓝图的宪法经济制度基本框架是先天的结构缺陷。
第二,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激化造成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每当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国家的经济政策就要随之适应和改变,宪法经济制度的修订也就成为必然。
第三,资本的流动性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宪法经济制度的演进也成为必然选择。在1993年宪法修正案以前,经济制度根本没有为资本的自由流动留下空间,这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四,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推动。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主要矛盾由对敌斗争转为发展和建设,这就推动了宪法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此外,还有国际格局变化的推动也对宪法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我们的宪法经济制度也要适应国际潮流,通过不断地完善宪法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中国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李正华.我国历次修改修正宪法有关经济制度内容的表现与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5期.
[3]李正华.我国宪法内容历次变动的思路、重点、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6期.
[4]桂宇石主编.中国宪法经济制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