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探析环境保护,力图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公民的环境权利,敦促国家和公民积极履彳丁环境保护义务,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恶化得到遏止。本文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环境的宪法保护有着强烈存在的必要性。文章通过宪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四个方面的理论基础阐述,明晰宪法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来支撑环境的宪法保护存在的价值,从而为环境的宪法保护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宪法中规定环境保护是必要的。
第二,我国环境的宪法保护存在诸多问题。从我国现行宪法关于环境保护规定的条款中可以看出,过分强调国家的环境保护职责,强调国家权力和义务,忽视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权利及其具有的积极作用,以于国家与政府之间环境保护职责分配不明确,对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要求不高,从这些方面,我们认为环境的宪法保护有待完善,以便更为有效的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切身的环境利益。
第三,纵观世界各国宪法,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规定了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这足以说明环境保护入宪已成为大趋势。文章中大量列举世界各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宪法规定,通过分析和比较世界各国环境的宪法保护,吸取经验,笔者认为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基木国策或公民基木权利、义务在宪法中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通过明确我国宪法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解析世界各国宪法的环境保护现状,我们力求完善环境的宪法保护。一方面增加可持续发展条款,缓解人与自然矛盾,寻求经济与环境的和平、持续发展,保障后代环境权利,力求代际公平;另一方面,调动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在宪法中增加公民环境权、环境保护义务,最广泛的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现状;最后完善国家环境保护职责,增加政府环境保护职能,提高对政府环境保护要求,促进环境保护现实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正如卢梭所说“国家真正的宪法”“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钟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只有每个公民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环境的宪法保护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茂斌。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环境资源法论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87
[2]旧]声部信喜着·宪法。李鸿禧译。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100-103
[3]巩英洲。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一对人类现在到未来文明的哲学探讨。兰洲:大学出版社,2007:4、5、20
[4]胡建华。宪法环境保护制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109
[5]胡建华。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概念探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4):110
[6][美]比尔·克林顿着。希望与历史之间金灿荣等译。海南出版社,1997:90
[7]张文显。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35
[8J[英]威廉·韦德着。行政法。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7:26
[9]哈林顿·大洋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6
[10]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5
[11]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23
[12][英]韦恩·莫里森(WayneMorrison)着。法理学一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82
[13][日]杉原泰雄着。宪法的历史一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
[14]康建胜,卫霞。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立法。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11(8 6·9 .桂林):1021
[15]陈汉光,朴光洙。环境法基础。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9
[16]陈秋云,彭澎。对中国传统宪法观念的反思与检讨--以中外宪法观念比较为视角。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2): 68·72
[17]蔡定剑。关于什么是宪法。北京:中外法学,2002(3)
[18]蔡守秋。环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9
[19]陈泉生。论环境时代可持续发展宪法地位的确立。北京:经济与法,2003(1):66·69
[20]张坤。民主。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5
[21]吴卫星。环境权研究一公法学的视角。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0、42、58、37、64、 46、 53、 93、 94、 110
[22][日]宫本宪一着。环境经济学。朴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67-68
[23]代杰。论环境法的宪法渊源。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5
[24]徐丽媛。试论环境权产生与实现基础。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698
[25]See Naney K.Kubasek and Gary S. Silverman, Environmental Law(Fourth Edition),prentice Hall,2002:115
[26]吴卫星。环境保护:当代国家的宪法任务。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6):42
[27]袁东振,徐世澄。拉丁美洲国家政治制度研究。湖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333-335
[28]卢梭。论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73:124
[29][美]爱蒂丝·布朗·魏伊丝。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世代公平。汪劲、于方、王鑫海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5、294
[30][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134
[31]陈海蒿。从环境宪法到生态宪法一世界各国宪法生态化趋势探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2):95
[32]苍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价值评价。长春:工业技术经济,2000:2
[33]刘东辉。从增长的极限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37
[34]苏丽。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代际公平问题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
[35]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2
[36]董树彬,张启发。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立法的双向互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3(3):107
[37][日]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1
[38]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71
[39]王羲。国际环境法资料选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6:631
[40]张文显。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吉林:社会科学战线,1990:3
[41]吴勇。非洲环境法简析西亚。非洲(双月刊),2003(5)
[42]李蔚军。美、日、巾三国环境治理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一体制、政策与行动。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3-14
[43]周永生。日本的环境保护及其启示。北京:当代亚太,2007(3):57-63
[44]高中华。环境问题抉择论。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14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张晓萍老师精心的指导下完成的,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我的论文从最先的构思到具体的写作以及资料的搜集,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给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谨此,向我最尊敬的导师张晓萍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文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各位老师给予我很多的帮助,他们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使我受益终生。其中特别感谢王跃先院长、颜士鹏老师、周玉华老师、赵英杰老师,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还要感谢伴我一路走来的家人、朋友,在他们强大的支持下,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
最后,对参与本文审阅和答辩的专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篇硕士论文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