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移动型电子杂志对大众阅读的促进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9 共4621字
论文摘要

  传统文学阅读是以文字为对象。随着科技发展,阅读媒介增多,出现把影视、网络作为媒介来进行文学阅读。近年来阅读媒介增多,阅读侧重娱乐性,纸质日益衰落,大众较多接受的是浅阅读,快速阅读,甚至是通过影视来代替文字阅读,大众的文学阅读审美水平较之前有所下降。“新中国成立 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从注重对文学阅读的体会感受到注重读者以自己的视野来解读文学,到现在文学阅读的及时性,快餐性。”[1]也从侧面说明了大众对文学阅读审美水平的下降。

  另一方面出现了移动性电子杂志,在本质上它是手机的一个应用程序,专家对这一程序进行设计,使创作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一程序向大家展示。它不仅提供文字给大众阅读,而且还可以提供相关图片等其它阅读符号,具体而言它是电子杂志由基于电脑的一种应用机而发展到基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平台的应用。现在研究多媒介阅读对文学影响的文章,多是研究广义的文学,指的是一般阅读,本文从狭义文学出发来探讨移动型电子杂志对文学阅读的影响。存在即合理,那么移动性电子杂志到底是否能帮助大众来提高文学阅读审美? 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移动性电子杂志作为网络阅读发展的新产品,从一些方面而言,它既可以避免人们对于网络阅读的多重选择,有利于大众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其自身的设计也有利于用户阅读。

  1 移动型电子杂志能够给大众提供较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在多媒介阅读过程中,能使大众较多接受到高质量文学作品的媒介,首先的当然是传统印刷物上的作品(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历史资料等) ,第二可数网络上的各种水平不一的各种文学作品,第三是影视对文学的改编,最后是绘画音乐等其它符号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学因素。因为传统纸质出版物阅读对大众的文学阅读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在各种媒介的影响下,大众丢弃了纸质出版物,选择了其它媒介代替文本阅读,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并不深入探讨文本阅读为什么能提高文学阅读,只是在探讨多媒介阅读时作为对比。本文的“文学”主要指的是狭义的文学,不包括由文学作品改变成的影视等延伸性阅读。所以排除这些,大众最能从网络上接触到文学作品。而网络文学作品水平不一,网络文学整体水平相较于出版的纸质文本还是较低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各大文学网站发表文章没有太多的限制,只需注册用户名即可。这使得网上出现了很多水平不是很高的文学作品。近年来,基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移动型电子杂志发展迅速,它是在网路电子杂志上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从属于网络文学,但究其对于文学阅读的作用,笔者对它进行单独论述。移动型电子杂志与传统纸质出版物共同的一大特点就是,同样作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版本,如果作者想在某一移动型电子杂志上投稿,其过程和纸质文本一样,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选稿,改稿,编辑之后才能与读者见面,在这一方面,移动型电子杂志与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区别可能只是载体的不同而已。这一特点在多媒介中是非常难得的,并且在纸质出版物出版衰落,而移动性电子杂志发展时期对于大众文学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是大家可能会有所怀疑移动型电子媒介的编辑与纸质出版物的差异,对于这一怀疑是非常可疑理解的,毕竟网络文学的例子就能看到,担心移动型电子杂志会走网络文学的老路也是合理的。前面已经说过,网络文学水平普遍低的很大一个原因是限制低,其实究其本质是成本低。移动型电子杂志本质上是一个手机或平板上应用,简称 app,制作一个 app 的费用很高。韩寒主编的移动性电子杂志《One 一个》在这一方面就有很好的代表性。他就针对 one 的开发发表过一篇博文。One 开发了两个应用平台,IOS 和安卓版本,两个平台成本为 40 万,技术维护成本每年 10 万,因为内容为原创和约稿,需要很多编辑,员工工资每年大概 100 万,one 的稿费也很高,稿费也需每年几乎 100 万,所以一年将近 250 万的花费。

  所以做任何一个 app 绝对不是玩玩就行的。所以那么多的花费,那么大的成本对于内容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的。以前韩寒出过一本名为《独唱团》的纸质杂志,现在的 one 的编辑也是当时纸媒的编辑。

  所以大众在移动性电子杂志上选择文学作品阅读是有一定的质量保障的。这个在 2012 年 11 月推出的手机电子杂志,宣传口号为“one is all”。每天为读者提供一张图片,一篇文字,一个问答。

  2 移动型电子杂志有利于大众对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

  赵玉在《开放性文学阅读》中提出开放性阅读策略,即文学阅读对象向其他媒介的扩展意味着把影视、网络当作符号阅读,使其皈依于文学阅读的法则。王泽庆在《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与互文阅读》中写到: “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构成的那样,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提出互文阅读。”[2]认为了解一个文本,不能孤立地只看文本,而是要结合其他文本来研究。“在多媒介文学传播下的互文阅读应该包括语言与图像的互文、新闻与文学的互文、广告与文学的互文等。其实在面对多媒介混合的文学阅读语境,文学阅读确实不应采取对抗的姿态,需要与媒介交往互通。”

  以上学者提出的观点自有其道理。但是本文所指文学为狭隘的文学定义。前面二者提出的更多的是多媒介阅读对广义上文学的影响,这对于提高大众的文学阅读水平并不够。而更多学者提出的因为多媒介的阅读使大众对于文学阅读趋向浅阅读和快速阅读,在网络上看到的只是片段或是别人的介绍,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知道大概,没有阅读过全文,更不用说深刻的体会。这是其它媒介阅读与传统印刷出版物基于文学阅读方面非常重要的不同点。当手捧着书阅读某个文学作品,被文中的事物所吸引,在阅读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体验。

  传统阅读更能提高大众的文学水平,重要的几点就在于慢节奏,较少的选择和高品质的文章。在上文我们已经论述过移动性电子杂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它也确实可以做到帮助大众减少选择。就像读者喜欢上某本杂志一样,会定期的买,或者喜欢某个作家,对这个作家写作的行文风格也是有一定的了解。当读者对某个移动型电子杂志有较高的评论时,会每天固定的看它的内容更新,对它的整体运行,整个的设计也是具有一定的了解,不会被众多的选择夺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One 每天凌晨十二点定时更新,每天固定的更新一幅图,一篇文章,一个问答,读者每天抽出时间去阅读。也可以往回翻前九期,所以说一天内可供选择的最多只有十期。One 的宣传语是“每天一个就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编辑们也体会到了在多媒介阅读时代,读者们比较难来进行深入阅读,这也是为什么 One 每天只出一篇文章的原因。较少的选择是移动性电子杂志在这一方面相对于网络的一大优势。

  3 移动型电子杂志比多媒体电子杂志的阅读形式更有吸引力

  有人可能会认为基础电脑的多媒体电子杂志也可以具有较高的文学作品质量和较少的选择这两个特点,因为很多这样的多媒体电子杂志几乎是纸质版本的复制版,比如之前的萌芽等杂志在网上就有多媒体电子杂志,封面目录等设计几乎不变。但是笔者认为和移动型电子杂志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很多多媒体电子杂志在刚出新的一期的时候并不是免费的,需要付费,除非是前几期的电子杂志才会免费; 移动型电子杂志免费下载,查看新的一期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流量的费用。所以如果有同一类型的杂志,读者更可能会选择移动型电子杂志。移动型电子杂志阅读感觉更接近传统的印刷物,移动型电子杂志通过手指点击屏幕,通过手指滑动进行翻页,很有翻书的感觉,操作更简单,页面构架更简洁。

  拿起手机点击图标即可使用,可以迅速找到需要阅读的文章。如果阅读多媒体电子杂志上的内容,首先打开电脑,通过手操控鼠标,再由鼠标控制电脑去网上找自己所需要的电子杂志,阅读时也需要用鼠标来慢慢翻页阅读,而大多数多媒介电子杂志设计的并不好,如果想要阅读的文字在后面,需要用鼠标一下下的点击下一页,使读者产生一种厌烦感和疲劳感,可能已经不再想去阅读文章了。移动型电子杂志的翻页体验,获得内容快速简便等方面都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就像选择一本书时读者除了希望内容精彩以外,如果封面设计很美,排版舒适那就会更好了。“文学阅读由作者中心论发展到文本中心论到现在的读者中心论,它是和现代社会人类整个思维方法的更新取同一步骤的。”[1]20 世纪姚斯提出接受美学,核心是从接受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这些都说明了文学在内容上更加的照顾到读者的想法。现在科技的发展,出现的各种多媒介阅读,在形式上也应该讲究接受美学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形式外观做的好,才能吸引读者,读者才能开始阅读,最终才能提升阅读。

  就传统阅读而言也并不是只有文字,好的图书杂志会请优秀的设计者绘画师来为内容锦上添花,读者可能会因为封面设计或插图等其它原因选择某本书或某本杂志,笔者本人当初买的龙应台先生的《亲爱的安德烈》就是被封面上的一张照片所吸引,最后回去一读,果然内容也很不错。移动型电子杂志的用户体验更加高于多媒体电子杂志,所以在文学阅读的舒适度方面更高,大众更乐于接受移动型电子杂志,或许这也是这几年多媒体电子杂志没落的原因。

  4 移动型电子杂志在文学阅读方面的未来发展

  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网络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内在沉淀的时代。文学阅读有传统的纸质到网络时代到移动型电子杂志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而现今笔者认为对于多媒体阅读而言,移动型电子杂志是走在最前面的尖端的。而现在的移动型电子杂志还是很少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韩寒兼职的《One一个》,还有做的不错的就是 vivo 阅读和南方周末,南方周末更多的关注的是时事,vivo 阅读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下载各种杂志的移动型平台。《One 一个》虽然有这方面的代表性,靠的更多的是韩寒个人的号召力,还需要形成一个阅读品牌,内容随着发展可能也需要改版,技术方面需要营造更加舒适的用户体验。

  大多数人一定赞同传统纸质出版物对大众阅读的影响最大,笔者也这样认为。而移动型电子杂志除了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点击阅读以外,会进行线下发展,即会对线上发表过的文章进行再次的甄选集结成书在各大书店或网络上售卖。这都非常有利于大众阅读。我们怀恋纸质出版物时期的文学阅读,而且笔者坚信纸质出版物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消逝,但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可能在此后科技更加进步的情况下会有另外一个产品在文学阅读的作用方面代替移动型电子杂志,就像移动型电子杂志在这一方面优于多媒体电子杂志一样,但在近几年而言,笔者认为移动型电子杂志会在将来的一两年内发展成为一个高潮,移动型电子杂志在现代看来专注文学的还太少,文学环境还比较单纯,没有像网络文学一样泛滥,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彭松乔. 文学欣赏·文学接受·文学消费[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1) :73 -77.
  [2] 赵玉. 开放性文学阅读———媒介场中的文学性坚守[J]. 中国文学研究,2011(3) :84 -88.
  [3] 龙协涛. 文学阅读学[M]. 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4.
  [4] 赵勇. 媒介文化语境中的文学阅读[J]. 中国社会科学,2008(5) :131 -136.
  [5] 纪洁明. 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阅读转向[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13.
  [6] 曾详芹. 阅读学新论[M]. 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9.
  [7] 赵玉. 论媒介场域中电子媒介接受和文学阅读的象征性运动[J]. 贵州社会科学,2013(3) :5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