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属于洪涝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由于受长江江潮以及台风高潮的影响严重,全省 80%地面是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下,加上江苏省是处于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域中,降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相当不均匀,洪涝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并且全省防汛防旱状况点多、线长、面广、险情类型多样。江苏省长期以来在防汛抗灾中逐渐形成了以工程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科学调度洪水、抢险减灾、物资保障等手段)互为支撑的格局。在非工程措施中,防汛物资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全省每年仅防汛物资保障一项就需 0.5~3.0 亿元,随着江苏省经济地位的提高,防汛物资工作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几年来,防汛物资的管理水平虽逐步得到了提升,但在高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往的管理手段已显得落后,信息化管理已逐步成为现代防汛物资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1 江苏省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江苏省防汛物资储备的品种繁多、数量巨大、保障及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着的社会效益。但在存储条件和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管理队伍逐渐老化,专业的物资管理技术人员缺乏
全省防汛物资管理队伍中,当前在职工作人员有一部分年龄在 40~50岁左右,相对年龄较大,所掌握的知识比较陈旧,多是 20 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积累的物资管理知识,缺乏当前物资管理的先进理念,尤其是缺乏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可谓知之不多,懂得计算机无线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新型物资管理人员相当匮乏。
1.2 仓库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储存条件和手段不符合防汛物资储存的技术要求
储存防汛物资主要的设施就是仓库,而目前江苏省很多库房都是建造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因为历史原因和当时条件所限,站点布置不尽合理,调运不能实现最优化,而且很多防汛物资的库房都是砖混结构,建设的面积小、标准低,仓储设施老化,装卸设备陈旧,部分附属设施不全,现代化程度低。目前的信息化普及率不足 20%,不能满足遥测、可观、通信的要求,水利防汛物资储备现状与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
1.3 防汛物资管理还保留着传统的管理模式
全省仓储基地分布分散,调运和管理难度大,缺乏统一的防汛物资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另外,一些防汛物资部门职工因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等原因,不愿意主动地去认识、学习、使用先进便捷的计算机系统,对于库存物资的统计、汇编以及动态情况报表等仍采用人工核算,工作效率不高,时效性较差,精准度不够。日常工作还相当程度上处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
2 防汛物资储备网络与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方面,防汛物资的信息化管理将得到普遍发展。目前,防汛物资管理手段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多种弊端,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势在必行。
2.1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
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从而获取客户的供求信息,便于管理者决策。对于防汛物资管理部门,不仅能规范防汛物资采购的流程,而且可以汇集优良的物资供应商家,还可以随时查看一些物资仓库的库存情况。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将仓库存储的相关防汛物资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与相关单位、部门进行联网,并可适时更新系统内的数据,以及对物资的报废、更新以及调入和调出等情况实现动态化监控。
2.2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监控可以减少防汛物资管理的人力
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仍为手工操作阶段,许多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也主要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去实现,不仅处理时间长,占用人力也较多。防汛物资管理一旦实现信息网络化,不仅可减少物资管理的人力,而且还能节省各种信息处理时间。只要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知识就可以通过防汛物资信息网络处理问题,这样便把人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3 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3.1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江苏省现行的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体制实行省、市、县“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办法,江苏省水利厅和江苏省财政厅还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国家物资管理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本省防汛工作的实际情况颁发了《江苏省省级防汛物资管理办法》,使防汛物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采购、存储、调运等管理行为,充分保证防汛物资有效供应。
3.2 防汛物资实施信息化管理
加强储备物资数据的动态管理,建立以省级防汛物资库为基础、防汛储备物资为内容、计算机联网为平台的防汛物资管理系统。2013 年,江苏省防汛物资仓库苏州仓储基地已经建设完成。苏州站迁建工程信息化系统是由防汛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安防和环境监测系统所构成。其中,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采集传输和运行监控做作为基础,以综合数据库为纽带,以调度运行、物资管理为核心,属于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包括防汛物资管理系统、仓库防汛物资管理系统、GPS 调度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具有物资管理、调度等功能。安防及环境监测系统由周界防范系统、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环境检测报警系统、监控中心系统组成,包括红外线一体化摄像机、球形云台摄像机、红外对射探测器、室外声光报警器、烟感温感火灾探测器、温湿度变送器、图像处理控制矩阵、视频分配器、硬盘刻录机、操作台、电视墙、机柜等硬件设备的采购以及对整体安防系统的安装调试。
另外,江苏省还开发利用了防办防汛物资、防汛经费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基于局域网的针对防汛物资与经费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实现省直属仓库、市级水利局对防汛物资与经费进行管理,为本单位和上级单位提供实时的数据。系统应用人员较为广泛,包含各局人员和操作维护人员。
3.3 创建防汛物资储备网络
针对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创建防汛物资储备网络。首先,在省级防汛物资储备体系中规划到 2020 年全省建成 4 个省级防汛物资储备基地,除苏州已经建成外,徐州站即将开建,镇江、扬州正在报批当中。其次,要按照江苏省防洪预案的相关要求,督促政府部门做好群众备料工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形成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有机结合、主要物资和一般物资实施分级管理、分散物资储存和集中物资储存相结合、社会物资储备和与群众物资储备相结合的储备网络,保证防汛物资有效合理供应,坚决杜绝物资资源浪费。
4 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意识的提高与人才的培养
防汛物资储备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目标,这需要物资储备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紧跟时代潮流,注重人才的培养。
4.1 提高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意识
防汛物资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缺少和需要什么知识的“缺位”原则,自觉组织在职工学习,使他们从思想上不断地认识到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其他省份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建立激励机制,对于通过自主学习取得相关岗位资格证书的职工进行奖励和表彰,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知识更应该鼓励职工去学习。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一些成人函授课程学习,引导他们向着“精通一门,了解二门,学习三门”的总体方向努力,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活动,使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并建立起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此外,相关部门领导也要强化对防汛物资信息管理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利用最新相关理论成果来指导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办公自动化意识,依托江苏省内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基地,不断地探索物资管理新路,使物资管理的工作能够适应当前防汛抗洪的需求。
4.2 优化物资管理信息化的人才结构
在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优化物资管理信息化的人才结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物资管理部门应开展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阶段性培训工作,加强防汛物资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不断加大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利用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培育市场亟需的管理人才,进而建立起一支能力较强且有作为的现代化管理队伍。其次,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交流,全面培养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人才,即通过对信息化人才不断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并在各种岗位上学习、锻炼,使他们尽快地了解防汛物资管理的相关业务流程,从而更好地开展防汛工作。
5 结语
江苏省的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防汛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做好防汛工作,最基础的就是要做好物资储备的相关工作,包括各种物资的调拨、使用、存储等。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物资管理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向着信息化管理目标迈进。防汛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在进行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在提高物资管理信息化意识以及优化物资管理信息化人才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地探索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