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探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18 共7632字

  ③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如此,文艺领域也不能例外。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④.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⑤毛泽东也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⑥“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着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⑦文艺理论界也应当有这种襟抱和魄力,有这种境界和勇气。每个有责任感的文艺理论研究者,都应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距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梦想愈来愈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依托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和历史转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面临的综合创新使命更加紧迫。在这种崭新的语境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站在历史潮头和理论前沿,创造出呼应时代召唤、表达精神诉求、凝聚审美理想和崇高信念的文论体系,并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中注入新的中国元素,提出深具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原创命题、范畴和观念,对世界文论做出新贡献是完全可能的。

  三、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蓝图与纲领

  在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过程中,***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激励和启示。

  首先,讲话将文艺问题放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予以思考。正是根据这一点讲话指出“,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讲话有别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了只有在当下才能提出的新形势下文艺地位、作用、使命、责任等命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①一些看起来极为平常的论述,带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功能、指向和形态上的重大转型。相比较而言,讲话对文艺工作的界说和规定,同革命战争时期、经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尽相同,折射和透露出浓郁的时代色彩。

  其次,讲话突出强调了中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美学元素在文论和文艺创作中的“精神命脉”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文艺理论关注、借鉴和转化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化的合理成分,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但像***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这般重视古代文化传统,恐怕尚属首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意。毋庸讳言,我国文论的建设和文艺创作曾存在唯西方马首是瞻的教训与弊端,有些文论几乎把西方学说当成了自身理论的合理延伸,甚至把西方文艺学说看作“普世价值”和最高成就,排斥、无视、贬损中国文艺理论和本土文艺作品,这势必破坏文化传统的血脉,势必将文论建设和文艺创作引向歧途。***讲话扞卫了中国文化和文论的尊严,成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的必然选择。

  再次,讲话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在观点和方法上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一脉相承。***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②我们从事文艺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③,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对于那些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科学观念,我们要理直气壮地维护和张扬。譬如,“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等,这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对待传统文化不能食古不化、作茧自缚,将其“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而应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④这些指导原则都是不能动摇的。

  ***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为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描绘了初步的蓝图,不论思想内容还是形式结构,都为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做出了新贡献。

  从理论体系来看,讲话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二、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五、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每部分又分若干层次。第一部分阐述了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等;第二部分阐述了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优秀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等;第三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人民与文艺的关系,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等;第四部分阐述了文艺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追求真善美,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等;第五部分阐述了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的保证,要依靠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重视和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等。这些问题域都是从现实需求中提炼出来的,涉及文艺的本体和本质、文艺的客体和对象、文艺的主体和创造、文艺的价值和功能、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等,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实践性;将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按照内在的理论逻辑做进一步阐释,就能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雏形。这正是***讲话对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意义所在。

  “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

  ①***的讲话,充分继承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文艺方针,坚持了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为认识文艺的新问题和化解新矛盾打开了突破口。

  举例来说。讲话指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当下文艺领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存在着把“低俗”等同“通俗”、把“欲望”作为“希望”、把“单纯感官娱乐”当成“精神快乐”的风气,存在着文艺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忧虑,存在着文艺变成“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的问题。这些,当然可以看作是揭示了文艺领域存在的矛盾和弊端,但换一个角度,从理论拓展出发,将其看作对问题的理性阐释也是成立的。这些问题,是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必须面对又亟须解决的理论课题。在某些文艺作品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有的颠覆历史、丑化英雄,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有的以丑为美、渲染阴暗,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有的炫富摆阔、追求奢华,有的不问世事、娱乐至死,有的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有必要将这些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分析研究的范围,使之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机遇和生长点。这样,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动而非静止地、全面而非片面地、系统而非零散地、普遍联系而非单一孤立地观察文艺问题,掌握文艺规律,创新文艺发展。

  ***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发挥传统文化能动的“返本开新”的激活功能,通过转化和创新重塑符合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观的新理念。总之,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参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实践,使之成为艺术生产中的一个能动因素,而不是为那些过时的、丧失生命力又缺乏实践根基的旧文化形式简单地“续命”和“招魂”.讲话中蕴含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在创新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从辩证法角度讲,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质体现。辩证的发展观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哲学根基,也是它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创新的理论,它不断为真理开辟着道路,不断随着实践变化而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保持其先进性和生命力的秘密所在。要解决新问题就必须进行理论创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①.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创新威力和成效,要在解决文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衡量和检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创新的实践需要,要通过解决文艺的具体问题来助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源于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旦被广大文艺工作者所掌握,就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不能走“西马”或“后马”之路,也不能走“教条化”或“学院化”之路。马克思主义文论要在致力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在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它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这个“中心”加以界定,需要对此类文艺的题材和素材特征给出解释,需要对“导向”作用如何体现予以阐明。以往的文艺理论,习惯称“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次讲话却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两种提法关联在哪,哪种提法更深入、更有现实感、更符合文学本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进行理论阐发。***讲话中提出要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主张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这就存在一个为什么这次讲话从恩格斯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②、毛泽东的“政治和艺术的统一”③观点过渡到“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的问题,存在一个如何把握好评论的“方向盘”、发挥好批评“利器”作用的问题。这其中蕴含着推动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的诸多信息。

  恩格斯说过:“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④.***讲话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新术语、新见解。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文艺家应“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应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等等。总之,讲话为我们带来了一股语言鲜活生动,文风清新朴实,内涵深邃隽永的新风。

  ***的讲话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宗旨,认准了人民群众对文艺的期许,把实事求是的问题意识和唯物史观的历史意识高度统一,以现实为起点,以历史为逻辑,以人民主体价值为取向,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和中国文艺现实发展两个维度聚焦思考,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为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