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莫言小说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情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4175字
论文摘要

  2012 年 10 月 11 日,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迅速激起素来有诺贝尔情结的俄罗斯对莫言的关注。莫言在西方世界一直享有盛誉,而在俄罗斯,则是一夜成名。但由于总体译介的延期与滞后,俄罗斯学界关于莫言作品的学术性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将梳理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情况,试图描绘莫言作品在俄罗斯传播的整体图景。

  1 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

  莫言在英、德、法等西方国家备受欢迎,而在俄罗斯则是声名寂寥。在 2012 年获诺奖之前,俄罗斯不存在任何一部莫言作品的全译本,只有几部作品被部分译成俄语:“如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Тетушкин чудо-нож》),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Красный Гаолян》)的节选。2007 年,由德米特里·马雅茨基翻译的中国小说选集《红云》(《Багровоеоблако》)出版,其中收录了莫言部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节选。2007 年 4 月号俄文版《花花公子》杂志刊载了由叶果夫翻译的《酒国》的俄译片段。2012 年年初,由国家汉办主办的综合类文化杂志《孔子学院》(《Институт Конфукция》,中俄对照版)2012 年第 1 期转载了叶果夫翻译的《酒国》的俄文片段,并附有叶果夫在圣彼得堡对莫言进行的专访《‘一旦动笔,就如同岩浆喷射’》。”(王树福 2012:18)2012 年之前,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等均未被完整译为俄文。

  2012 年 10 月 11 日,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0 月 12 日,也就在颁奖消息公布的第二天,由圣彼得堡安芙拉出版社出版的、汉学家叶果夫(И.А.Егоров,1953-)翻译的《酒国》(《Страна Вина》)俄文版全译本旋即在俄罗斯全面上市。莫言在俄罗斯的译介拉开帷幕:

  (1)2012 年,由安芙拉出版社(《Амфора》)出版的《酒国》首次发行 3000 册,“恰逢”莫言获诺奖,该书一出即成为畅销书,出版社随即再印;(2)2013 年,安芙拉出版社再次携手译者叶果夫,打造了第二本俄语全译本 《丰乳 肥 臀》(《Большая грудь,широкий зад》)。此书第一版的发行数量就达 12000 册;(3)2014 年,莫言的第三本俄译本,也是第一本中篇俄语全译本《变》(《Перемены》)在俄罗斯面世,首次发行 3000册。也许是由于版权问题,此次的出版社已换做埃克斯莫出版社(《Эксмо》),译者是娜塔莉亚·弗拉索娃。

  通过上述对现存俄译本的梳理,笔者发现莫言在俄罗斯的译介有以下特点:

  (1)译作数量偏少。自莫言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创作至今,仅有 3 部作品被译成俄语。而“至今已有 19 部作品被译成法语、15 部作品被译成越南语、13 部作品被译成日语、10 部作品被译成英语”(濮丽雅 2014:10)。相比而言,俄语译作的数量是偏少的。

  (2)译介周期漫长。莫言的《酒国》、《丰乳肥臀》及《变》分别完成于 1992、1995、2009 年,但其作品被译介到俄罗斯才是近两年的事。尤其是前两部长篇小说作品,在其发表了漫长的二十余年后才被引进俄罗斯,译介周期十分漫长。

  (3)翻译及出版速度惊人。相比莫言在西方的译介之旅,俄罗斯一年出版一本俄译本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迅速传播为我国现当代作家“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2 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研究

  获诺奖前的莫言在俄罗斯声名寂寥,获诺奖后的莫言一夜成名。值得一提的是,诺奖之后,俄罗斯建立了莫言的个人网页(),专门介绍莫言,传播其作品,该网页还共享了诸多关于莫言及其作品的宝贵的照片和视频资料。但与其他国家的译介相比,如日本 1992 年、美国 1993年便开始出版莫言的作品,俄罗斯由于总体译介的延期与滞后,对莫言的相关研究现状并不乐观,俄罗斯学界关于莫言及其作品的文章寥寥无几,情况在获诺奖后虽有所改善,但仍以媒体的报道为主,并不存在关于莫言的专门着作,学术性研究文章多来自研究中国文学的俄罗斯汉学家,研究圈子窄小。俄罗斯现有的关于莫言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几种切入角度:

  2.1 对莫言获诺奖的报道及作者生平、作品的综合性介绍。

  《消息报》在莫言获诺奖当天,刊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Нобелевскую премию по литературе получил МоЯнь》)一文,报道了莫言获诺奖的消息,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强调这是首位中国作家获得此荣誉。类似的文章还有 С.А. Торопцев 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Новыйнобелевский лауреат писатель Мо Янь》),О.А. Гришина与 Дя Шо 合写的《伟大的中国作家莫言的生平与创作》(《Жизнь и творчество великого китайского писателя МоЯня》)。值得一提的是,由萨哈林大学图书馆编辑的《2012年 诺 贝 尔 文 学 奖》(《Лауреаты Нобелевской премии вобласти литературы за 2012 год》) 在翔实的资料上系统地梳理了莫言的创作生涯,详细地介绍了主要作品的基本内容,引用了俄罗斯现有的诸多关于莫言的报道及研究,图文并茂,可以说是研究莫言的入门手册。С. Селиванова 的《谁是莫言同志?》(《Who is товарищ Мо Янь?》)除了对莫言的基本介绍外,还指出了中国对诺奖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因诺奖授予如高行健等具有明显反华倾向的人而抨击诺奖,怀疑诺奖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一直渴望中国作家获诺奖青睐”。该文作者对莫言及叶果夫赞赏有加,认为莫言使俄罗斯读者了解真正的中国。但同时对莫言及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声名寂寥而遗憾。阿尔乔姆·日丹诺夫的《莫言在俄掀起中国文学热》借获奖的契机介绍莫言的俄译情况,进而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俄译情况。文章指出,“石油管道已经铺设完成,现在该是打开了解中国窗口和大门的时候了”。

  2.2 探讨俄罗斯文学、作家及国外文学、作家对莫言的影响及其相互比较

  Д.С. Цыренов 是少数在获诺奖之前就关注莫言的俄罗斯学者之一,她的《福克纳对莫言创作的影响》(《О влияниитворчества Ульяма Фолкнера на творчество Мо Яня》)发表在 2009 年,着重分析了莫言与福克纳创作的共同点,认为“受福克纳创造一个自己的文学王国启发,莫言也要将‘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此外,文章认为莫言与福克纳一样不惧揭示丑恶,两人作品中常出现恶的狂欢,都倾向于从描写具体的人物事件入手,最后上升到全人类的普世问题。2010 年 Д.С. Цыренова 又发表《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Магический реализм в творчествеМо Яня》)一文,认为“莫言在拉美魔幻主义的影响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东方魔幻主义”В.Г.Бондаренко 的《中国农民、中国共产党党员获得诺贝尔奖》(《Китайский крестьянин и коммунист взял Нобелевскуюпремию》) 回忆了他与莫言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相遇的印象:“那时的他看起来像一位农民,很难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联系起来”。在文章中他批判俄罗斯学界喜欢将莫言与西方的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相比,却有意忽略莫言与俄罗斯文化的关系。他认为莫言从小阅读普希金,并多次表示自己最喜爱的作家是肖洛霍夫,而且莫言本人拥有苏式的人生经历,可以说,他是备受俄罗斯影响的,应将莫言与更多的俄罗斯作家作比较。Н.К. Хузиятова 的《现代主义对中国 新 时 期 文 学 的 影 响》(《О влиянии мо дернизма накитайскую литературу <нового периода>》) 在总体探讨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时,将莫言纳入其研究范围。

  2.3 对《酒国》等具体作品的解读

  《酒国》是俄罗斯读者真正接触到莫言的第一部作品,由于其出版时间与莫言获诺奖的“巧合”,俄罗斯学者普遍给予了《酒国》足够的关注,对作品解读较为详细,如:

  В. Пасечник 的 《莫言:初次接触》(《Мо Янь: первоезнакомство》)对《酒国》进行了详细的文本解读,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否可将篇幅如此浩大、内容如此复杂的汉语作品译成俄语?”作者之后在文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认为译者叶果夫通过在译本中加入大量的注释,以尽量消除中俄两国读者间的文化差异,翻译的质量可以说是非常高”。

  В.Г. Бондаренко 的 《酒国与肉孩》(《Страна вина ижареных младенцев》)分析了《酒国》的两条故事线,试图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思想价值,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肉孩被吃并不奇怪。有一天,没被吃的肉孩会长大,他们会吃其他的肉孩。而被残忍杀掉的驴子的事实则更令人震撼。这些驴子不像肉孩,他们始终是社会的弱者,等待他们的永远是“被吃”的事实,而这正是社会令人悲哀的地方。

  3 结语

  通过上文对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情况的初步介绍,不难看出,一方面,可喜的是,2012 年后莫言作品的译介情况有所改善,还曾一度引起了俄罗斯媒体的普遍关注,莫言作品已经迈出了走进俄罗斯的第一步;但另一方面,可惜的是,莫言作品的译介与研究现状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译作数量较少,研究范围窄小,相应的作品解读、学术性研究寥寥无几,乏善可陈。这与莫言在世界各国引起的研究热潮、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求是极不相符的,也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尴尬传播图景。莫言乃至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向俄罗斯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濮丽雅.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 王树福.遥远的与陌生的:俄罗斯人眼中的莫言[N].中华读书报,2013-01-02.

  [3] Цыренова Д.С.О влиянии творчества У ильяма Фолкнерана творчество Мо Яня[J].Вестник Бурятского Гос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9(8).

  [4] Цыренова Д.С.Магический реализм в творчестве Мо Яня[J].Вестник Бурятского Гос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1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